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随笔,千年之前的记忆,杜牧,曾记否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唐朝的韵歌里总有你的身影。


时光总如林花谢春红,太匆匆。转眼千年已逝。佛说一千年的等待,便可与你见上一面。牧之,如今算来,距你离世已有千年之余。上天怜我,能见一面否?


牧之,是怎样连秀的山川孕育了你高洁的情操?又是怎样的经历给予了你雄姿英发、豪迈艳丽、爽朗明快的诗风?


我是爱诗的,可晚唐的诗风浮浅轻靡,读来意境全无,全然没了盛唐之诗那种令人唇齿留香的感觉。许是上天不忍唐诗就此沉沦,故而遣了你来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唐朝的诗人何其多,多少的人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世人仍然无法忘记你。无法忘记你内容深刻,艺术成熟的诗。也无法忘记你的绝世才华。


你济世之才注《孙子兵法》13篇,以忧国之心做《阿旁宫赋》。我因你“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类令人神往的诗句仰慕你的才华。我怜你的无奈,你的忧伤。


我床头总有本《樊川文集》。夏夜,水纹珍簟上,竹影风摇,花影斑斑。月儿似乎因害羞敛的面纱,可仍挡不住月光泻在草丛里。我的脑海里满是银竹的寒光照在画屏上,一位女子衣衫单薄,这么小扇扑打着忽明忽暗的萤虫……我的脑海里总是闪烁着你诗中的画面。


“越人歌”中有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今夜,沿着一首诗的平平仄仄,


让我走进月光如水的唐朝,倾听你的一段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