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衝上豆瓣熱門電影第一,“女版李安”迴歸,又是華裔題材巔峰

假期最後一晚。

Sir不打算聊沉重的,深刻的。

抓緊這寶貴的深夜“秘密時刻”。

咱來聊點私人的。


《真心半解》

the half of it


一部愛情輕喜劇。

片名平平無奇:《校園情聖》。

Sir勸你別小看它。

三個原因:

1. 熱度

奈飛5月1日上線,沒明星,零宣傳,僅靠口碑。

豆瓣今天終於衝上熱門榜第一,兩萬人評8.1。

最近的翠貝卡電影節上,它更獲得最佳美國敘事片獎。


2. 伍思薇

誰?

如果說李安是華裔導演巔峰,伍思薇可能是接棒這一寶座的最有力競爭者。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微軟公司的軟件工程師,出道前從沒有任何電影執導經驗。

2004年,拍出長片處女作《面子》。

外媒把它稱作“女同版《喜宴》”;陳沖看了劇本後,不計報酬,選擇參演;好萊塢巨星威爾·史密斯當機立斷投資200萬美金。


16年後,她再出新作。

竟然是一部校園青春片?

這也是Sir勸你不要小看它的第三個原因。

比起糟糕的大陸譯名《校園情聖》。

Sir認為粵語譯名更貼切:《真心半解》

這是一部以青春為名的,愛情再教育片

對。

不是“教育”,是“再教育”。

Sir在這方面是吃過虧的。

不怕你們笑,學生時期的Sir成績差,愛鬧事。喜歡一個女孩整整三年,不敢表白,直到她考到另一個城市,Sir留在縣城復讀。

從那以後,Sir一直以“情聖”自居。

翻看經典愛情片,博覽各式情感雞湯文章,發誓絕不再讓愛情傷我半分。

傻不傻?

傻。

這部電影就是對天下所有“情聖”的一次溫柔提醒——

世間沒有所謂情聖。

有的。

只是用真心,換半解

另一半

電影的主體,是一條一男二女之間看似複雜混亂的“三角戀”+女同的感情線。

艾莉楚是一所美國高中裡的亞裔學霸。她和相依為命的爸爸,是這個偏僻保守的小鎮上唯一的華裔家庭。

她不修邊幅,獨來獨往,和班上同學的唯一交集,就是替他們寫論文賺外快,補貼家用。

直到一個男生出現,打亂她的日常。

臨近畢業,不善言語的橄欖隊替補隊員保羅找上她。

代寫畢業論文?要加錢啊。

對方支支吾吾說不是。

他要代寫的,是情書。

給學校裡最受歡迎的女神艾斯特,向她表白。


為了給家裡交電費,她決定接下了這一筆交易。

工作開始,艾莉發現這人可真是愛情白痴。

於是為他量身訂製一套“泡妞寶典”。

以下內容劃重點:

首先,怎樣寫好一封情書?

保羅搶答,先猛誇一頓:你很善良,你很聰明,你還很漂亮……

停!

艾莉翻一個白眼,轉頭在情書里加了一段電影臺詞。

果然,得到了對方回應。


表白第一步並非讚美,而是引起好奇

之後,曖昧期。

保羅說,現在我是不是可以約她出來見面了?

保羅:我們早就過了那一步了


忍!

艾莉拼命阻止,並順著女神的話題,繼續在信中聊詩歌、書籍、繪畫。

表白第二步:投其所好,發起挑戰

你聊畫家,我回敬你一個你不認識的畫家;你聊名著,我跟你聊名著的背景故事;你聊詩歌,我跟你講平仄起伏……

有來有往,曖昧自然升級。

保羅看到這裡,已經被深深折服,對艾莉由衷佩服。

但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孩,他還是忍不住了。

偷偷給女神發去短信約吃飯。

呵呵,露餡了。

女神果然沒回她。

艾莉趕緊把手機搶過來補了幾條短信:剛剛是我妹妹在玩我手機!我們不要在這聊了,我在XX軟件有個秘密賬號,你來找我吧!


然後衝著保羅一臉絕望:

你不知道追女孩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嗎!


保羅:???

保持神秘!

別人愛用表情,你不能用;別人用微信,你要寫信;別人愛炫富,你絕不能提半個錢字!

