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多强争霸格局,华夏基金李一梅下一步指数战略是什么?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指数投资近年来形成了“一超多强”的竞争态势。华夏基金在2004年发行了国内第一只ETF,目前权益类ETF资产规模行业排名第一。

作为行业领军者,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怎么看主动、被动投资?华夏基金在指数领域下一阶段布局重点在哪里,她还有哪些没有打出来的关键牌?

在“大国经济 蓝筹为纲”指数论坛间歇,老虎投资家就华夏基金指数战略对李一梅进行了采访。华夏对指数投资的理解,对行业也具有借鉴意义。

问:如何看待指数业务现在所面临的新的客户需求?

李一梅:指数化投资是一种投资的方法,在我看来,指数化投资不等于被动投资,更不是被动化简单的投资。这种观念渗透到我们的业务中,我觉得指数业务也不是一个被动业务,而是主动业务,主动体现在多个层次和维度。

比如,我们的投资从最早的买卖个股,逐步发展到进行行业配置,现在提升到了资产配置的层面。但为什么我们要谈资产配置?

这是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所面对客户需求的变化,现在客户的核心痛点很明确,比如养老、教育等,是一种场景化的长期投资需求。以前,我们更多讨论把握一只股票机会能让机构挣多少钱。但现在,我们要面对的是客户希望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的需求,比如说某个客户在三十年后要存200万养老金的需求。客户的投资需求在升级。

更长久的周期,更多的不确定性,但投资目标却很务实,是实实在在的人生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资产配置,是一个依靠投资纪律、风险预算的科学投资过程。

在资产配置方面,对我们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核心能力之一就是要定义、发现、创造好的资产。具体到指数化投资,就是基金公司如何用指数的形式把好的资产定义出来。从这个维度来看,我们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做,其中一块就是要做各种不同板块的标准化指数。

一直以来,在讲指数时,我们始终强调指数是要承载价值,因为指数本身不承载价值的话,指数投资就没有了意义。但指数承载什么价值?怎样定义指数的价值?怎样获得长期更优质的指数?我们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就像现在大家看到的AH经济蓝筹指数,我心里(对这个指数)还是很激动的。我们的初衷是要做出一个像标普500一样好的指数。因为标普500虽然是一个指数,但它作为一个资产类别,它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能够不停的抓取新的价值,产生新的价值,而不是一个往后看倒视镜的指数。标普500激发了我们的信念,我们也要做出能够真正代表中国发展机会的核心指数。

问:华夏基金在smart beta方面有哪些布局?

李一梅:随着指数投资理念在中国的不断被接受,越来越多的客户已经对各种Smart Beta投资策略表现出浓厚兴趣,所以我们加大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布局投入。

我们觉得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没有必要划分特别严格的界限,被动投资中也可以融入主动投资的优秀思想,smart beta策略正好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把华夏基金21年在主动投资领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提炼成有效的规则和逻辑,将成熟的投资框架用指数语言进行表达。

此外,在投资管理理念上,我们也十分重视引入海外的先进理念。2018年我们先后和海外知名量化型资产管理公司、“最大化分散度”投资方案始创者法国TOBAM以及香港锐联财智建立战略合作,利用双方的研究优势,尝试开发基于中国市场的Smart Beta投资策略。

在产品方面,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华夏AH经济蓝筹指数基金已经是我们推出的第4只采用smart beta策略的基金产品。2016年10月,我们首只采用smart beta策略的基金——华夏上证50AH优选指数基金正式成立。还有两只是前段时间获得行业较高关注的创蓝筹ETF和创成长ETF。

综上,无论是在投资研究准备还是产品线搭建方面,我相信华夏基金都是走在行业前列的。

问:相较于2018年,2019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在指数产品设计、营销方面有什么变化?

李一梅:产品设计上,应该说大家从布局传统指数开始向一些细分领域延展,比如我们今天谈到的采用smart beta策略的产品、行业ETF等等,大家开始从大而全转变到挖掘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营销方面,伴随着我们产品数量和投资策略的增多,我们能够根据客户的投资需要来进行产品推荐,我们不是把一只我们觉得好的产品推荐给所有人,而是把最适合他的产品推荐给他,此外,我们现在也不是单单给客户推荐一只ETF,我们是希望通过ETF、指数基金助力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更多时候我们向客户推荐的是一个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问:今年不少公募为了打造指数产品竞争力,开始增加流动性服务商,加强指数流动性、布局SmartBeta产品等多举措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华夏基金如何看待行业竞相涌入市场带来的压力?

