厚葬不如薄养

厚葬不如薄养

2019-03-25 阅读354


厚葬不如薄养

------由水口塬丧葬礼仪想到的

李自立

出生在水口塬,关于水口塬的丧葬风俗礼仪,可以说能掌握个八九不离十。当然,我所掌握的水口塬丧葬礼仪,是自解放以来,提倡移风易俗以后,所传承的保留内容,因此跟随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如今的丧葬礼仪,已省略好多内容,我仅能叙述出生以后,水口塬现有的丧葬习俗。

老家彬州有一句俗话,“父愁子妻,子愁父亡”。此话充分证明,丧葬习俗在彬州南北二塬,在泾河川道的厚重,在百姓生活当中的重要性,泾河沿岸南北二塬,丧葬礼仪大致相同,但是细节的区别是在所难免,水口塬丧葬礼仪不能不说和彬州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有绝大关系。


彬州古称“豳”,最早可以朔源至公元前,公元前11世纪商朝,替换商的是周,商末周部族由豳迁岐,由此,“公刘居豳”“凤鸣岐山”。就有自己的根据。800年历史的周王朝,虽是奴隶社会,然,国家机器法制森严,因此,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百姓们总结出了《周礼》。《周礼》


时代的殡葬礼仪,是公元前11世纪周继承和完善夏、商的政治文化传统,同时让华夏民族的殡葬礼仪,达到了完备的制式。因此,汉民族丧葬制式化的程序,是以“周礼”的面貌展现于老百姓的面前。


“周礼”是公民言论、行为规范,周代,“礼”用于区别显现亲疏贵贱、等级差别,亲疏贵贱,言行都以不同的“礼”予以规定。“违礼”行为,受国家或家族惩罚。就是所谓的“礼法合一”的社会制度。《礼记》、《周礼》、《仪礼》(号称“三礼”),详尽记载了政治、行政、社会生活诸方面礼制规范,其中就包括了殡葬礼仪。殡葬礼仪“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就连死的称呼,都有不同,同样是死,天子“崩”,诸侯“薨”,大夫“卒”,将士“不禄”,平民百姓死,才直言其“死”。


丧服不同有五等:斩衰(cui)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斩衰用粗生麻布做成,衣旁和下边不缝边,故称“斩衰”(斩就是不缝边之意)。子为父、未嫁女为父、妻妾为夫、臣为君、诸侯为天子均为斩衰,居三年丧。齐衰次之,丧服熟麻布制,因经缝边,故称“齐衰”,居丧三年至三月不等。儿子、未嫁女对母(含继母)三年;已嫁女为父母一年;孙为祖父母一年,为曾祖父母三个月等。再次为大功,丧服熟麻布制成,比前者更精细,居丧五个月。男子为曾祖父母、仁叔祖父母、堂伯祖母、堂姐妹,妇女为太人的姑母、姐妹等。缌服是最轻的一


种,丧服用细麻布制成,居丧三个月。男子为族曾祖父、族祖父族祖母、祖父族母、族兄弟,为外孙(女之子)、外甥、婿、妻之父母、舅父等。大体上,服丧的久暂取决于血缘的亲疏。

烦琐的繁文缛节,要记住都很不易,周重法制,人聚族而居,一家族少则百人、多则数千,乃至更多;古人命短,如此服丧,人之一生,服丧之中。殡葬规格不同,死入殓停柩待葬曰“殡”,待以宾客之礼。《周礼》规定: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三日而殡,三月或逾月而葬。即将遗体分别摆上七、五、三日而后入殓,殡之七个月、五个月、三或一个月再葬。陪葬品类、随死者地位定多寡,随葬品包括青铜制的饮食器、兵器、乐器、玉器、骨器、陶器等;祭祀死者,祭品有大牢(牛、羊、猪各一)、小牢(羊、猪各一),前为君主祭祀之礼,他人不得妄用。西周殡葬礼仪,旨在给社会“定位”,并时刻提醒人们,权利和义务并存。

豳州境域,夏属雍州,商为豳国,西周属王畿地,春秋属秦国。秦设漆县(治今彬县城关镇),以境内漆水(水帘河)命名。西汉置漆县,东汉名漆县;兴平元年(194年),漆县县城置新平郡。十六国后秦时,郡、县俱废。北魏皇兴二年(468年),于陈阳塬设白土县(今彬县水口镇白土村附近),历史朔源,水口福地,且有《豳风·七月》,十五风之一。

