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角洲院区Ⅱ期工程奠基仪式顺利举行!

为完善“大南昌都市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强化省内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满足地区人民健康需求,2020年9月30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角洲院区Ⅱ期工程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喻晓社宣布开工。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建平,江西建工第一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勇出席仪式并讲话,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程学新致欢迎辞,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祝新根主持仪式。南昌大学党政办主任王晓辉,南昌大学医学部党工委副书记王仕旺,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朱世鸣;南昌大学二附院党委副书记曾洁华,党委委员、副院长罗军,副院长刘月辉、邵江华,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胡辉,党委委员、副院长徐建军,党委委员宋莉,总会计师曹小秋共同前往奠基石处挥锹培土。全院中层干部、医务人员代表及施工方代表等参加奠基仪式。该仪式的顺利举行,标志着肩负4600万赣鄱百姓健康重托、承载近百年二附院人期望与梦想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角洲院区Ⅱ期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图: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喻晓社宣布开工

图: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致辞

图: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建平致辞

图:江西建工第一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勇致辞

图:南昌大学二附院党委书记程学新致欢迎辞

图:南昌大学二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祝新根主持仪式

图:与会领导为奠基石挥锹培土

家门口的“健康伙伴”

优质医疗资源提升红谷滩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自6月6日南昌大学二附院红角洲院区全面开业以来,医院已收治了大量患者,作为该院的患者,家住红谷滩的杨老先生不禁感叹,“原来去二附院看病要倒几趟公交车,而且人又多,现在好了,坐3站地铁就可以直接到,真的是方便多了,原来担心这个新院的医生不是原来那些专家,来了一次见到了一直给我看病的老专家,我悬着的心也落下了”。全面开业三个月以来,南昌大学二附院始终坚持“一院两区、双核运行”的均质化管理,依靠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便捷的就诊服务,南昌大学二附院红角洲院区多个科室已满负荷运行,在缓解红谷滩片区长期存在的医疗资源供需矛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满足该区域居民的更高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南昌大学二附院决定启动医院红角洲院区Ⅱ期工程建设。

据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角洲院区Ⅱ期工程建设面积达18万平方米,将新建治疗中心(综合病房)及2号住院楼,两栋大楼将为红角洲院区增添1400张床位,为南昌大学二附院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辐射力扩容增量。除了在“容量”上下功夫,“质量”也成为了红角洲院区Ⅱ期工程的关键词。南昌大学二附院将以红角洲院区Ⅱ期工程为契机,打造国家心脑血管疑难病诊治中心、老年病中心、急救创伤中心、神经系统疾病中心、肿瘤一体化诊治中心、中国脑卒中中心、中国胸痛中心、中国房颤中心、以及江西省传染病救治区域医疗中心和“平战结合”的医疗体系。

红角洲院区Ⅱ期工程将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发挥技术优势和核心带动作用,打造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有吸引力的医疗创新和服务“新标杆”,提升江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江西省及周边省市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推动“健康江西”建设。


老百姓的坚固“金盾牌”

打造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应对突发疫情

“2020年伊始爆发的新冠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救治能力,提高医院突发传染病及疑难病症综合诊治能力等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水平”,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祝新根表示。为增强医院应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南昌大学二附院早于今年2月份着手部署,立即申报了新冠肺炎诊治能力提升项目。项目获批后,医院获得中央1亿元经费支持,在红角洲院区Ⅱ期工程规划建设中将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打造。

据了解,该基地规划总面积达 19470平方米,项目完工后将建成发热门诊、隔离病区、重症隔离病房等专门诊疗区域。基地将设置 300 张重症监护病床,战时可以全部转化为负压病房,满足传染病病房要求。

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医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及疑难病症综合诊治能力及防控能力,使得医院感染性疾病相关科室综合诊疗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相关疾病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解决“三长一短”问题

加大“智慧医院”建设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要把老百姓不喜欢的那些环节,通过智能化手段,把它改良或替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程学新介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大医院都不同程度的在对“互联网+医疗”进行探索。借助智能化手段,不仅能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更大的意义在于,可以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解决传统医院的“三长一短”问题(挂号、看病、取药排队时间长,医生问诊时间短)。

2019年4月,南昌大二附院与中国联通合作建立了“5G智慧医疗联合实验室”,最早在江西探索“智慧医院”建设。设立了远程会诊中心,患者不出省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专家的优质医疗,尤其是在抗疫期间,通过远程会诊,为战疫一线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方支援与保障。为提高就诊效率,开展了智能影像诊断、智能语音病历录入、智能采血系统等项目建设。在医院红角洲院区Ⅰ期工程中,我们看到了一辆辆蓝色的“小药车”倒挂在天花板的轨道上,“听话”地飞向急诊中心、护士站等地,不仅解决了医院物资传输难题,同时实现了患者的快速分流,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就医的获得感。这种用“物流”代替“人流”的轨道物流传输系统也将出现在Ⅱ期工程之中,并且在Ⅱ期工程之中还会引进人脸识别系统、视频查房、远程探视、和病房自动药柜系统等。

为了让“智慧医院”更贴近老百姓、方便老百姓,医院充分利用 “互联网+医疗”技术,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在江西省率先推行病区自助结算,把住院结算窗口“搬到”病区,方便病人办理住院结算业务。江西省内率先上线病案复印小程序,患者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实现“足不出户,坐在家中等病案”。

据了解,南昌大学二附院红角洲院区位于红谷滩中心区学府大道与丰和南大道交叉处,地处省市两级行政中心,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新老两个院区通过地铁2号线串连,与南昌火车站、南昌西站等交通要塞打通,实现了半小时交通圈内的无缝对接。

南昌大学二附院两大院区将“有机结合、相互交融”,以“一院两区”均质化管理的方式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用一流的医疗服务造福赣鄱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