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治武功"称誉的乾隆皇帝,其"武功"到底是指什么?

乾隆帝弘历,是雍正的第四子,于雍正十三年登基,成为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幼年天资聪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得经济发展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后人称赞乾隆是一位有"文治武功"的皇帝。其中的"武功"主要是对边疆的战事,主要是指平定西北边疆的准噶尔贵族叛乱和新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明代末年,我国北方蒙古族以大漠为中心,分为三大部分:漠南、漠北和漠西。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1745年(乾隆十年),首领噶尔丹病故。准噶尔内部为了争夺统治权,又陷入争权夺利的内讧,各封建主互相倾轧,内战纷起。准噶尔统治集团的内讧和残暴统治,使西域人民遭受很大苦难,性畜大量死亡,土地牧场荒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不少牧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一片凄慘景象。各民族人民都希望全国能够迅速统一起来,实现和平安定的局面,清朝政府为顺应这种要求和历史的发展,一直为统一西北作积极准备。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乾隆发兵5万直捣伊犁,达瓦齐猝不及防,兵败被俘。不久,归降清朝的阿睦尔撒纳,因统治厄鲁特蒙古四部的野心未能得還,聚众叛乱。乾隆二十二年春,清朝派遣军队分路进击,把叛军打败,阿陸尔撒纳在叛逃到沙皇俄国后病死。清军旷日持久地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的战争,至乾隆年间最终取得了胜利。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现固了西北边陲,安定了社会秩序,消灭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而且也避免了蒙古分裂的危险,打击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准噶尔的野心,捍卫了祖国的边疆,促进各民族大家庭的现固和发展。

自从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准噶尔汗国在南疆的代理人阿合玛特因企图脱离准噶尔而被拘禁于伊犁以后,经过半个多世纪,他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和霍集占仍被准噶尔软禁于伊犁。兄弟俩被称为大、小和卓。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大、小和卓将清朝政府派往招抚维吾尔族的副都统阿敏道及其随从兵丁百余人全部杀害。大、小和卓接着命令南疆各城首领筹集武器、鞍马,听从两和卓指挥,准备抗清战争,掀起叛乱。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罪行,遭到各族人民的反对。乾隆二十三年二月,清朝任命雅尔哈善为将军,率土兵一万余人自吐鲁番进发。五月,围攻叛军据点库车。大、小和卓率军赶去救援,被清军打败,伤亡4000余人,后率残余部队进入库车固守。

乾隆二十四年正月,清朝的另一位将军富德率领3000土兵自乌鲁木齐出发去攻打大小和卓,与叛军骑兵5000激战四五昼夜,获胜,在后来大小和卓战败逃跑,后被杀。至此,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完全统一新疆。清朝也趁机加强了对天山南北的统治。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十月,设立"总统(管)伊型等处将军",节制天山南北两路,为整个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翌年正月,又设参赞大臣一员,在喀什噶尔总理回疆(指维吾尔族地区)事务。

乾隆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最大作用的皇帝之。经过他的治理,清王朝到达强盛的顶点;乾隆的雄才大略,现固和发展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固有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