说千道万,丧葬礼仪在水口,浓重有因,水口人常言“死者为大”“祭如在”。在水口,父母亡,“天塌地溃崩,过活沟底送。”水口塬,懂礼仪之人,父母在,儿不留须。父母不过花甲不贺寿,自花甲开始贺寿,贺与不贺,儿女之事,日子富裕,多贺高寿,否则,不如仁义者,终生不贺,不足为奇。大凡为人父母,十之八九,不愿儿女负重。

棺椁葬服事,根据父母健康,论情而定。父母年岁半百,如身体有恙,得早着手,棺椁葬服早备。棺木根据经济状况而定,有杂木,楸木,桐木,柳木、松、柏、枣木为上品。棺材精雕细刻,巧夺天工,雕刻内容出自典故,二十四孝图,古代忠孝名人等。规格以四平卷盖,栆木立桩柏木档,重底重盖、阴刻阳雕、彩绘油漆,棺内衬布,贺棺老家称为“交木”,和过寿一样礼,在家设宴,招待亲友。“交木贺寿招待宴席,家庭最高规格,宴席和去世一样,甚至高于亡故。


丧服以绫罗绸缎为主,制作数量为单数,差不多5-7套,男外罩长袍马褂,女外罩大袄长裙。在南塬,女儿、儿媳或村里有威望的缝制制作,寿衣从头到脚,见过的基本以清朝服饰为主,现代服饰很少,除非年轻人。

在水口塬,父母年过六十,即是年轻人也一样,只要和生死存亡有关,女人大病,通知娘家探望,男人通知舅家探望,舅舅家和娘家,同法律监护人同理。如来不及通知,属突发事件,第一时间通知,讲清理由即可,父母去世,通知父亲舅舅或者母亲娘家,绝对不是今天的电话通知,而是登门大请,大请孝子穿孝服,由丧事筹办组选定人选,带着孝子去大请。到了舅舅或者娘家大门口,孝子边跪拜边放声大哭行大礼,由同去的人去通知父母舅舅或者娘家,人称作“报丧”。

老人去世,水口塬人讲究风水,要请外家的同时,请风水先生择墓地。与此同时,老人洗澡穿寿衣,剃头洗脚,入殓必须第一时间完成,入殓后棺材不盖双盖,棺盖的内盖,放在棺材上边斜置,盖棺时间,大致在大祭大奠吊唁的当天中午,舅父和娘家人观容以后,晚上祭奠活动结束,祭灵以后,放置完棺内物品,棺材内盖封口,外盖盖棺定论,下簧打键,麻纸密封。


看完风水,决定了祭奠日忌日,再通知舅舅家前来小奠,与此同时,出示讣告,筹办丧事。墓地修筑和丧事筹办同时进行。亲戚厚友,街坊邻居前来帮忙。风水先生定了祭奠日期,讣告写就发出,写复锦魂魄,下写生卒年月日时晨,并书写亡灵牌位,五代以内,孝子贤孙,身着孝服,男性大褂,女性白孝衫,白头巾,孝长约八十厘米至一米左右。亡灵同辈,儿辈,孙辈白孝,重孙红孝,重重孙,也就是第五辈绿孝,以示死者四世同堂,人丁兴旺。寓意根壮苗红,叶枝茂盛之含义。

筹办丧事,过去不便,我的老爷,丧事筹备整整一年,石磨磨面,麟游县酒坊定酒,彬州城打点心,请来纸工加工纸活,裁缝制作孝服。如今比较简单,时代社会进步,物质充盈丰富,运输快捷,条件许可。村方邻居,兵分两路,修筑墓地,孝子守灵坐草;外事购置物品,逐如烟、酒、蔬菜、制作孝服、接远路年长亲戚。筹备事由亲戚邻居帮忙办理,儿女守灵坐草。父母病危,子孙聆听遗言,不远行,守灵痛哭,直至埋葬。亡后七天,五代亲人 ,不入别人家,否则不祥。

子孙守灵,儿女嚎淘大哭,特别亲戚祭奠,子须孝服白色大褂(过去是麻衣,如今腰间捆麻带已经替代。)头戴孝帽,脚上的鞋用白色布料,鞋头包裹,鞋帮踏于足下。灵堂肃穆庄严,香烟不断,哀容整齐,严肃认真,亲戚拜祭,随着节奏,陪祭奠酒。守灵孝子孝女,头脸不洗,晨早起夜不寐,早晚上香,烧望生钱化纸,吃饭时间,祭如在,给亡灵上饭上汤,直至安葬入土。

