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期間立的獨處flag

坐月子期間立的獨處flag

原創: 申鶴 不在圈子裡 3天前


個人公眾號“不在圈子裡”

每天更新和創業、影視、體育、知識系統相關的原創文章

歡迎關注~


很懷念小時候,那時報紙、雜誌、電視和廣播是我們的燈塔,圖書館是我們的星辰大海。那時我們的記憶力好於體力,沒有云存儲,只有腦回路。

這是申鶴公眾號第137天的第137篇原創文章

口述:申小姐,代筆:周先生。

傳說中的坐月子開始了。

傳說中不能洗澡、不能看電腦、不能看手機、不能看書、不能出門、只能餵奶的坐月子開始了。

今天是坐月子第二天,雖然不至於像上面說的這麼恐怖,但是多少還是有些不適應坐月子的節奏。

作為一個不出門會死星人,只宅了月子中心兩天就已經要抓狂了;作為一個預產期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的職場女青年,突然一下不能去公司了,甚至也不能有大塊的時間工作了,不免焦慮;再加上每天的狀態從工作突然轉變成了奶娃,雖然很新鮮,但也的確需要時間適應。

再加上月子中心的服務好到不能更好,每隔一會就有一波醫生護士或者工作人員來查房探望;專護師丁姐除了全身心照顧我們家Queen,更是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Queen的姥姥爺爺奶奶更是每天都至少12小時陪護。一向習慣了獨立的生活,獨立規劃好時間的安排,結果突然置身這種星級待遇中,難免讓人不知所措。

最重要的是,每天幾乎很少有自己支配的時間,全都被奶娃帶著走。雖然升級全新身份的幸福感時時伴隨,見證Queen的每一天的成長讓人欣喜,但突然的節奏轉變還是需要心理建設,我可能沒有那麼偉大,我一直認為我首先是我自己,然後才是媽媽。尤其一想到漫漫28天的月子時間,如果每天都是這樣幾乎與工作脫節的狀態、不與這個世界鏈接的話,那從來都不是我希望讓Queen看到的媽媽的樣子。

總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好平衡。

如何做好平衡,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一方面,既來之,則安之;另一方面,是不是有一些辦法,能幫助自己做一些調整和建設。

答案是肯定的,我選擇——一定要有獨處的時間。

所以,今天很想說說,坐月子期間的獨處計劃。


首先,為什麼一定要有獨處的時間?

每個人的能量來源不同。有些人的能量來自安靜的思考,有些人的能量來自熱鬧的社交。在自我認知中,我的能量來源是二者皆有,但當我發現,近兩天的社交只存在於極其有限的範圍中時,能量的吸取就更傾向獨處了。

但也無需把獨處過分神化,很多文章形容獨處是“彷彿可以和上帝對話,和自己的內心對話,和內心的那個小孩對話

。它是一種心靈的安撫,是自立者視如珍寶的時刻”,也不免過於雞湯了。

如果獨處只是一個人的發呆,或者是流於形式的刻意的儀式感,抑或只是在別人面前做的樣子,那就不免無趣了。

所以,可能有的人就習慣一個人發呆放空,我也很喜歡,但那不是我刻意追求的獨處時光。對我有能量積攢作用的獨處,一定要有清晰的獨處規劃——這一段一個人的時間,我到底要做什麼?

是系統地思考工作,還是做一些刻意練習,還是聽幾本書,還是在腦子裡過一些規劃?因為坐月子這一特殊時期的種種"規定",能做的事實在有限,但無論如何,這樣的心流時間,一定要有。

一個人若能從獨處中找到樂趣,必須有一套自己的心靈程序,不需要靠文明生活的支持——也就是說,不需要藉助他人、工作、電視、手機等等來規劃他的注意力,就能達到心流狀態。

所以,希望從明天開始,每天都給自己留至少2個小時的獨處時間,然後高效利用它,這並不意味著每天其他時間就都不重要了,而是說在需要的時間調動自己的能量,迅速進入一種高效的“工作”狀態。並且要對自己的動作有意識地掌控。

同時,這兩小時也是心理能量管理的過程,也不需要太長時間,就能做完很多重要的事情。

時間管理的秘訣不在於分秒必爭,那樣其實會讓自己的生活越繃越緊,人會受不了的,它的秘訣在於“沉浸”二字。而有效的獨處的時間,就是自我的無限沉浸時光。

今日份坐月子的flag~


作者:申鶴

國士無雙影視工場創始人&CEO

個人公眾號“不在圈子裡”

每天更新和創業、影視、體育、知識系統相關的原創文章

歡迎關注~

往期精彩回顧

創業方法論

你一定要學會的複雜問題簡單化

如何對待離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