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清篆书原碑——李斯《峄山碑》热辣放送

秦篆刻《峄山刻石》,又称《峄山碑》,系秦始皇东巡,群臣颂德之辞。内容主要颂扬始皇帝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传说为秦相李斯所书。该碑碑身圆首方座,高218,宽84厘米,两面刻文,共15行,满行15字。

原碑立于峄山书门,被北魏太武帝推倒,后又被当地官民焚毁。至唐代,被人依拓片重刻。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曰:“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明代杨士奇《东里续集》,称其有“长安本”、“绍兴本”、“浦江郑氏本”、“应天府学本”、“青社本”、“蜀本”,“邹县本”等9个刻本。其中,以徐弦临写、郑文宝翻刻的《峄山刻石》最为精美。现藏于西安碑林。

《峄山碑》释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陁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以下为徐弦临写、郑文宝翻刻的《峄山刻石》原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