就這樣,兩人繼續著他們自以為完美的追求計劃。

但。

之後的劇情,走向狗血網文類型——

替保羅追女神的過程中,艾莉竟然愛上了別人的女神。

另一方面,保羅卻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不是女神,而是替他寫情書的艾莉楚。

簡單說就是:

A替B去追C,結果A也愛上了C,B卻愛上了A。




嗐。

這套路,90年代TVB都拍八百遍了,有啥可看?

注意。

電影借女主角艾莉楚之口說:

“這不是什麼愛情故事,或者說不是任何人都得償所願的故事。”

也就是說,誰愛上了誰,誰得到了誰……

不是重點。

這是三個青少年懵懂地尋找“另一半”的故事。

而那另一半,不是伴侶。

而是另一半自己

導演引用柏拉圖在《柏拉圖對話錄》裡的一句話的闡釋,作為電影的開場。

古希臘人認為,人類曾經有四條胳膊,四條腿。並且由兩張臉形成了一個頭。

那時的我們很幸福,我們是完整的。因為太完整了,神害怕我們的完整性會妨礙我們對神的崇拜,於是就把我們一劈為二。

讓分開的兩個自己在地球上痛苦地遊蕩,無休止地渴求著,我們靈魂的另一半。

電影的三個主角,都在痛苦地遊蕩著。

艾莉楚,看似聰明、不在乎任何人任何事的她,其實內心藏著很多困惑。

例如,自己的性取向。

在保羅還沒找上門來的時候,她其實已意識到,自己是對艾斯特有著特別的情愫的。

所以,她才會在第一次見到保羅時,脫口而出:我才不會給艾斯特寫信!


保羅,困惑著應不應該改變自己,去迎合喜歡的人;

他信奉上帝,卻發現艾莉喜歡艾斯特,這到底是宗教所容不下的“罪惡”,還是應該去尊重喜歡的人的選擇?

艾斯特,猶豫著是否應該選擇一個和自己不在一個頻道,但能帶給家族利益的有錢男朋友。


自從歌德把少年的煩惱寫入文學作品以來,所有描寫青春的文藝作品主要都集中在一個問題上,就是求不得

無論保羅、艾莉還是艾斯特,都走在追求“另一半”的路上。

生活的河流在推著他們前進。

就像電影裡艾莉總在騎著單車飛馳,保羅總在她身後奔跑。


這也是導演把故事設定在高中的原因。

她說:

也許艾莉是女同性戀,也許她是雙性戀,誰知道呢?她才17歲,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失語

這部電影出現了很多看似“掉書袋”的情節和表達。

在21世紀的今天寫信;頻繁出現的柏拉圖,薩特的語句,石黑一雄的《長日留痕》,經典老電影,等等。

這些表達方式,不是為了顯得old school和文藝範。

而是每一個意象,都是一種隱性的指涉——

艾莉、保羅、艾斯特,甚至包括艾莉的父親,都患上了“失語症”

薩特在電影中出現多次。在電影開場,艾莉的文學老師對他們說:

“他人即地獄”


對於艾莉、保羅、艾斯特,甚至包括艾莉的父親來說,他人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地獄。

一是他人並不能百分百地理解你的想法,所以自己的表達成為了限制;

二是他們從來都在逃避他人對自己的評判,不敢面對自己真實的渴望。

於是,他們只有在引用電影、哲學和文學時,才滔滔不絕。

唯獨不敢表達自己。

保羅無法跟艾斯特正常交流,每次約會都會呆住,舌頭打結,說不出話來。

只有當更會表達的艾莉替她“寫信”、發短信,才能把他的深情轉述出來。

艾莉呢?

她把自己隱藏在保羅的影子裡,卻從來不敢露出自我去跟艾斯特對話。

甚至在跟艾斯特一起泡澡的時候她都要穿著衣服。

艾斯特笑話她,你身上究竟穿了幾層?


在那些信裡,她又“穿”了幾層呢?

艾斯特看上去自信漂亮,可她同樣從來不敢也不能表達自己。

父親要他“像個淑女”,她沒有說不;

閨蜜讓她戴上跟其他人一樣的圍脖,她不敢說不;

和男朋友特里格相處,更是從沒產生過超過兩句話的互動。


只有當她潛入通訊軟件,通過化名才變得流暢起來。

這三個人只有隱藏在另一個人背後或者另一個人格之下時,才能夠表達自我,不然全是啞巴。

這聽起來很諷刺。

但何嘗不是當下的我們?

