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海甸一千年神庙,人文藏在每一处细节,屋顶摆放13位神仙

今天,我站在海口海甸六庙门口,尝试着寻找着曾经的乡土记忆与历史人文。据载,六庙历史上是冼夫人庙,相传是公元635年冼夫人孙冯盎为纪念冼夫人而建,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清朝乾隆年间庙宇重修,同时也开始祭祀火神娘娘、妈祖等一众神灵。清朝咸丰年间再次重修,扩建至三进。

传说火神娘娘是平阳公主,百姓们敬仰其乐善好施,杀富济贫的功绩,定于她的忌日(阴历三月初一),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

六庙如今的名字改为了火雷娘娘庙,比起海甸溪其他的神庙,显得尤为特别,外观看点十足,屋顶处一共摆放了13位神仙,彰显了民间多神庙宇的属性。其中聚在一起的11座神像中居于中位的是福、禄、寿三星;两旁的八仙分成两组各四个,分别立于三星的左右两侧。

屋檐角上一左一右各有一个神仙,右边是拿着“日”灵石男神仙,左边是拿着“月”灵石女神仙。一众神仙神态各异,活灵活现,各显神通。

这两位男女神仙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男女有别,各司其职。

庙门前,刻画着两个守护门神,形象威武凶猛,日夜守护着神庙。

庙宇内处处挂着谢神的红绸布,堂屋内分别悬挂着“威灵永在”、“慈恩慧业”等牌匾,一侧墙壁挂着十几年前村里公期时候的照片,当地百姓对六庙神灵的爱戴与尊崇溢于言表。

六庙的人文无所不在,渗透在庙宇里的每一个细节里。第三进堂屋的木门门框,不仅雕刻着我国古代典籍故事的经典桥段,而且还刻着八卦的八个卦象。

这一独特的人文景观,有着很明显的地域特征,其延伸出的民间信仰,也与海甸溪的人们的生活贴更加近。

走出了六庙,往南走不到50米,穿过一个新起的村门,就是海甸溪。新村门的楹联有云“火雷娘娘佑子孙,村众兴发感神恩”,横匾“海甸第六庙”。两旁摆置着两只小神兽,似乎守候了许多年,神情黯淡。

200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的8月8日圆了无数国人的百年奥运梦。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热闹之余,海甸溪北岸六庙的乡民们却显得有些迷茫。那一年,他们告别了祖祖辈辈的渔村、渔船,住进了高楼小区。从此,渔村变社区,渔民变居民。

回味往昔,追忆过去。千百年以来六庙的乡民在庙堂前祭拜完神灵,然后从此处登船扬帆,在汹涌翻滚的奋勇搏击,开创了空前繁荣的海上贸易。如今,一个又一个渔船静静地停靠在六庙不远处的海甸溪岸边,曾经与大海搏击的勇士们住进了高大冰冷的楼房小区。

历史就这样轻轻翻过一页,曾经的喧闹归于今时的平静。庙前广场榕树下、戏台边的笑容渐渐消失了,过了很久才有三三两两的老人走入庙内。六庙再往日的喧闹与如今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抹与世隔绝的寂寥绕上我的心头,久久不散。

#唤醒好春光# #头条带你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