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立的那些flag已经都倒了吧,给你个方法帮你重新立起来。

如果你想赚100万

请给自己一年的时间

坚持每天早睡早起

业余时间

每天阅读一小时

健身一小时

社交一小时

自省一小时

这样你就会发现,用不上一年

... ...

... ...

你根本就不想去赚100万了。

先把这杯毒鸡汤,敬你。

回想下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看完某本励志书后,经过书的洗脑,你会去思考个明确的目标,然后立个宏大可执行的计划,然后再弄个清单每天去执行计划,然后奋力的执行一段时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你还没经历过那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你还没上路,要么你是个天才,相信我你并不孤独,早晚会经历的,因为天才太少了,你99%不是。

为什么实现一个目标这么难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应对呢。

我们先来了解下我们的大脑,大脑中决定人行为的有两个区域,一个是前额皮层像个聪明没长性的小姑娘、一个是基底神经节像个愚蠢有毅力的莽撞汉,前额皮层是我的意识部分,会推理、深思、反省,而且富有远见,他是大脑聪明的部分,但就是因为它的功能太过强大,所以会消耗太多精力,容易让你产生疲劳;基底神经节,相当于模式探测器,一旦他形成了一个模式后,它便可以不加思索的执行,能够忍受不停的重复,非常有毅力,但极其难于改变。前额皮层处理我们意识部分,一旦大量消耗能能量的前额皮层疲劳的时候,低能耗自动运行的基底神经节将接管大脑,但基底神经节并不会直接听前额皮层指挥,基底神经节是非常抗拒改变的,想让基底神经节听话必须要经过大量重复,也就是得养成习惯才行。


大脑这个设计看似不合理,但其实却是进化论鬼斧神工的结果,大脑是由执行决策和进行自动行为模式识别的两部分组成的系统。前额皮层的管理功能相当活跃,反应灵敏,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意志力)。基底神经节的自动功能不仅强大,而且效率高。它们能节省精力,无须持续监督就能处理各种任务。

立一个“伟大”的flag是前额皮层来负责的,但flag太“伟大”了在基底神经节还没接管的时候,容易疲劳的前额皮层常常就放弃了。所以如果你的flag倒了也不用太自责,因为你的大脑就是这样设计的,立个远大的目标,然后按计划执行去完成目标这个方式本身就有问题。那怎么办呢?

有个生物学与心理学原理,人的身体和精神之间,往往存在很深入的“互相牵引”,而我们自己却很难意识到。在我们潜在的观念里,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独立的、精神和肉体是二元的、肉体是惰性的需要精神来拉动的……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完全带不动。

其实——精神是有着很强的“自我适应能力”的。你把你的身体,放到一个场景中,你的精神怎么办呢?它会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个场景,并且顺势地“继续下去”,甚至还会将做这件事的“痛苦”化为“快乐”。

比如锻炼,刮风下雨、公司加班、肚子不舒服……一大堆奇怪的理由会“阻挡”你锻炼,怎么办呢?很简单,强制自己的身体去锻炼的地方,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站在器材上,然后开始练,然后,你也会惊奇地发现——居然还可以这样。

这里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微习惯》



所谓微习惯,就是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那么微习惯就是把你这个习惯大幅缩减的版本。比如,你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做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个字,把每天保持记日记缩减成每天记一两件事。像这样把一个习惯大幅缩减成小得不可思议的步骤,就叫做微习惯。

一个俯卧撑,50个字,这有什么用啊?我们上边说过基底神经节是非常抗拒改变的,所以习惯是非常难于形成的,需要更多的意志力,但意志力是一种生理认知资源,用完,就没了。而微习惯让我们采取一个小到不可思议的目标,只消耗极低的意志力,让大脑以低成本启动,大脑还没来得及对这个行为产生抗拒的时候,行为就已经发生了。一旦启动一个行为,比如做一个俯卧撑,你就很有可能继续下一步行动,完成额外的环节。因为我们本来就想积极地采取这些行动,所以一旦开始,内心的抵触就会减轻。就像作者发现,做一个俯卧撑和做几个俯卧撑的准备动作是一样,那多做一个俯卧撑你就多赚了一个。既然你已经写了50个字,写到这儿思路已经开了,再写50个字又怎样。大脑就是在这样的动力和诱惑下,一点一点往前行动,一点一点实现你想要实现的目标。

所以,在微习惯这种方式下,我们每天会因为自己坚持取得了小成就而不断地增加惯性,提升自己的习惯能力。这样我们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完成目标而感到愧疚和挫败,相反,我们会因为微习惯自带的螺旋状激励机制不断地坚持下去,最终能把微小的习惯养成心目中的那个大目标,大习惯。微习惯就是以小改变来撬动大目标的支点,也就是从一个小的行为最终养成一个大的习惯的关键。

那么微习惯怎么执行呢:(图片来源于得到成甲的微习惯解读)



举个例子:

假如你2019年flag是,健身一小时,反省一小时,把它们变成微习惯

1、选择微习惯:一个俯卧撑,回忆下一天中做过的一件最好的事。

2、挖掘其内在价值:我希望有个好身材,我希望我变成一个厉害的人。

3、把他纳入日常生活:每天晚上9点健身,做一个俯卧撑,上床后开始回忆一天中的那件最好的事。

4、建立回报机制:完成健身后哈哈笑出声10秒钟,连续十天回忆最好的事情奖励自己刷抖音一个小时。

5、记录追踪完成情况:每天记录下是否完成了微习惯,可以弄个大日历,每天划对勾。

6、微量开始超额完成:一旦开始不仅仅做一个俯卧撑,甚至可以做一组仰卧起坐。一旦开始回忆好事,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觉得这事好,还可以想想今天哪些事做的有问题,什么产生的问题。

7、服从计划,摆脱高期待值:目标就是一个俯卧撑,就是回忆一件好事,

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坚持目标上,而不是对目标的任务量抱有较高的期待。坚持的频次比单次的数量更重要。

8、留意养成习惯的标志:习惯养成的标志是做比不做还容易。当你每天不健身就焦虑难受的时候,那健身习惯养成了。这意味着你可以加量或者可以去养成其他微习惯了。

一般人用大脑来控制身体器官,而高手常常是用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