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人何在?也許就在你身邊,他自己也不知道

西夏是党項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統治範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陝西的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裡,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但是西夏自從被成吉思汗打敗後,其後裔就不知所蹤了。

西夏的歷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蹤到

西夏

唐初。這個時候羌族中的党項族開始強大起來。其中拓跋赤辭投降唐,被賜姓李,遷其族人至慶州(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內),封為平西公。自此在此定居。唐僖宗時夏州偏將党項族拓跋思恭平黃巢之亂有功,再次被賜姓李,稱夏州定難軍節度使,封夏國公。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傳至李繼遷,被遼封為夏國王。

西夏

宋初趙匡胤削藩鎮的兵權,引起李氏的不滿。雖然他們一開始服從宋的命令,但兩者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宋太宗時賜姓趙,宋真宗時封為夏州刺史。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準備脫離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飾,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文字(西夏文)。1038年10月11日稱帝,國號大夏,建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東南)。其統治範圍在今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以及陝西北部的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裡,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但到了13世紀初,蒙古民族開始逐鹿中原,同時南伐西夏。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親率部眾大舉進攻西,久攻未下,本人卻染疾身亡,這樣,使蒙古和西夏的對峙更為激烈。1227年,蒙古軍終於攻佔了興慶府,西夏抗蒙軍民盡遭殺掠。至此西夏政權滅亡,不復在祖國大地上存在了。但是關於西夏人的最終下落在史書上卻沒有明確記載因此一直讓後世猜測不斷。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西夏

1. 降元西夏滅亡後,党項族的統治階級有一部分向元朝投降,元朝重用他們,把他們列為"色目人"來對漢族進行統治。據王桐齡的《中國民族史》統計,仕官元朝的西夏人達六十人之多,宿衛諸軍中,也有西夏人,領河西軍三千人。投降元的西夏人,成為元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2. 投金據(金史·西夏傳》載,有些西夏人投降了金朝,並定居在河南信陽、方城一帶。後來,逐漸與漢族融合了

西夏

3. 東遷河北保定城北韓莊出土的西夏文"勝相幢",建於明代弘治十五年(502),兩幢所記人名近百人,其中有不少党項人的姓氏。西夏滅亡二百七十多年後,在保定地區還有這麼多的党項人,證明西夏滅亡後有一部分西夏人已東遷。此外,元至正五年(1345)在居庸關建造的六體石刻,也有納鱗、智妙彌通等党項人參與此工程。

4.南徙四川康定木雅地區的部分藏民,即為西夏遺民。歷史上,英、美法學者都曾去調查過。近年來,寧夏社會科學院的西夏學專家李範文教授又作了調查,認為有一部分黨項居民不甘心投降作亡國奴,開始"長征",他們繞甘南,趨松潘,出阿細、班佐,循金川河谷,經丹巴、乾寧以至木雅,在深山溪谷中建立小邦。

西夏

5.留居西夏滅亡後,還有一部分信奉佛教的党項人仍居住西夏故地。但他們迫於形勢而改名換姓,不敢承認自己是党項族,很快融合於各族人民中。

由於種種原因,西夏人的後裔現在究竟在哪裡,還沒有被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