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气温高?出游的热情也高!

五一小长假已经过半,在这期间,群众出游的心情如同日均30℃的高温天气,热烈高涨。我市迎来疫情过后出行小高峰,各大景区景点人气上升。

加以防疫措施“硬核”保障,目前我市各大景区景点、住宿业、旅行社等文旅行业“冬去春来”,正迈入回暖期。其中,记者了解到,“吸氧休闲”周边游成主流,近年来通过盘活红色、绿色、古色资源,新开拓的乡村旅游点“复苏”客流量增势强劲,住民宿、品农家菜成五一标配。

“土味”乡村游大受青睐

“乡村好漂亮。”今年7岁的刘毅豪和父母一起信步在平远客天下田园梅畲的盐米古道上,不时拿起相机定格各种不知名小花的娇俏姿态。与刘毅豪不同,父亲刘扬相册里的“常客”则是平远客天下田园梅畲用于装饰的围龙屋元素、糍粑锤、犁耙辘轴、竹编筐等充满“土味”的老物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梅州·美好家园’的推进,乡村颜值提档升级,保留了深厚的乡村文化、农耕文化,美景、文化内涵丝毫不比大景区逊色,还能吃上最‘土’最健康的农家菜。”刘扬告诉记者,当疫情形势释放出向好信号,在家宅了近3个月的他趁着五一假期带上家人开启了今年首游,选择了远离城市喧嚣、绿色氧吧的乡村旅游景点进行休憩“充电”。

叶剑英纪念园内,不少游客在池塘旁喂投鲤鱼。(吴腾江 摄)

像刘扬一样五一“下乡”度假的市民群众不在少数。记者随后走访兴宁市永和镇新寨村梅一客农场、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等美丽乡村旅游点发现,村口停满了前来游玩赏景的私家车,农家乐里烟火味正浓……群众携老扶幼,前来邂逅美景、品味美食。乡村旅游“复苏”正全力提速。

五一假期,游客到“风衣谷”农耕体验园游玩。(高讯 摄)

“五一假期开始以来,日均接待游客量1500人次,电瓶车几乎没歇过,一趟接一趟,农家乐每天中午都要忙到近3点。”梅畲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平远梅畲农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育杰告诉记者,景点中的“山沟沟里的粉”农家乐“最土”客家农家菜,假期间日均午餐营业额逾4000元。而位于兴宁市永和镇新寨村的梅一客农场,依托绿色健康农业优势,打造梅一客“风衣谷”农耕体验园,以种菜、摘果、烧烤等体验式活动吸引了游客五一假期纷至沓来,园中农家乐日均接待客人超20桌,主推菜肴“丰收大盆菜”更是每桌必点。

绿色生态的乡村旅游荡涤心灵,东岭村、虎形村等“红色村”让游客铭记红色基因,“最多时一天要接待200多人。”三圳镇副镇长徐乐告诉记者,现在的东岭村已成为许多游客和各地党支部接受红色主题教育,重温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打卡地”。在虎形村叶剑英纪念园,即使室内场馆均因疫情关闭,但依然有游客前往,浸润红色精神。

叶剑英纪念园内,不少游客前来与伟人雕像合影留念。(吴腾江 摄)

“客味”民宿成行业“香饽饽”

大量客流的“下沉”,成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强劲引擎,也带动民宿业的振兴。采访过程中,记者留意到,独具特色的民宿不约而同成乡村游“标配”,五一假期住宿业中的“香饽饽”。

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地球仓、以“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红星客栈、依山而建的三山客栈……东岭村红星客栈负责人王嘉表示,各具风格的19间民宿有地球仓、木立方等传统房型,早于节前就已被订满,现在一房难求。

夜幕降临,三舍民宿大厅内音乐人陈善宝为游客带来具有客家特色的歌舞演出。(吴腾江 摄)

同样与“爆房”状态迎接五一假期的民宿还有平远客天下田园梅畲里“文春山居”、“归园田居”、“田园客栈”系列民宿和位于雁中村的三舍综艺民宿。“我们这边的民宿总共18间,价格在500-550一晚,餐饮和住宿合并日均营业额近2万,相比去年同期上涨50%。”谈及“停摆”复工后,平远客天下田园梅畲餐饮与民宿呈现出的喜人现象,刘育杰表示看到了我市旅游业的加速“回暖”,他说,平远客天下田园梅畲三年前开创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三变”模式,其中就包括了村民闲置房屋变民宿,在完善平远客天下田园梅畲乡村旅游景点配套设施的同时,助力村民脱贫摘帽。

夜幕降临,三舍综艺民宿的大厅舞台上,充满“客家味”的节目正轮番上演,舞台下戴着口罩的住客坐满堂,“三舍和花间慢两栋楼37间房五一期间基本订满,价格788-1680元,相比平时略有上升,但仍供不应求。”三舍·花间慢民宿创始人、董事总经理廖云峰说,五一期间三舍·花间慢综艺民宿依托客家围龙屋特色民宿、客家美食、客家文艺表演、咖啡、禅茶、陶艺等文创综艺特性,策划了系列节目提振消费信心。

本报记者:林婉萍 廖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