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读懂青云计划:从678月头条月报中分析青云获奖攻略

我们在理财时,会很注重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季报、半年报、年报,都是非常好的分析所投资的公司运营状况的材料。

作为今日头条的作者,能够更多的得到青云奖就是我们的目标,那么头条号每个月所发布的每月青云计划总结,就是我们了解青云计划的定位情况、奖励倾向、奖励策略的变化等方面最好的攻略。

将每个月的青云总结读懂了,那么我们就相当于是得到了青云计划的秘籍,无往而不利。

下面试从青云计划6月、7月、8月份总结,对头条作者个人定位、题材选择、利用好新用户红利、提升文章阅读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1) 我的水平处于哪一个阶层?通过头条月报大数据做好自我定位

在8月11日,头条号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截至 2019 年 8 月 11 日,「青云计划」奖励文章数突破了 10 万篇!11538个优质头条号累计获得了超过 4363 万元的现金奖励!"

也就是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共有一万一千余账号获得十万篇青云奖励,平均每个账号是9篇

据不完全统计,今日头条账号在200万左右,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够获得一篇青云奖,那就已经处在了头部的千分之五

但是各个账号之间的获奖情况并不是平均分布的,从头条号8月份的月度总结中可以看到:

"8月,获得青云计划 100 次的优质创作者达到了 73 位。这 73 位创作者累计获得了 9201 篇青云计划,获得青云计划最多的创作了 124 篇获奖作品。"

也就是说,0.07%的作者,得到了大约9%的青云计划,这是很恐怖的一个数字了。

按照统计模型估计,各个账号获奖的次数符合正态分布,依据正态分布公式:

均值为μ,μ=9,大致图形如下图所示,

根据正态分布的特性,可以知道能达到平均数的人相对来说较少,况且头部不到1%的创作者占用了接近10%的获奖名额,那么就会有相当多的创作者的获奖次数远低于平均数。

这在平时与头条号朋友们的活动和动态中也能观察出来,许多获得青云奖的账号在过去实施青云计划的一年多当中,获得青云奖的次数不足3次

由公式图形以及日常观察,推断出获奖账号得奖的中位数大概是在4到5篇,大部分的青云计划获奖者应该是处于这个位置上。

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获得青云奖的难度。

创作者必须要做得足够好,才能够进入头部那千分之五

之后继续努力,持续创作出高质量的文章,才有可能达到获奖账号的

中位数

而想要成为头条"百篇青云"俱乐部成员,那就更加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与汗水。

平常跟朋友交流中,看到他们没有得到青云时,为不能获奖而发愁;

得到一篇青云后,为迟迟无法再次获奖而焦虑。

看到这些数据后,可以开导他们,你们已经做得足够优秀了,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定位。

今后所需要的,无非就是努力再努力,争取踏上更高的台阶!

2、 新账号更容易获奖?善于用好新用户优待

从六月份、七月份、八月份获奖的文章数来看相对比较稳定,在10000到11000篇之间,获奖账号在4100到4500之间,八月份相对来说比较多一些,这可能跟"慧眼识才"计划的实施有关系。

在这三个月的奖励账户中,

"青云计划在 6 月共奖励优质帐号 4164 个,有 822 个为首次获得青云计划奖励;青云计划在 7 月共奖励优质帐号 4131 个,其中有 936 个为首次获得青云计划奖励帐号;青云计划在 8 月共奖励优质帐号 4585 个,创历史新高,其中有 1250 个为首次获得青云计划奖励的帐号。"

可以看到,获得青云计划奖励的新账户在获奖账户中的占比逐月增高,头条号对于新注册账号的扶持力度可见一斑。

但就像头条号在开创青云计划时所说的,只要创作者坚持创作,不断提高内容质量,达到了青云计划的奖励标准,那就会对创作者进行奖励。

这也吸引了其他平台大量的创作者加入今日头条,让头条的创作水准上升了一大截,获奖的难度也是水涨船高。

一直呆在舒适区已经不行了,按照过去的套路来写文章也不够了,需要创作者自身的努力与突破,除了充分利用好新用户福利以外,在文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再多下功夫,这样才能提高获奖的几率。

