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与王汝铭书记的交谈,王弼将军深情忆起永修三角流坽无限往事

九江市三角乡地处江西省永修县城的东郊,土地肥美,出产丰饶。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已经发展成为永修县最大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三角乡最大的村庄,因明清时期修建于低矮的坽土上,四周又有鄱阳湖扩张至此的流水经过,住的村民多以王为姓,乃得名为流坽王村。

流坽王村象一条长龙,绿野十里、平畴千亩,其间点缀着顽石、奇花、异草、流水,迂回曲折地横卧在永修县三角

流坽王村象一条长龙,绿野十里、平畴千亩,其间点缀着顽石、奇花、异草、流水,迂回曲折地横卧在永修县三角乡的南部。自从秦将王翦的后裔之一始迁以来,这里人才辈出:王子海、王子澄、王弼、王洪珍、王汝铭……作为航空史上的先驱者,王弼就是出生在流坽王村这个美丽的村庄。

1949年3月,中共中央酝酿创立航空工业,军委航空局成立,王弼任政治委员。8月,王弼参加刘少奇率领的中央访苏代表团,开始筹建中国空军的工作。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王弼任副政治委员。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王弼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流坽王村,受到时任村支书的王汝铭率领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王弼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流坽王村,受到时任村支书的王汝铭率领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部级领导干部高度盛赞村书记坚苦建设新农村敢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紧接着,在关注家乡经济建设过程中,王弼与年轻共产党员王汝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并且,此后,每逢王汝铭难得有一次机会去北京,王弼总要把他接到家中,为的是能够对家乡的各项社会发展事业,嘘寒问暖。七十年代中期,王汝铭又去了一趟北京,王弼象往常一样,把他接到家中。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王弼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

向王弼汇报完家乡的发展情况,王弼的夫人杨光爱惜自己老公的健康状况,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暗示王汝铭,希望他们尽快结束谈话。俗话说“情到浓处话千年”,更何况王弼对家乡人们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于是,不顾夫人的劝阻,围绕着家乡的话题,王弼继续他与王汝铭的谈话。

这么多年来,王弼早已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了然于心中,他时刻都记挂着家乡经济的发展。虽然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流逝,但是回忆起昔日的一幕幕,王弼就感觉如发生在昨天那么亲切。透过与村支书的交谈,王弼深情地忆起了家乡无限的往事。

然而,为了他的身体健康着想,王汝铭不得不下定决心,起身告辞。生别常恻恻,死别已吞声!此次分别似不同往常,王弼竟拉住家乡书记的袖子,不让他离去!

杨光眼角润湿了,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夜深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分别去首都招待所的那一刻,王汝铭猛然瞧见王弼眼角上断线的泪珠。村支书止不住地心头酸涩,泪如雨下。

离开北京回到流坽王村后不久,惊闻王弼逝世的噩耗,王汝铭立在家乡的水田里,半晌无言。等他卷起湿漉漉的裤管,从泥泞的水稻地里,拔出脚来,急匆匆回家,收拾停当,十万火急地往机场赶。

然而,当他来到机场时,去往北京的那架专机已经起飞了。终于,不能亲往参加王弼的追悼会,这是王汝铭心中永远的痛。从此以后,王汝铭再也没有去过北京。尽管有多次赴京办事与考察的机会,但是都被他放弃,或者将这些机会让给了别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到王弼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我受托需要作有关学习王弼革命精神的重要发言。尽管从未与王弼有过正面接触,但是,从小就耳濡目染老支书对老革命光辉业绩的宣讲,使我取材于青年王弼徒步百里去省城求学的主题发言,在江西省永修县电视台播出后,深受社会好评。

众所周知,乡村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政策在广大农村的直接体现,工作阻力较大,心理压力不小,报酬又较少,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坚强党性,是很难将工作做好的。而王汝铭却恰恰就是凭藉他坚强的党性,以正直、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不但赢得了群众的拥戴,而且还深得领导的信任。

“我活了七十来岁,当了三十多年的村支书。刚解放那阵子,当村干部风险大,谁都不愿做。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当义不容辞,于是,从十九岁起,我就开始当村支书。

我离开村支书的岗位已有多年。可是,领导仍然很看重我,几次找上门来与我谈心,希望我出任村支书。

直到1989年,我离开村支书的岗位已有多年。可是,领导仍然很看重我,几次找上门来与我谈心,希望我出任村支书。我说,机会留给年轻人,再说,自己年纪也大了,恐怕力不从心,还是退下来养老为好。”

2005年6月,获悉王汝铭逝世的噩耗,我泪流满面。那天,就连往日湛蓝的深圳天空,也下起了瓢泼大雨。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不能回到流坽王村,参加老支书的葬礼。但是,一连十多天来,王汝铭的音容笑貌,仿佛就是昨天,鲜活地印入我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