李一梅:压力也是动力。我觉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指数投资领域,华夏基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投资研究、后台技术支持方面也部分形成了自己的“壁垒优势”,这个就是我们很强劲的竞争优势,另外我们也在不停进行产品和策略创新,也在坚持赛跑,所以我们有信心化压力为动力,取得更好的发展。

竞争会使这个行业更好。没有竞争就说明很孤独,前十几年就很孤独。对指数领域,从2004年做第一只ETF到现在,华夏基金是持续投入,这是华夏基金服务投资人基本价值观的体现。我们的战略是做好自己,把对的事情坚持做下去,不断定义和创造好自身,不断精进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建设在指数投资特别是在ETF领域的生态环境。我们还要有好的技术手段不断使我们投资变的更高效,有更好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问:海外市场的指数占比较高,甚至推出0费率产品,未来进入国内市场将给行业带来较大影响,您如何看待海外机构指数产品的竞争力,未来国内指数基金市场创新发展的方向有哪些领域?

李一梅:海外机构在投资理论以及全球投资经验方面具有优势,但是我们对中国市场、中国投资人了解方面也具有优势,我觉得竞争者的增加会给我们学习、交流的机会,也会激发我们提升自己的动力,大家形成一个良性竞和关系,整体来说有利于投资者而言他们能有机会享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今年年初,我们指数投资部的基金经理庞亚平专门总结了2018年美国ETF五大创新趋势,我觉得对于我们也是一个参考:

(1)主题型ETF布局广泛,主要围绕前沿技术和新经济布局

(2)将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算法开始应用于ETF投资策略

(3)SmartBeta ETF向多因子及主动量化管理ETF发展

(4)资产配置类ETF开始兴起与主动基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5)借助期权应用于ETF策略以管理投资风险

我们认为,国内的指数基金产品发展要为资产配置服务,“资产配置+指数基金产品”的财富管理模式最终能够我们的投资人带来长期价值。因此国内指数产品发展应该“全球化”、“多元化”:对外引入境外资产,比如近期我们推出的日经225指数ETF,对内推出债券指数、商品期货指数等产品,为资产配置提供充足的弹药。同时,为了服务FOF和养老,配置型指数产品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问:SmartBeta行业热度极高,各家公募争相布局,这一领域是否会形成弯道超车的现象?

李一梅:当前,在市场有效性不断提升,Alpha收益愈发难以获得的大背景下,Beta策略及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Smart Beta策略介于传统Beta策略与传统指数增强策略之间。相对于传统被动投资,Smart Beta策略通过在特定因子上的风险暴露获得长期的超额收益,相对于指数增强策略,Smart Beta策略具有纪律性强、策略透明、风格不漂移、低费率、大容量等优势。

所以大家布局Smart Beta策略是一种符合当前市场发展状况,能更好满足投资者需求的举动。

但是目前国内Smart Beta策略仍然处在发展初期,带给行业的变化还有待检验。基金公司能否借此实现弯道超车还不好定论。

问:华夏基金指数规模首先突破千亿,在国内股票ETF市场占比接近3成,能否谈谈你们成长为龙头的经验?

李一梅:首先,华夏基金能够成长为行业龙头是源于我们坚持17年的不懈奋斗,这里面,既有我们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也有我们坚持精耕细作、踏实稳重的深耕精神。如今,在ETF投资领域,华夏基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ETF风险控制做得比较好。经过十几年的经验积累,团队整理了一本ETF操作手册,将ETF投资运作流程、风险点等进行了详细梳理。此外,还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风险实时监控系统,结合多年的投资运作经验设置了一些独特的指标,能够长期有效控制ETF产品投资运作中的风险。

二是拥有一套自主研发的指数投资系统。这套系统基本上把ETF的日常投资管理纳入其中,通过系统运作,提高基金运作效率,降低运作风险。公司前中后台一起协调优化投资流程,制定了一个完善的大额申赎应对机制。此外,依靠强大的投研团队,对重点成分股进行深入研究,能更加合理地设置ETF申购赎回清单中长期停牌股票的替代标的。这些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相对好的投资业绩。

三是在ETF申购赎回清单的制作上具有优势。华夏ETF团队的申购赎回清单制作有两套系统,互相核对,降低风险。与行业中大部分公司购买第三方系统不同,其清单系统均为自主研发,更贴合投资需要。

福利:每日赠书:推送24小时后,留言点赞前2名(点赞数需超过30),各赠书1本。中奖粉丝名单公布在次日推文留言中,请及时查看并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