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开:宁波争贡,你的地盘我做主

浙江省宁波港开辟很早。唐开元年间设置明州,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为庆元府,元改为庆元路。朱明立国以后改回明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改称宁波府。

自宁波出港,近一点的,往来泉州、广州,安逸闲适,小有赚头。胆大一些的,南下占城、三佛齐,北上朝鲜、契丹地,贩运各处的奢侈品,一趟就是十倍、二十倍的收益。再有眼光远大的,拼却性命不要,随海船直放大食国,成功返回以后便可以尽享帝王一样的生活。

类似的故事终日流传,仿佛一出海,就有满世界的黄金白玉等着去捡拾。那些被海涛吞没的,除了事主的孤儿寡妻仓惶泣涕,便再没有人想得到。好似一缕烟,挥挥手便了无痕迹。人类的悲欢,在这个世界上何曾有过相通,只会觉得吵闹。

明朝宣德七年,日本永享四年(1432年),中日订立宣德条约,开启第二阶段的堪合贸易,规划的对日贸易点即浙江宁波府的市舶司。日方海船万里鲸波,浮槎星汉,孜孜以求者唯有利字。一趟趟船队往来,不计数唐物东传,财富翻滚,每个毛孔滴落的金钱芳香都足以叫人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使明贡船

明朝嘉靖二年,日本大永三年(1523年),宁波港几乎前后脚同时抵达了两批日方的船队。四月二十七日率先抵港的是西国大名大内义兴派发的遣明堪合船队,正使为谦道宗设。随后抵达的是幕府管领细川高国派发的船队,正使为鸾冈瑞佐,副使为在日华商宋素卿。

这位宋素卿原名朱缟,其叔父朱澄与日本商人汤四五郎做漆器买卖,逾期不能交货,于是拿朱缟来抵债。汤四五郎将朱缟带到日本,改名宋素卿,专做中日之间的贸易往来,后来成为细川氏的家臣。

应仁之乱结束,明面上是西军山名拥立的足利义尚继任将军,实际里其实是东军细川大获全胜。明应二年(1493年),细川政元发动政变,扳倒将军足利义材,拥立堀越公方足利政知之子足利义遐(即后来的足利义澄)。细川政元握有幕府实权,号称“半将军”。令人垂涎的堪合贸易权也旁落到了细川管领家与堺町商人手中。

细川政元疏于幕政,专注修行之道,各类政务交由家臣处理。政元没有子嗣,收养细川澄之和细川澄元作为养子。家臣团为争夺权势,分裂成两派明争暗斗。永正四年(1507年),澄之派香西元长暗杀细川政元,澄之与澄元图穷匕见,京都一带仿佛变成了榨汁机,幕政混乱,不可收拾。

前将军足利义材流落到周防山口,改名足利义植,为西国大名大内义兴所优容。大内义兴趁着近畿动荡,拥护足利义植率兵上洛,一举重整幕府,权柄无二。大内义兴出任管领代十年,山阴地区尼子经久崛起,大内领国压力重重。大内义兴于是辞任管领代回归本国去收拾尼子。

义兴离开,管领位置落到细川一族的细川高国头上,高国与将军足利义植对立加深。永正十七年(1520年),蛰伏阿波的细川澄元统兵进京,榨汁机再度来袭。将军义植倒向细川澄元,细川高国在六角定赖协助下夺回京都,追放义植,迎立新将军足利义晴。

细川高国在畿内瞎搞,大内义兴殴打尼子的同时也没忘记去抢堪合贸易这锅好汤好水。其借助海贼的手段拿到正德堪合符,联合博多商人自行派遣堪合船队。喝汤吃肉有我大内,细川你过过眼瘾流流口水就可以了。

大内的船队先期抵达,手持正牌的正德堪合符。细川的船队持有的是已然过期失效的弘治朝堪合符,到港时间又较为落后,道理来说应以大内船队为真。可是中国的事情,从来是人情第一,义理放两边。宋素卿老于世故,先期贿赂市舶司主管太监赖恩,人情上大大领先,后来居上,先行入港堪合。名正言顺的大内船队反倒成了假冒之辈。

