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活在400年前北京的“老外”,他改变了清朝的历史

北京作为首都,仿佛注定了它必须具备海纳百川的包容和兼容并蓄的豁达,所以北京从不排斥任何积极的文化,也乐于结交来自地球任何地方的朋友。


老北京的“老外”


“老外”是北京人发明的一个词儿,曾经在很长的时间指的是某人对某件事比较外行。可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老外”这俩字突然就变成了外国人的专用名词,直到今天很多来中国学习或者工作的外国人甚至很高兴地称自己是“老外”。放眼中国,咱北京无疑是老外最喜欢的城市之一,但是要说北京对老外的引力可不是当代才开始的,早在元代就有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带着无尽的羡慕来到中国,不过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位老外可比“马可波罗”传奇得多,连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皇太后也认他为“义父”,这个老外会是谁呢?

神秘的德国人


在今天的宣武门十字路口东北角有座宏伟的西洋式的教堂建筑,由于地处南城地区北京人习惯把它叫做“南堂”,熟悉北京历史的朋友大都知道,南堂不仅是北京最早的天主教堂,也知道它的创办人是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今天我们说的这位老外也住在这里,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更迭。他就是来自德国科隆市的汤若望!


有西方文学家说他在中国的真实经历,就连今天好莱坞最好的编剧也编不出如此神奇的故事,您要问他怎么神奇,伽利略刚刚在欧洲发明了望远镜,没过多少年就被他带到了北京,而且还跟明朝宰相兼明代首席天文家徐光启是莫逆之交,光这两项您就会觉得他确实挺神吧?!可这要跟他一生的经历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一毛。

汤若望从德国到北京的时候,正值明朝的万历年间,要说他来中国的最初目的跟同样来自欧洲的利玛窦一样是为了传播天主教,可是真正到了北京似乎传教成了副业,治病救人,和中国科学家商讨天文、科技倒成主要工作。我们都知道明朝最威猛的武器是“红衣大炮”,就是他主持铸造的,所以这红衣大炮最初的名字还叫做“红夷大炮”。也正是这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到了一代儒将袁崇焕的手中,不仅捍卫了明朝的边境,更一炮把满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炸成重伤后来不治而亡。没几年清兵打进了北京城,看来这个红衣大炮的发明者绝对第一个要遭殃。。。。。。

汤若望传奇


清朝的一代重臣多尔衮打进北京城,按说汤若望难逃灭顶之灾,可是偏偏他写给多尔衮的一封书信打动了这位满清王爷,一来二去两人到成了莫逆之交,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颇有大局观的多尔衮发现这个“老外”是当时中国天字第一号的天文学家,要知道作为游牧民族的满清人,对天文有着无比的崇拜,因为他们的游牧活动绝对需要一套精准的历法。不仅如此,在古人的心中,能知晓天文星象而且精准无误的人基本上能和神仙划等号,于是不但没有杀掉汤若望,反尔让他当了钦天监正,这相当于国家天文馆馆长,几乎与此同时,清朝第一位政治女强人孝庄皇太后,也觉得这位老外知识渊博、为人磊落,直接称他为“义父”!


老外给太后当“义父”在中国历史上可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可这也才是开始,由于汤若望治好了顺治皇帝的病,孝庄干脆让自己的皇帝儿子称汤若望为“玛法”,我们知道满语称“父亲”为“阿玛”,称呼“爷爷”就是“玛法”。这回厉害了,汤若望论辈分能跟努尔哈赤平起平坐,而且顺治也非常推崇这位老外,当时清朝的江山刚刚有了点眉目还在乱世之中,可这个“老外”却被钦定不拘礼法自由出入紫禁城,并被授以正一品的官衔儿!

清代首席“老外”


我们现在都知道清代第一帝康熙因为出过天花脸上有麻子,康熙之所以八岁登基,恰恰是因为在弥留之际的顺治皇帝征求汤若望的意见谁能够即位,按当时的情况如果哪位大臣胆敢触及这样的问题不仅自己性命难保,而且还要灭掉九族。也是这位老外忠胆进言说皇三子康熙出过天花有免疫力,不至于夭折,应该继承皇位。今天想起来正是这样一句话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康熙叱咤风云的一生!


当我们路过现在的建国门立交桥时,会看见神秘而古老的建筑古观象台,您是不是会猜测,这里曾经是汤若望办公的地方?您猜对了!!而且远远望去台上那些我们看不懂的天文仪器也正是汤若望主持设计的,直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看到这些天文设备,对它们的精密与先进程度都是惊叹不已外加垂涎三尺!


说到这里您可能对这位“老外”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评价。然而就是这么优秀的人才,耿直的科学家,却由于满清权臣鳌拜地迫害打入监牢,理由是妖言惑众、阴谋叛乱,甚至被判了万剐凌迟的极刑。可是紧接下来更神奇的事发生了,拘捕汤若望的同时北京发生一次强烈的地震,让宅心仁厚的孝庄皇太后找到了不杀汤若望的理由,而且在康熙智擒鳌拜之后马上就释放了汤若望,这时他已经是75岁高龄。

这些故事还只是汤若望生平的一部分,而且还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应该承认汤若望确实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也确实为北京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们感激这位老外的时候,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让这位老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呢?我想很重要一点是由于:他深深地热爱着一座魅力无穷的城市————北京!

来都来了,就别走了

关注“四九城大磊子”,带您感受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北京城文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