3、 写哪些领域更容易获奖?头条月报数据来引导

再来看一下选题。根据6月、7月、8月三个月的月报总结来看:

"6月份附上各领域评审团的写作经验与建议:教育领域,美食领域,职场领域,健康领域;

7月份获奖领域主要有文化、财经、旅游、育儿、科技、情感等。其中,育儿、宠物、家居、心理、生活领域的获奖量有显著提高,总获奖篇数达 1281 篇,获奖篇数占比提升至 11.2%

8月份获奖领域主要有文化、体育、育儿、情感、娱乐等。其中,情感、职场、时尚、生活领域的获奖量有显著提高。"

从这里可以看出比较容易获得青云计划的几个选题方向,在文化、体育、情感、生活等领域方面获奖的篇数有显著增加。

但是也并不是说为了得到青云而去扎堆写那些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还是要通过自己平时的积累,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在自己的体系中去挖掘更能够体现自己写作水平的切入点。

因为青云计划的要求就是具有新颖性,有稀缺性,能够带来信息增量的内容。随着注册用户的增加,创作者越来越多,很多大众观点的选题,已经不可能再获得青云了。

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更深刻的挖掘某一方面的观点,能够从创新的角度去进行阐述,并且要做到观点明确,逻辑严谨,结构清楚,能够自证其说,这才是一个好的选题。

从这个方面来说,文化类的选题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由于文化内涵比较广泛,可供深层次挖掘的内容比较多,相对来说更好找到文章切入的角度。

从这三个月的获奖情况来看,每个月的文化类选题都是名列前茅的。

另外,这几个月都有"慧眼识才"计划,也邀请了大量的创作者加入头条,其中就包含了很多我们以前熟悉的写拆书稿、讲书稿和书评的朋友。

这些创作者由于之前有过大量的写作经验,因此从其他的平台转到头条之后,适应的也比较快。

他们很多人文笔细腻,情感充沛,因此被归为了情感类的创作者,这也是这两个月以来情感类的题材也能够上榜的原因之一吧。

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讲,利用写书评的方式,以一本好书为切入点,将自己的思考和对书的理解,深刻的剖析出来,也是一个很好的选题方式。而且这样的选题有内涵,有深度,有真情实感,比空洞干巴巴的凑字数,要好很多。

4、 自荐等于自杀?大数据告诉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再来看一下自荐功能。

这两个月以来总听以前的老创作者说,自荐功能基本上就等同于自杀,自荐上去很多时候都是秒拒。

那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我们来看一下6、7、8月3个月,青云获奖者中自荐文章的比例。

"青云计划在 6 月共奖励优质文章 10193 篇,超过一半的获奖文章(5999 篇)来自作者自荐。

在青云计划 7 月奖励的 11436 篇优质文章中,有 4454 篇获奖文章来自作者自荐。

8月青云计划奖励的 11551 篇内容中,有 5629 篇来自作者自荐,占比高达48.7%(近半)。这5629篇获奖作品占8月青云计划作者自荐总篇数( 40993 篇)的 13.7%,较7月提升 2%."

可以看到,基本上每个月都有接近一半的获奖文章来自于自荐。随着新增创作者的增多,可能靠自荐青云获奖的文章,获奖比例有所降低,但是总体来说,每个月自荐能够获奖的篇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

7月的自荐获奖比例,占到总获奖文章的11.7%, 8月份自荐获奖的文章数数,占获奖总数的13.7%。

也就是说平均要自荐8篇文章。才会有1篇文章获奖。考虑到有很多作者,自荐成功率非常高。比如像三联生活周刊,他的成功率是自荐127篇,获奖124篇,几乎是100%中奖。

