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写诗有错字,被戏谑"脑残",他又回应一首诗,彰显大家风范

莫言说,无论是故事性或者思想性的小说,语言都是第一要素。一部小说的水平如何,大可以从行文语言里找线索。然而,莫言这句话似乎与其本身自相矛盾了,因为据莫言自己透露,他的学历只到小学五年级,那么他何来丰富而又渊博的语言去构建小说呢?

事实上,莫言的学历的确是硬伤,不过幸好后来补回来了。他的求学之路非常传奇,省略掉了中学时代,直接从小学飞跃至大学:1955年,莫言出生在山东高密乡的一个荒凉农村,小学五年级即辍学,直到1984年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1988年再进北京师范大学深造,并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

莫言名义上是个研究生,但这与九年义务教育出来的孩子有本质区别,毕竟中学时代的宗旨在于文化熏陶与基础积累,包括对语法、词汇、古代经典的掌握。所以,虽然莫言拥有极佳的天赋,又曾二度进入高校深造,但在文化基础方面还是存在一定不足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名声大噪,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莫言已是小说大家,可仍本着技多不压身的观念,曾跟随台湾作家张大春学习律诗创作,并在2018年新春正月初四时公开发表了一首古诗,自谑为"地沟油诗"。

钢牙铁嘴无穷恨,猛调高腔吓煞臣。

貌丑非因人缺德,脑殘确系鬼缠身。

歪词悖谬诗家笑,左墨轻狂字匠嗔。

我本愚氓堪可训,狗年抖擞狗精神。

同时,莫言还贴出了这首诗的书法字帖,并在每个字旁边都用朱笔标注了平仄,俨然一副虚心学诗的姿态。这首诗后四句容易理解,是莫言对诗书的自谦之辞,但前四句理解起来就有些模棱两可了,包括"钢牙铁嘴"、"貌丑"甚至是"脑残",不知是莫言自黑的黑色幽默,还是他在隐喻着谁,或者暗藏什么讽刺?

毕竟自黑也是有章可循的,没有人会以脑残来形容自己的吧。有趣的是,眼尖的网友还真找出了莫言"脑残"的证据。莫言晒出的书法采用繁体书写,其中有两个字写错,一是铁的繁体"鐡",多了两点,二是脑的繁体"腦",少了一撇。尤其是脑字的错误,被众网友戏谑道:这才是真正的"脑残"。

前文说到,莫言没有中学教育的经历,没有接受过中国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塑造,这对一个天马行空的作家来说或许是好事,但同时它也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作者的横向发挥,"脑"之残缺就是很好的例证。

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竟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莫言不但没有选择遮掩,而是一如既往地积极地进行了自我批评。他又重整笔墨,写下一首打油诗,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对两字的谬误做出了风趣的诠释,并且同样手书成字帖公开发表出来。

昨日发帖朋友圈,网上高人有留言。

铁多两点因铁硬,脑少一撇是脑残。

嫉恶似仇学猛士,从善如流思前贤。

护短怕丑难进步,狗年要写新诗篇。

铁硬所以它多两点,脑残所以它少一撇,莫言真是太幽默,太机智了!此一打油,不仅完美解决了错别字之误,还给大家留下了谦逊幽默的形象,这一首补救诗堪称力挽狂澜,彰显出了莫言的大家风范。其实,我们不应过分苛责莫言,毕竟这只是闲暇时的打趣产品,不像出版物那样正式,有些失误无伤大雅。

想那王羲之挥毫《兰亭集序》,涂涂改改几十处,依旧瑕不掩瑜,照样成为天下第一行书;还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光是第一段就修改了多处,显示出鲁迅曾反复琢磨。没有一部经典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了作者的反复锤炼,所以莫言的诗作不足以成为攻讦的点。大家是怎样看待莫言的这首诗,以及错字失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