之后市舶司设宴款待日方来宾时,太监赖恩让细川一方的鸾冈瑞佐和宋素卿安坐上位,大内一方的谦道宗设只能屈居次席。自觉受了委屈的宗设相当不满,怒气满槽之后决定要放大招。

国际舞台讲求的是对等实力,然后才能凭借智慧以润物无声的姿态交涉利益。倘若国家实力不济,偏偏却要以辱骂来回应污蔑,以捕风捉影来应对栽赃陷害,这个不叫外交智慧,只能说是莽撞。

以大明与日本之实力差距,赖恩料定宗设惟有默默吃哑巴亏,自认倒霉,这才放肆大胆地明收贿赂,欺负老实人。混没料到宗设热血上头,头脑发热,在明月的照耀下化身成了一匹战狼。战狼宗命令自家人员打开市舶司东库,抢出封存的武器,暴起突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战狼宗与流浪佐相互攻杀,嚣闹都市。赖恩见闹出了祸事,首先想到的居然是给流浪佐派发武器,公然拉偏架。结果战狼宗爆发小宇宙,一顿王八拳打翻流浪佐,火焚嘉宾堂,劫掠东库,还一把火烧了宋素卿的船。鸾冈瑞佐从宁波狼狈流浪到了绍兴,百多公里的路程,惶惶有如丧家之犬。谦道宗设穷追不舍,简直切齿仇恨。追到绍兴,城中闭门不出,宗设要求将瑞佐捆绑送出。绍兴府顾及脸面,没有同意恐怖分子的要挟。宗设攻不下城池,这才悻悻折返离开。

宁波与绍兴之间的路程

回程路上,变身海贼的宗设团伙沿途绑架指挥袁琎、百户刘恩,从育王岭奔逃小山浦时杀害百户胡源。备倭都指挥刘锦和千户张镗率兵追击,叫宗设反噬,刘张二将战死沙场。宗设团伙于路杀伤,军民死伤惨重,财物损失无算,浙中大震,一群海贼的战绩比电影里面真战狼更甚一筹。这其中固然是亡命之徒穷凶极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明朝中叶卫所兵制的溃坏。

明代世兵采用卫所制,寓兵于农,屯田自给,号称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边关险地,守屯比例为三分守御,七分屯地,内地沿海则是比例二八。各地军将首要职责不为练兵,专做屯垦,军队的战斗力与日常训练因为屯田养兵而大受干扰。

卫所制度另一特点是军籍与民籍的严格区分,一人从军,世代袭替,轮流出丁,充实卫所。这样做本意是为了保障兵源,稳定军心,实际操作中由于军户地位低下,导致军士大量逃亡。古代底层百姓实现阶级跃迁的主要途径即科举入仕,一朝中举,百年鹿鸣。军户却被排斥在科举之外,无法通过读书求取功名。因为束缚在屯地,军户甚至不能四处经商致富,生活水平每况愈下,战斗士气更是无从谈起。

明朝实行南兵北调,北兵南调,军士不能在原籍附近服役,而是要千里迢迢奔赴卫所。水土不服,病死异乡也不在少数。士卒月饷担米,盘剥克扣发到家中只有七八斗,无从维系家人吃穿。卫所将领为了防备士兵逃散,唯有用严苛之军法镇压,奴役士卒如同奴仆,这样的军队能有一星半点的战斗力那才叫有鬼了呢。

卫所兵的粮饷大致有四种来源,屯垦出粮,各省输纳,盐引商屯,朝廷拨款。首先屯田一条,将领官宦皇族豪强,携手侵占,十不存一。永乐年间确立的输纳制度到嘉靖时已成泡影,诸省输纳,延期也就算了,往往还打白条,上下官僚一起糊弄朝廷。

