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象山〡一场“云招聘”百万人次围观!青岛“人才磁场”越来越强

提供4155个岗位的“云上招聘会”,各大平台的关注量超过百万人次。

4月28日下午,这场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青岛市委、青岛日报社(集团)主办的“青鸟计划·唯才唯青岛”2020年青岛市青年人才“云上招聘会”出人意料的“火”。

而在不久前,恒大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中,青岛排在榜单的第16位,力压前两年的“引才网红城市”长沙等城市。

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已经成为青岛上上下下的共识。去年,“学深圳、赶深圳”的青岛更是将“来了就是青岛人”写入了《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学深圳、转作风”机制建设的意见》的红头文件之中。当然,“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也让人才对青岛的未来寄予厚望。

多措并举之下,青岛的吸引力正在进一步放大。

1

2019年,青岛的引才工作成效明显。

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共集聚各类人才25万人,并连续八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相继获批,赋予了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家责任,青岛的国际化大步往前,为广大人才提供了放飞理想的广阔舞台,去年有近7000名外籍人才来青工作或开展项目合作。

今年面对疫情来袭的严峻形势,青岛公开做出承诺:全年引进聚集各类人才24万以上。在各行各业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这个目标一点都不低。

“青鸟计划·唯才唯青岛”2020年青岛市青年人才“云上招聘会”正是团市委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打响的青年“招才引智”攻坚战 。

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及相关单位,将于4月—5月连续推出5场“青鸟计划·唯才唯青岛”云上招聘会,通过创新的形式和手段、以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开通网络招聘“空中通道”实现企业用工和人才求职供需精准对接,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足不出户解决就业难题,帮助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为青岛市招才引智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首场活动围绕海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140家优质企业的4155个岗位,最高年薪达百万。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海尔集团、海检集团、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七家明星企业相关负责人分别上线,介绍企业发展情况,在线发布招聘岗位,并与网友进行了互动。其中,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蕴蓝亲自上线招聘,吸引青年才俊加入企业发展。

2

青岛吸引力的持续放大,也要归功于引才政策的持续加码。

今年2月15日,战疫正酣之时,青岛发布《关于加强人才住房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的征求意见稿,提出2020年全市要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不少于10万套。

10天之后,实施意见正式出台,这枚人才争夺战的“重磅炸弹”正式引爆。

青岛2020年人才房的筹建数量,远高于之前的规划。去年青岛提出,2019-2022年,全市计划供应土地不少于8000亩,建筹人才住房不少于10万套,比往年年均建设量翻一番,为青岛市今后“招才引智”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仅仅过了一个月,青岛再次出台重磅新政:青岛将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范围扩大到国内(境)外毕业学年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在校大学生,并升级“青岛人社·学历汇”,在校大学生可在线进行学籍确认,落户资格审核实现“秒批”。

在激烈的抢人大战中,无论是引才政策,还是人才发展环境,青岛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2019年6月,就职于深圳大学的仇萌博士选择来到青岛,加盟海大。在仇萌工作台上的笔记本里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里面罗列着数个有关青岛市人才引进的政策文件。

“我之前在青岛待过,这次回来,能感觉到改变最大的一点,是政府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仇萌坦言,青岛推出的“人才政策电子词典”让他感觉非常暖心:在青岛人才政策电子词典移动端内输入资质条件自动检索,便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可以享受的服务事项和补贴标准。

优惠政策对人才而言肯定不是最终的追求目标,但能体现一座城市的诚意。在这一点上,青岛可谓诚意满满。

3

本次“云上招聘会”,每场都有不同的主题。将于5月10日举办的第二场招聘会,主题为“工业互联网+高端制造业企业”。

说到底,抢人背后,仍然需要产业的支撑。人来了,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即使有房、有补贴又能怎样,照样留不住人。

事业留人,深圳、杭州、宁波、无锡等城市已提供了足够的证明和无数案例。以宁波为例,借着“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东风,近两年来宁波累计已有707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7881个技改项目,实施技改企业占全部规上企业的94.4%。全市累计推广工业机器人5000余台(套)。

企业智能化升级,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去年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最近18个月宁波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达到19.59%,连续18个月位居全国首位,远超国内的其他制造业大市。其中,流入人才中多数与智能制造相关。

如今,青岛正在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推动工业互联网向下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向上承载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互为场景、互为基础、互为生态的协同应用体系,持续释放融合发展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与服务体系。

青岛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产业资源汇聚、核心环节产业化,培育千亿级产业新生态。重点打造高端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智慧模具、绿色建材等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依托智慧农业、纺织服装、智慧能源、健康医养、工业品服务云平台等培育8个50亿级行业集群,在房车旅游、化工机械、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教育、智慧城市、跨境物流等领域孵化20个10亿级企业。

产业的升级、生态的养成,也是一个人才聚集的过程。

人才的未来和未来的人才决定城市的未来。青岛,等你来!

作者 | 流川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