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学霸赴美留学,学成后却弃中国籍入美国籍,不选择回国

“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邓小平

1978年,邓小平作出了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留学工作由此掀起。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纷纷响应号召,迈出国门,进入别国顶尖学府继续学习,他们有的学成归来成为国家栋梁,有的选择留在外国生活,还有一部分则是选择放弃中国国籍,终生留在外国。

董欣年

董欣年的人生堪称那个时代的传奇故事。董欣年身为京城闺秀,出身书香门第,父母都是武汉大学的毕业生,而她也如愿进入了武汉大学深造。

1982年的那个秋天,当时只有23岁的学霸董欣年在武汉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之后,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的严格测试,成为了第二批通过这个测试进入位于美国西北地区的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的中国留学生。

在得到了分子生物学理学博士之后,她也并没有停下求学的脚步,求知若渴的她考入了哈佛大学医学院,成为了博士后,继续她的研究事业。从1992年开始,来自中国的学霸董欣年来到了美国杜克大学生物系,成为了一名生物系的教授,还取得了美国国籍。

在她的成功背后,还有着一段少有人知的、堪称“模范”的爱情故事:1978年的那个夏天,小学就被迫辍学的王小凡第二次参加了高考,殊不知这次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一天他被公司派到武汉出差,在完成任务后,王小凡与同事一时兴起来到武汉东湖划船,两人泛舟湖上的时候,王小凡便被不远处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所惊艳。

巧合的是,下午王小凡便接到电报,要求他马上回去填报高考志愿。最终王小凡如愿以偿的被武汉大学生物系所录取,还在这里遇到了他的毕生所爱:董欣年。两人在武汉大学相知相恋,在董欣年告诉父亲自己与王小凡恋爱的时候,父亲也没有问王小凡的身份,只说健康就好。

四年本科毕业后,两人先后通过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的测试,一起漂洋过海来到美国求学,在董欣年拿到杜克大学的offer之后,王小凡也立刻申请来到杜克大学就职,两人的办公室只挨得很近,夫妻两人婚姻幸福,琴瑟和鸣。

夫妻二人虽然已是美籍华人,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两人对于祖国的热爱。四十多年来,两人始终秉持着严谨的科研态度,为中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建言献策,还帮助了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等一系列高端科研机构建立科研项目,助力中国科学研究发展。当问到为什么入美国国籍时,董欣年说:“我喜欢这里宽松的人际关系和简单的科研氛围。”

郁彬

郁彬出身于一个文艺世家,成长于特殊时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数学让小郁彬暂时忘却了时代给家人带来的伤痛,完全沉浸在数学之中。郁彬来自近代史上有名的郁氏家族,也就是文人

郁达夫的家族。

郁彬的爷爷是中国有名的戏剧教育家,奶奶是莎菲女士的妹妹,妈妈是一名画家。在大家都认为郁彬会和家族前人一样走上文学与艺术的道路时,郁彬却选择了通过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继续学习,走上了和文学与艺术相反的理科道路。

在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就读阶段,郁彬加入了英语俱乐部自学,而毕业后,郁彬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而是努力获得了来自一个数学交流项目的资助,独自一人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继续深造,并且一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学习,直到获得博士的学位证书。

在博士毕业后,郁彬想要走出伯克利看看其他的学校,她来到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麦迪逊校区当老师,可仅仅四年,郁彬又再次回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担任数门科目的教授,最后担任了统计系的系主任。

除却令人惊叹的学业成绩和显赫的家族背景,郁彬在求学期间还干了一件有些“疯狂”的事情:与一个两年都没有见过面的人结婚。郁彬的男朋友是一名建筑史在读的研究生,在婚后一年,郁彬的丈夫也考入了伯克利的建筑学院,两人由此相聚,伉俪情深。

文小刚

2018年,作为美籍华人的文小刚获得了狄拉克奖,赢得了理工界的广泛赞誉,也让更多人重新关注起了这位毕业于堪称“中国科研教育第一”的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毕业生、曾经李政道奖学金的状元得主:文小刚。

1977年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考的文小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怀揣梦想的文小刚在本科毕业之后,同年便参加了中美联合培养的物理类研究生

的招生计划,取得了状元的好成绩,成功来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并于六年后从普林斯顿大学成功博士毕业。

追求上进的文小刚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止步不前,两年后,他受聘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目前已经成为了麻省理工的物理系教授。身为世界一流院校麻省理工教授的文小刚并没有忘记祖国的栽培,在担任教授一职之后,文小刚兼任了清华大学的讲座教授,为清华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以报答祖国。

进入21世纪,文小刚入选了2017年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一年之后又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些称呼都肯定了文小刚作为一个美籍华人对于祖国和世界的贡献。

改革开放眨眼间已过四十余年,而董欣年、郁彬、文小刚这三人作为首批改革开放后赴美的留学生,他们的科研成就和学术精神都为现在的青年留学生做出了极好的榜样。人有国界,但是知识无界、理论无界,他们三人虽然都没有选择回国,但都在以另一种方式向祖国和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你认同他们这种行为吗? 多选

0

0%

只要能为国做贡献就是好的

0

0%

没反华就挺好了,要求不高

0

0%

不认同,美国入籍是要宣誓效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