筹办丧事,村方邻居内,邀请一位贤能,有筹办经验,上任总管,邀请亲邻当执,分管后勤事宜,总管组织丧事筹备会,安排里外繁琐,出差采购、请乐队、剧团、歌舞团等、接送年长亲戚、家里杀猪宰羊、修筑坟墓,搭棚设殿等,得力总管,既是帅才,能统领村族人,又是将才,遇事足智多谋,思维敏捷,口才流利,能说会道。


过去,吊唁祭奠活动,是今天的追悼会。因个人生辰八字不一,死亡时间不一,亡灵放置时间不等,故举办时间不一。我的老爷躯体入殓,在家放置一年,邻居祖婆,五月去世,九月安葬。真实事例。筹办丧事,书写“铭旌”,显扬德名,为死者歌功颂德,请村上或者友人,为死人赐赠褒扬美词,书写成条幅,名曰“铭旌”。树立大门外,光耀门庭。

举行吊祭,开追悼会,大祭大奠,设筵待客,隆重吊祭,宴请宾客日为“奠”,一般是死后第七天。事前讣告通知,亲友乡邻备听,杀猪宰羊、修墓、请吹鼓手乐人,经济条件允许,唱秦腔戏祭。大“奠”根据亲疏远近,尊卑贵富,亲朋好友,至亲贵交,前来祭奠,今称美其名曰“随礼““吃汤泡馍”,难听丑陋,滑稽好笑。表示对亡灵的挽痛,献猪献羊,少数民族和外地,宰杀其他牲畜,亲友赠旌赠帐,捐帛捐钱,敬香敬纸,或黄金银两,如今直接是人民币。

大“奠”之日前一天,要请先人,所有去世亡灵,列祖列宗坟茔,逐位上坟跪拜烧钱化纸,邀请回家。厨师制作献饭,献饭很有名堂,并非如今,随意买点心副食,摆桌应付差事。献饭很有寓意,逐如二十四孝,十三花,松鹤延年,龟龄鹤寿等,制作献饭,孝子列队,给厨师行大礼,赏花红后,方开始制作。

大祭前一天始,孝男孝女“三献礼”,即孝子、孝孙、孝侄出入活动,按辈排次序,分三段次行八拜九叩首之礼。祭奠日,清扫院落,首先上饭,祭日上饭,不比往常,上厨师专做献饭。所有孝男孝女,孝孙按辈分年龄排次,依次从灵堂开始,由帮忙值客搀扶,大动哭声,厨房端饭,送至灵堂,所有献饭齐备,给厨师行大礼,请厨官摆饭。摆饭结束,孝子贤孙,兵分几路,灵堂跪草,陪宾祭奠,灵堂设有主家。门外跪草,随礼师迎宾,墓地建筑,祭日基本完成,有钱人家,提前修墓。迎宾活动,十一点左右,达到高峰,亡人舅舅或者娘家到来,告一段落,十二点后,迎宾基本结束。


午宴席活动前,闲暇时间,所有宾客看戏,玩牌聊天。同时,丧事安排孝子行大礼,邀请来宾,远亲好友,特别亡人舅家或娘家,鼓乐吹奏,前去灵堂,瞻仰遗容,娘家或者舅家,可以就丧事筹办情况发言,比如寿衣材料、件数、礼数、祭奠计划安排是否妥当,对孝子孝女的要求等,表示对去世者尊敬。观容结束,大设宴席,邀请亲戚赴宴,赴宴开始前,举行祭奠仪式,孝子孝媳,贤侄贤孙,聚集跪拜行礼,和重亲厚友见面,以礼相谢前来祭奠。宴会开始,孝子孝孙,为客人跪拜敬酒,行礼致谢。一边用餐。一边点歌点戏,乐人鼓台,逐曲弹拉吹唱,宴会载歌载舞,音乐哀声弥弥,直至宴会结束。

