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霸姐妹花:學霸爸媽培養孩子,從小學階段就卯足了勁

憑藉一張“最牛學習計劃表

”,清華學霸姐妹花,馬冬晗、馬冬昕成為了學霸的代名詞。當年,她們的計劃表在人人網發佈後,幾天的點擊量和轉發量過萬。這對姐妹花成為了莘莘學子眼中膜拜的對象,也是眾多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馬冬晗和馬冬昕


其實這對姐妹花之所以受矚目並不單是因為這一張計劃表,而是她們有如開掛的學生時代,她們在清華大學讀本科期間,分別以綜合評分第1和並列第2的成績獲得清華本科生的最高榮譽——“特等獎學金”,姐妹倆雙雙被保送“碩博連讀”

.

曾走紅網絡的“最牛學習計劃表”

在此之前,姐妹倆在高中,分別獲得化學和物理競賽國家級一等級,雙雙被保送清華大學。而在初中階段,姐妹倆就已是獲獎無數,榮譽加身,中考成績總分排在大連市第三和第六名。

由此可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學霸也不是一天能煉就的。

在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時,馬冬晗說:這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父母在小學階段對姐妹倆的培養。

她在清華百年校慶活動時,給父母寫的一封信裡這樣寫道:“為什麼我能在那麼多考生中脫穎而出,考上全國最好的學校?一是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有堅韌不拔,奮勇拼搏的精神,這不是生來就有的,很多是靠著爸爸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的影響貫穿了姐妹倆整個學生時代。



小學階段,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毅力


媽媽:“

她們從小就很有毅力,只要定下了目標,就堅定不移地去努力。

馬冬晗和馬冬昕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堅持寫日記,從不間斷。從最開始只能寫幾句話,到初中時,她們的每篇日記都是一篇獨立的文章。姐妹倆初三的時候,每天都會背一篇美文,就算第二天參加競賽,也不會間斷。

如此毅力,讓人歎服。

正是從小培養出來的毅力,支撐起了學霸姐妹優異的成績。

事實上,毅力才是學霸孩子和學渣孩子的真正差距。



華裔心理學家安吉拉-李-杜克沃斯在《學霸和學渣的真正差距》的演講中提到:“IQ(智商)的高低並不是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唯一差別,一些在學業上表現優異的學生,並不具有非常高的IQ分數,而相對應的,一些非常聰明的孩子學業表現並不讓人滿意。”

她和她的研究團隊去西點軍校調研,去觀摩全國拼字比賽,去企業研究那些員工,他們試圖預測哪些人能堅持下去,直至成功。在無數的測試過後,他們發現一個與成功關聯度極大的性格特徵凸顯出來,並不是高的IQ,而是毅力,毅力在很大程度上預示了成功。


華裔心理學家安吉拉-李-杜克沃斯

安吉拉-李-杜克沃斯說:“毅力是對長遠目標的激情和堅持。毅力是你對未來的堅持,日復一日,是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奮鬥,讓自己的夢想變成現實。”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要想考入好的大學,必須經歷長達12年持續的學習,沒有毅力的孩子,會畏難,中途放棄,而有毅力的孩子,則會排除困難,堅持到最後。

在孩子性格形成和逐步定型的小學階段,父母一定要注重對孩子毅力的培養。



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


2020年高考結束後,有很多接受採訪的高考狀元都表示,自己從來不上補習班。對此,有很多人持懷疑態度,在他們看來,不上補習班,靠自學就能學得如此出色,這根本不可能。也有一些人選擇相信,但他們認為學霸都是天賦異稟,天生是讀書的料,不會讀的怎麼努力都不行。

但事實是,很多學霸的成績真不是靠補習班“補”起來的,而是憑藉自身良好的學習習慣。

馬冬晗姐妹倆的父母一直在教育系統工作,他們一直跟兩個女兒強調:“跟著老師的節奏走就好。”他們不給孩子報補習班,也不想給孩子施加額外的壓力。



對於補習班,媽媽說:“補習班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只有踏實地自己學,所有問題都自己解決,才能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

姐妹倆因為父母不給報補習班,所以,她們從小學開始,上課就特別認真,不懂就問,生怕遺漏了知識點,就這樣,慢慢地,她們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本文開頭所提及的那個引起轟動的學習計劃表正是她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呈現。

這份計劃表,其實也是一份備忘錄,它大大地幫助姐妹倆提高了學習效率,如同擁有了比其他同學更長的時間,使她們即使在高手如雲,學霸扎堆的清華大學,也依然處於領先的位置。



不做只會讀書的書呆子


學霸姐妹花,並不是只會學習的書呆子,在本科期間,姐妹倆都在班委、社團等承擔了一定的社會工作,她們還在課餘加入清華大學國旗儀仗隊,每週一早上5點30起床,準備出旗。除此外,她們經常參加學校和院校的各項體育比賽,比如,羽毛球,中長跑等。馬冬晗還是精儀系乒乓球隊,排球隊和羽毛球隊的隊長。

很多人都很驚訝於她倆平衡學習和生活的能力,馬冬晗說:“我不一定比別人聰明,但我比較會控制自己。”這種自控能力,跟父母的教導和從小的訓練是分不開的。



家庭教育真的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影響那麼大嗎?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系博士丁亞東運用統計學方法

研究了家庭教育與學生學習成績的關係。結果發現,家庭教育硬環境和軟環境越好的學生,總體學習成績越好。在硬環境中,家庭基礎設施越完善,學生的學習成績越高,在軟環境方面,父母與孩子溝通次數越多,孩子學習成績越好。

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但這種影響力會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而慢慢減弱。等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父母的影響力甚至可能蕩然無存,那個時候再去管教孩子,引導孩子,孩子已經很難聽得進去了。


李玫瑾教授就曾指出:12歲以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父母的話對於孩子而言如同黃金,但在12歲之後,父母的話猶如垃圾。

孩子的問題大多處於青春期,但形成卻在早年,也就是12歲之前。

所以,要想好好引導孩子,父母一定要

抓住孩子12歲之前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培養

父母具體該如何去培養孩子,引導孩子呢?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父母又該如何抓重點,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有哪些誤區需要規避呢?父母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如果在教育過程中出現失誤,那麼,可能會傷害親子關係,還會耽誤孩子的健康成長。



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共分了10個章節,結合大量真實案例,依據孩子小學階段的每一年的成長變化和身心特徵,列出不同階段的養育重點,為家長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方案

小學一二年級,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給孩子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三四年級,學習難度提升,幫助孩子避免成績滑坡,找到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五六年級,做好小升初準備,給孩子減壓,做好青春期的平穩過渡。


作者于敏是一位有著20年一線教育經驗的優秀教師,她非常熟悉孩子的成長規律,結合著自己的親身教學經歷

,為家長指明方向,避免走入教育誤區

本書原價35元,目前活動價只需29.9元,如果你家的孩子即將邁入小學或已經上小學,那麼,家長可以仔細閱讀這本書,提前規劃,早做準備,一定受益匪淺,在育兒路上少走彎路。文末可點擊鏈接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