因此,乐观估计自荐获得青云奖比例的中位数,

不会超过8%。也就是说,要写12篇到13篇自荐文章,才能够获得一篇青云

如果没有青云自荐的话,获奖比例会更加的低。

从这方面来说,在头条上创作,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可能很多时候,即使能够坚持长期写作,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同时在头条的文章上大篇幅充斥着一个月中十几篇青云,一年几十篇青云,月入万元,类似于这种的文章,让创作者感觉十分的焦虑。由此带来的心理烦躁也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数据不会骗人。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绝大多数人都要写十几篇自荐,才能够获得一篇文章。这么一想,心里也就释然了。

有一次朋友说,已经发了5篇自荐,还没有什么收获,心里面感觉很沮丧。我对她说,嗯,加油,再有7篇就可以获奖了。

通过分析月报数据,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位置,合理的制定短期期中期长期的目标,不受外界的干扰。

这也是头条月报能带给我们的一种收获吧。

5、如何提高文章的阅读量?月报告诉你方向

有时候创作者会有一种迷惑,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文章,没有阅读量呢?即使获得了青云奖,阅读量依然惨不忍睹。

有的时候随手写下的一段微头条,反而阅读量会非常的高。难道阅读量和青云奖的不可兼得吗?

在头条号青云获奖文章达到10万篇的时候,有数据对这些青云文章进行了总结。

"这 10 万篇获奖作品累计斩获 34 亿次阅读,其中,阅读量超过 10 万的文章共有 5769 篇,爆文率达 6%."

算下来,平均每篇阅读量是34000次,但是也明显是有着不均匀性。就比如八月获奖文章《千年最热夏天结束!科学家警告:这可能是未来最凉快的一年,地球若不退烧,上海、东京、纽约都要倒霉》,阅读量就达到了惊人的

649万

据此估计,6%爆文阅读量占到了总阅读数的40%以上,青云奖阅读量中位数应该在4000次左右,也因此显得我们自己的文章阅读量非常低。

从我们朋友之间平时的交流中也可以感觉到,自己获奖文章的阅读量远远低于青云平均阅读量34000次,这些应该是后续努力的方向。

许多获奖文章都做到了质量与热点兼顾,阅读量非常之高。他们是怎么来做到了呢?

原因有很多方面。一方面这些创作者本身文章质量特别高,能够给人带来更多的思考,能够带来更多的信息增量,能够带来新鲜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具有敏锐的自媒体感知能力,知道哪些热点能够形成爆文。

以6月份为例,6月份的时候上海垃圾分类,是非常热的一个讨论焦点。而垃圾分类经过各路段子手的包装,即使不是在上海生活的人,也在这场全民讨论中被覆盖。青云计划的6月获奖文章中有 10 篇关于垃圾分类的延伸讨论。

七月电影《哪吒:魔童降世》票房目前已破38亿,跻身国产影片前三,关于魔神降世的文章在青云的评奖中有着不俗的表现。

再比如,8月份的时候《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映,有 96 篇文章获得了青云计划;同时8月份还有一部争议很大的电影,《上海堡垒》,引发国人关于中国科幻电影未来走向的讨论中,也有 23 篇优质内容获得了青云计划奖励。

在这个过程中我写了关于《长安十二时辰》和《哪吒:魔童降世》的文章,有三篇获得了青云奖。

因此在提高自己文章质量的同时,适当的关注一下热点,能够把自己的观点,自己文章内容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也可以形成一篇比较不错的文章。

综上所述,头条的创作者们能够获得青云奖,最重要的是文字的质量,但是在提高自己文字质量之余,阅读头条月报可以让自己对青云奖的评选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通过数据分析,让自己做好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明确自身位置认知、确定发文领域、做好选题选题、运用好自荐、注意文章格式和逻辑、深耕文章的内容深度广度。

解读头条月报数据,通过不同维度的自我提升,能够更快的,更好的掌握青云的这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