水口塬大祭大奠活动,夜晚举行,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邀请众亲厚友县先喝汤后祭奠。喝汤仍然设宴,外加酸汤面,喝完汤祭奠开始。祭奠程式复杂,前厅堂在院子,外家入席就坐,孝子跪草,鸣炮奏乐,哀乐不断,长媳扫灵堂,长子上香,再行大礼,邀请奠酒,先请亡人舅家或者娘家祭奠,舅家祭奠结束,孝子致悼念辞,或者宣读祭文,焚烧祭文结束,众客祭奠,依次排序,女婿外甥祭奠随后,村方邻居祭奠,侄儿侄女随后,最后才是儿子孙子们祭奠。祭奠期间,随时可以点戏点曲,谁点曲谁掏花红。

孝子祭奠浓重,村由方邻居搀扶 ,手持柳棍,听从丧事组委会的礼仪师傅指挥,水口塬祭奠,所有孝子贤孙、亲戚、村方邻居,今都是三拜九叩首之礼,儿女祭奠,区别于匍匐,嚎啕痛哭,灵堂设二堂殿,前庭三拜九叩首,从祭奠人右边进灵堂,移步缓慢,着装整洁,表情庄重,以示悲痛之情,结束后再从灵堂出,出门到前殿,依然三拜九叩首,孝子只磕头,主家作揖搭谢。祭奠结束,化纸焚香,烧望生钱,参加祭奠者,均参与烧纸焚香。祭奠最后一项,才是封棺。


第二日清晨起灵,水口塬不摔纸盆,纸盆由长子抱,灵位由二儿子抱,或者侄子孙子抱,灵旗由孙子辈挑,出殡下葬。灵柩出葬前,使用龙杠,抬灵人老百姓都是八抬、以前有十六抬、三十二抬,鼓乐鸣奏,纸火魂幡在前,哭丧队伍于后,孝子孝孙,男女披麻戴孝,各行按年龄辈分排次,肩扯数丈白布,手持柳枝,弯腰痛哭,缓行路祭。所谓路祭,去墓地沿途,有邻村或乡人,遇或者远亲近邻,最后告别。路祭和在家一样,三拜九叩首,香桌上香,化纸奠酒,孝子行礼,表示道谢。灵柩所过沿途,左邻右舍放火,以防不祥。

灵柩入穴,先生跳坑,搭盘停针,定棺木位置。棺材旁放灯碗,酵面烧酒碗,纸糊金童玉女,伴随棺材左右,墓窑门石板封口。墓坑填土,同时外家和众亲友进行墓祭,墓祭结束,亡人娘家或者舅家,要给坟茔添土,众亲友和孝子,亦亲手为坟茔添土。坟茔墓堆起来,坟茔插上孝子哭丧所用柳枝,开始焚香化纸,焚烧花圈和围灵纸。随后用砖盖一个小的墓前祭台,美其名曰:“琴台”。据说和伯牙子期有关。

掩埋结束,引魂接牌位,由长子抱牌位或遗像,吹鼓手护送,边走边哭,呼唤其灵魂回家。行至门前,长媳已经从坟墓上拘土回家,门前迎牌位或遗像痛哭,两人搀扶,沿香桌左右各转三圈,接回家后供奉。每餐上饭,牌位前焚香烧纸,七天一期,一期埋人,三期五期,儿女和亲戚上坟祭奠,直至百日祭奠结束。


祀奉三年,去后第一年为头周年,亲戚来家烧纸祭奠,二周年不举行仪式,三周年禫服已满,孝事完毕,奠祭待客,坟上烧纸焚香。事情可大可小,儿女可根据自己经济情况。可以请乐人吹鼓手,也可以唱戏,上坟祭奠,献饭、纸幡、灵旗、花圈、供品等,应有尽有,孝子穿白戴孝,坟前烧纸完毕,立即脱孝服更新衣,至此,服期已满,惟余清明、寒食、冬至、逢年过节,以纸钱祭坟。

水口塬丧葬礼仪,确实复杂,埋葬一位老人,儿女已经精疲力尽,特别是近几年,即使自己家再不宽裕,做老百姓的,都想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孝敬之心,都想自己的父母,体面地与世长辞,然而,孝敬的方式,却令人有匪夷所思,记得古人有言说:“厚葬不如薄养。”村上有顺口溜说:“活着不给一个糖,死了却要献个羊,后面跟了一群狼。”我觉得很真实、贴切、直接。

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对去世者“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理所当然。但以“厚葬厚祭”来体现孝,觉得“祭而丰不如养而厚”,发扬孝道应弘扬“厚养薄葬”的观念。

成稿于2019年3月24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