當艾莉教保羅如何和艾斯特談論嚴肅問題時,薩特再次出現了。

“在《禁閉》,有三人受困於地獄,一扇門開了,但沒有一人離開。”

“他被困在地獄,這是存在的一種隱喻說法。”


艾莉、保羅、艾斯特三個人,在這個小鎮上所面臨的糾結和煩惱,就如身在禁閉島一樣。

艾莉提到《長日留痕》,這本書裡的英國管家,一生為了自己的體面工作,而壓抑自己的一生,還錯過了一段姻緣。

對於艾莉和艾斯特來說,他們喜歡的也是這種東方式細膩的表達,他們同樣把自我隱藏起來,從來不敢直接表達。

電影反覆提到“添上你最勇敢的一筆“。

在電影結尾,導演cos了《畢業生》的名場面。

艾莉和保羅先後站了出來,阻止了艾斯特男友的求婚,隨後艾斯特丟下男友,走出了教堂。


在《面子》裡,薇薇安在機場裡對小薇說,如果你敢在這裡親我,我就回頭。小薇愣住了。

在這部電影裡,像是完成上部作品中未竟的願望,艾莉衝上去親了艾斯特。



△上:電影《面子》;下:電影《校園情聖》

對於三個人來說,這是最勇敢的一筆。

在這裡,表面上,電影用了一種文藝的互文形式。

其實,是他們終於打破了“借”別人之說話的方式,開始學會自己去表達,學會了在朋友面前露出真實的自我。

自我

電影中一段臺詞被每個觀眾提起。

教堂裡,主角艾莉的勇氣表白。

似乎可以看作愛情真諦的註解:

愛不是恆久忍耐,不是恩賜和謙卑

愛是......

混亂又複雜

可怕又自私

還要足夠大膽


這的確是整部電影最關鍵的一段表達。

但Sir不確定每個人都看懂了臺詞背後的意思。

導演想借它說什麼?

這段話對愛情有三個關鍵總結:

混亂、自私、勇敢

電影其實早就出現過分別對應的意象。

混亂——對應保羅始終在研究的一種美食:塔可香腸

塔可餅,包香腸,兩種搭不上邊的食材融合。


放在中餐裡就類似把炸醬麵換成番茄醬,在餃子餡裡包餛飩……

艾莉第一次聽,滿臉嫌棄。

艾莉第一次鼓起勇氣嘗試,真香。

它暗示著愛情中的無限可能性

自私——對應女神屢次問起的信仰

女神父親是當地神父,全家都信上帝,且每週要跟著父親去做禮拜。

但女神自己卻常常質疑這樣與生俱來的信仰。


它暗示著愛情中的欺騙性

最後,也是三個詞中唯一正面的詞。

勇敢——對應電影中的軌道。

艾莉父親是火車站經理,家就住在火車軌道旁邊。

電影結尾,兩個女孩也是在馬路分界線兩邊對話,看似處在兩個世界。

它暗示愛情中的現實性

總有許多現實因素在阻隔我們之間的感情,可能是出身,可能是種族、性別、家庭條件……


艾莉勇敢地衝過去了,親吻她深愛的女孩。

所以電影是在教我們勇敢嗎?

Sir還是那句話——

好的愛情片永遠在質疑愛情。

勇敢是正確答案嗎?

電影中每個主角都作出了勇敢的決定。

艾莉親了她,保羅在眾人前罵了情敵,女神選擇逃離被指定的婚姻。

可他們的結局呢?

他們沒有一個人獲得圓滿的愛情。

它不是在教你勇敢。

只是自顧自地把愛情當作一種沒有終點

信仰,用自虐和跪拜的方式去接近它。

它相信愛情所有的美好。

同樣包容愛情所有的缺點:虛無縹緲,深奧莫測,有欺騙,有自私,有遺憾。

這也是為什麼海報中,那個每個人都愛慕的“女神”——

她是模糊的。


《真心半解》給每一個以為看清愛情的人上了一課。

它沒有站上講臺,高高在上地對你高談闊論。

而是以身作則——

拋棄全世界去一意孤行,哪怕只換回那個一知半解的自己。

這不是輸。

而是愛情能給你最好的禮物。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