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1996年南京1.19女生碎尸案神秘凶手为何一直难以抓获?

这两天,各大煤体都在沸沸扬扬的报道28年前南师大女生林某被害案告破的消息,南京警方通过28年的艰苦工作终于将犯罪嫌疑人抓获,给了被害人及全社会一个交代。虽然正义来的晚了一些,但终归还是来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得报终有时,再狡猾的狐狸都会露出尾巴的,凶犯必将伏法!

不过同样发生在南京的另一桩性质更恶劣,影响更大的南京大学碎尸案到目前依然没有告破。

南大碎尸案,又称南京“1·19”碎尸案、刁爱青案,案发于1996年1月19日,地点为江苏省南京市,受害人为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学生刁爱青。受害人遗体碎片在其失踪9天后,也就是当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洁工在南京华侨路发现。凶手为消灭作案痕迹,将其尸体加热至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案发后,南京市公安部门内运用警力进行大规模搜查,但至今仍未找到凶手。

此案为什么这么难以侦破,是什么原因令凶手迟迟不能归案?这个话题是广大网友非常关心的话题,本人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凶手比较狡猾,属于高智商犯罪,并且对解剖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发现的尸块竟达到2000多块,而且分多个地点抛弃尸块。每块都切割得很小很整齐,从凶手碎尸的手法来看,应该是比较专业的,而且死者的头和内脏都被煮过。由于当年还没有DNA技术,法医只能通过尸块上的体貌特征、肌肉纤维组织等确认死者为女性。警方无法短时间内确认受害人的身份,错过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二、由于被害者是大一新生,交际并不广泛,而且这名女生比较内向和单纯,警方从她的日常生活圈子无法获得有效信息。

三、当时科技远没有现在发达,没有现在遍布大街小巷的“天网”(摄像头)系统,被害人和凶犯的活动无迹可寻,警方只能通过人海战术,进行大海捞针式的走访,却收效甚微。

四、刑侦技术手段过于单一,凶犯留下的蛛丝马迹按照当时的技术无法及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案发现场及作案痕迹必将遭到破坏无法还原。

此案从1996年发生到现在已经过去24年了,成为了著名的惊悚悬案。在网络上时常被翻出来成为热门话题。应该也是压在案件承办人员心头一块沉重的石头。不过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刑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再加上南京警方的不懈努力,惨死的南大女生冤魂终有重见天日的那天。凶手必将会落入法网,相信一句话,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以上是我对此案暂时没有侦破原因的几点粗陋认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或私信给我,谢谢大家!



被害人生前照片


警方在勘查抛尸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