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421块闪光的牌子 是产业发展的“酵母”

421块牌子

5月3日早上8点,张永龙喝尽了碗里的最后一口酽茶,擦了擦嘴就要出门。

“去哪里呢?”妻子叫住了他。

“书记县长给我们授牌来呢!”

张永龙说的“授牌”是当天天祝县在打柴沟镇大庄村为全县首批注册登记的421家家庭农场授牌的“千户家庭农场统一授牌仪式”,这是天祝县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件大事、喜事。

接过挂着大红花的金色牌匾,张永龙和所有上台“领牌”的人一样:笑容憨厚淳朴,眼神里满是发自内心的激动,脸上不经意间露出天祝人特有的一丝难为情。“非常激动。”张永龙难掩兴奋,“这是个新起点,我的家庭农场收入肯定一年比一年好。”

张永龙家的农场就在打柴沟镇大庄村,以他的名字命名——“永龙家庭农场”,经营的“行当”大名鼎鼎:天祝岔口驿走马。

天祝县打柴沟镇大庄村“养马世家”

“我们家是个‘养马世家’,我爷爷、我爸、我都养马。技术上不敢说一代更比一代强,但数量上来了。你看,我爷爷的时候养着5匹呗,我爸的时候翻倍了,10匹,我这会养着30匹,30除以5,翻了6倍,对着没有?”说起养马,张永龙的自信立马回来了,和上台时那个略显拘谨的青年判若两人,“农业农村局的、镇上的给我们宣传了,说是家庭农场以我们的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把你的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发展,还有政策支持,再加上我12岁就开始骑马了,这个上在行着呢,发展家庭农场绝对木麻达(没问题)”。

同村的张培庆和张永龙年纪相仿,但差了一辈,他管张永龙叫“尕爸”。授牌仪式结束后,张培庆第一时间把“巴桑养殖家庭农场”的牌匾挂在了马棚门口。“我也养岔口驿马,我们张家几辈人都养马。我现在养了28匹,家庭农场的牌子授给我,信心更足了,想着再进10几匹品种好的母马,这样下来收入能达到20万左右。听说还有政策支持,我再把棚扩一下,修一下,再就美得很!”张培庆笑着说。

天祝是“中国高原夏菜之乡”,高原夏菜是群众增收的“香饽饽”。打柴沟镇金强驿村的陶积平手捧“积平种植家庭农场”牌匾,笑得合不拢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越来越关注,对民生越来越重视。李鹏书记讲话的时候说了,出台政策给予大力扶持,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家庭农场。这给我们吃了个‘定心丸’,为啥?党的政策不哄人!党的政策好,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才有奔头!”

谈及授牌后的打算,陶积平信心满满:“我往年种着十几亩地,今年我打算流转土地,扩大规模,种60亩左右,收入能达到20万左右,把家庭农场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421家家庭农场,421块闪光的牌子,这是天祝县千户家庭农场培育取得的首批重要成果。

据天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润全介绍,至目前,天祝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已达1698家,家庭农场总量达622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7家、县级16家,“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逐步完善,带村带户的发展效应不断显现。今年,天祝县启动实施“千户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明确认定标准,优化注册登记,将发展八大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的种养大户、专业大户、规模经营户作为重点对象,出台政策给予大力扶持,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家庭农场。

421家家庭农场,421块闪光的牌子,就像421个投向全县各地的“酵母”,必将激发群众更强的内生动力,催生出更多规模经营户、种养大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推进天祝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激发农业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就像采访中张永龙说的:“县委、县政府把牌子授给我们,我们就有责任——带动的责任、示范的责任。人们一看,哦,得动弹呀!不动弹就是穷光蛋!就像老汉们说的‘天上掉纱帽,你得拿头接’呀!”

(来源:藏乡天祝、新甘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