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阳新县的传统美食与扳春鱼

隶属湖北黄石市的阳新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历史悠久,历名下雉、永兴、兴国、富川等,素有"百湖之县"的美称,还是中国著名的苎麻之乡。



阳新是一个农业大县,盛产的糯米是人们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香糯粘滑,营养丰富,故而可制成各种风味小吃,如年糕、元宵、粽子、糍粑、糯米糖等。不仅如此,这里还有着一些风格各异的传统美食。


太子豆腐

太子豆腐产于阳新县太子镇,故名。其鲜嫩可口,风味独特,素有“荆楚一绝”之美誉。太子豆腐有100多个品种,其中,白豆腐“嫩而能上手,老而不干瘪”,可煮、可压、可煎、可烧、可炸、可冻、可腐,煮味鲜,煎味浓,烧味美,炸味香,冻味软,腐味适中。食之,回味无穷;豆腐油则是在豆腐加工过程中提取的精华,其食用品最佳。



芋头圆

芋头圆又名薯粉坨,外形类似于汤圆,比汤圆略大。基本原料是红薯粉调制的芋头圆皮和各种不同原料(如五花肉、豆芽、油豆腐、白萝卜、花生米、韭菜等)做成的馅。在色、香、味方面独具地方特色,特点是皮薄馅美,是阳新农家的特色菜肴之一。


王家酥麻花

王家酥麻花,俗称王癞子麻花。凡到阳新来的朋友,无论是商人和挑脚的,还是来阳新旅游的,都要买王癞子的酥麻花吃,视王家酥麻花为阳新油炸食品的一绝。



糯米糖

阳新糯米糖又叫麦芽糖,因原料使用糯米和麦芽而得名,是阳新有名的农家甜点。虽然现在各种极具创意的甜食令人眼花缭乱,但唯有糯米糖保持传统手工制作,且是一项以家庭式代代传承的技艺。


阳新糯米糖,味美爽滑、甜而不腻、脆而不硬,是阳新人抹不去的怀念。作为阳新饮食文化的特色,从原料的选择到制作技艺的配合,采用的传统手工制作是不可替代的。然而,糯米糖的制作生产,靠人工操作并依靠特定的技艺来完成,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产糖率低,利润微薄,加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的品种逐渐丰富,目前这种传统制作工艺很少有人愿学,阳新糯米糖制作技艺,面临濒危的困境。



春鱼

春鱼是湖北三大名鱼之一,与其它两种(鱼武昌鱼,长江鮰鱼)的名气比起来,阳新春鱼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小得多,甚至连许多阳新人都不知春鱼为何物。


春鱼,学名克氏虾虎,虾虎鱼科,远古生物遗种,体长为1.5至2.5厘米之间。因而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淡水鱼。春鱼产于阳新县城之东30余公里、富水河之南隶属木港镇的牛湖山山脐间的牛湖洞内,其它季节在裸露的水域是很少见到春鱼的,只是到了春季,春雨连绵,山洪暴发,牛湖洞里的春鱼随涨水漫涌到富水河等水域。



与众多的鱼类一样,春鱼也有溯水而上的习性。出牛湖洞后,它就成群结队顺着富水河边向上游去,到了富水,河流被大坝拦腰截断,春鱼再也无法向上游了,因而,富水电厂尾水河段成了春鱼的聚集区,靠河边的水面上,似黑色绸布在水面上漂动。于是,天一亮,居住在附近的人们扛着自做的蚊帐布小罾,提着水桶,抢占有利位置,在尾水河两岸依次排列,开始“扳春鱼”。


春鱼的吃法很多,既可煸炒,亦可做汤,最通常的是春鱼炒辣椒、春鱼炒蛋、蒸春鱼鸡蛋羹。三种菜的做法,都要先将干春鱼用冷水泡一至二小时,然后捞出沥干水份备用。



春鱼炒辣椒:辣椒洗净切丝,锅倒食用油,烧热,倒入辣椒丝加盐炒至半熟,盛起后洗锅,再加姜蒜等佐料炒沥干水份的春鱼,爆炒二分钟后加入半熟辣椒丝,一分钟左右后就可起锅上桌了。


春鱼炒蛋:鸡蛋、鸭蛋、屯蛋、鹅蛋都行,锅中倒入食用油,烧至六成热,将春鱼下锅爆炒一 分钟,用漏勺捞出。原锅连油继续以中火烧至八成热时,徐徐倒入拌好的鸡蛋爆炒,然后再放入春鱼,加上葱姜等佐料煸炒两分钟即可起锅装盘。


蒸春鱼鸡蛋羹:与蒸普通鸡蛋羹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拌鸡蛋时一并放入适沥干水份的春鱼就行,蒸的时间也与蒸普通鸡蛋羹一样。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