盐引商屯的本意是让商人在边关屯田,缴纳粮食换取盐引,然后可以贩卖食盐牟利。到成化年间,演变成为商人交钱换取盐引,边关商屯尽成废墟。至于朝廷拨款,这个更不必谈了,逐年递减,末了只落在纸面上,算是朝廷糊弄自己的官兵。

明朝养兵百万,无一能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庚戌之变,俺答抄掠京城。京营十二万,核兵不及五六万人,驱出城门,皆流涕不敢前。诸将领往日里平独镇露不可一世,事到临头亦相顾失色。

所以戚继光改世兵制为募兵制,头等大事就是给足兵饷。这就好比如今菊厂公然违反劳动法,首开996.icu,国人恭为民族之光。别个企业照猫画虎,结局总归不大美妙,预料中的狼性文化演着演着就变成了哈士奇文化。这中间的区别就是有没有给够薪水。

明朝末期千头万绪种种弊端,总结起来一句话耳:“朝廷没钱。”眼下中国自夸大国崛起有勇气亮肌肉争带头大哥,其实也是一句话耳:“中央有钱。”至于为什么彼时穷囧现下富贵,其中的缘由我要是说明白了,当今舆论场环境下我这文章就没办法跟读者见面了,只能请诸位各自揣摩,细细体会。

话说谦道宗设从宁波打到绍兴,又从绍兴打回宁波,几乎将浙北打了个对穿,而后来到宁波西霍山附近的洋面,居然叫他夺船出海,扬长而去。宗设逃亡途中,其中一艘船只漂泊至朝鲜,被朝鲜守军擒获。船上仲林望、古多罗等三十三人移送浙江,与先前已然下狱的鸾冈瑞佐、宋素卿对质。诸般前因后果大白天下,宋素卿论罪当死,瑞佐释放归国。

宁波西霍山

宋素卿死后,其人在江户时代并木五瓶所著歌舞伎《楼门五三桐》里面再度粉墨登场。歌舞伎作品设定宋素卿为明朝将军,因真柴久吉(即羽柴秀吉)而战死。宋素卿遗孤石川五右卫门由武智光秀(即明智光秀)抚养长大。光秀死后,石川五右卫门为报生父与养父的仇怨,故而企图刺杀真柴久吉。种种荒诞离奇,古人大开脑洞,想象力可比我们丰富多了。

《楼门五三桐》纪念邮票

石川五右卫门

回来继续说宁波争贡。明史记载说给事中夏言上书:“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事实上嘉靖二年宁波之乱,明朝并没有撤销市舶司的设置,只是许其贡而废其商。也就是说继续市舶司朝贡贸易的功能选项,禁绝其私商交互的附加收益,进一步严饬海禁的政策。

海禁愈严,私商贸易愈发兴盛,直可谓官市不开私市开。日本服饰、器用多所依赖中国,不容一日有缺,湖州之丝绵、漳州之纱绢、松江之棉布都是其渴求的生活必需品,其他如铁器、药材、书画,价值皆是中国十倍以上。而日本的刀剑、铜银、折扇,运到大陆也有十倍的利润。往来贩运,几可富贵敌国。

宁波乱后,日方堪合船队多次前来请求贸易,都被中方以没有国书或未达贡期而拒绝。最后两次堪合贸易分别为嘉靖十九年(1540年)和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俱为大内氏派遣。天文二十年(1551年),大内义隆被家臣陶晴贤篡灭,而后毛利元就灭亡大内,中日之间的堪合贸易就此断绝。

官商贸易断绝,日方派来的堪合船队多在中国海商指引下前往宁波双屿港参与私商贸易。中日海商武装化与私商化成为日后倭寇祸乱东南的主要原因。天文十五年(1546年),大内贡船自双屿港返回日本,随行便有日后的倭寇之首王直。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明军捣毁双屿港,王直逃亡日本。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王直勾连倭寇大举侵袭,东南沿海烽火狼烟,竟无宁日,倭寇之祸,莫此为甚。

此后直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家军与海贼激战广东南澳岛,彻底击溃最后一支海盗力量,持续十余年之嘉靖倭患方才基本平息。

(第五十六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