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梨花风起话养生!

清明节

2020年4月4日

农历 三月十二

星期六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节可以说节日快乐吗?

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哀与乐并存,这看似难以融合的矛盾体,展现着在传统节日不断融入现代生活中,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变化。而这其实也是一种提醒:享受美好春光,美好生活,因想到逝者,而不至浮躁放浪;在寄托哀思中,又因春光可贵,亦不至于太过沉重,更好前行。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说,清明是可以说“清明节快乐”的,这样的说法其实已延续很长时间;相较而言,“不能说清明节快乐”,是近两年才冒出的说法。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人们对清明节的内涵了解不够深。

高巍分析,之所以可以说“清明节快乐”,是缘于该节日的主题内容及历史传统。因为清明节是春季最重要的节日,其主题内容十分丰富,它既将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糅合在一起,又贴合春天正处阳气上升、阴气下沉、万物复苏、生气勃勃的节气特征。

“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高巍进一步指出,清明节并不是悲伤的节日,祭奠先祖,除了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也使后人获得了精神慰藉。而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满怀积极的生活态度。

当我们去祝福快乐的时候,恰恰也代表着我们有战胜悲伤、困难的勇气,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高巍说。


清明养生

1、清明户外踏青


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人们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练、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

2、饮食规律,低盐多蔬果


饮食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宜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可适当“增甘”,即多食甜食,顺应春天养生生机。但肥胖者宜相应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

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相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预防高血压需要调理肝脏,调畅肝阳。眼下正是吃山药的好时机,山药健脾祛湿、美味可口可常食。

3、注意”病从口入“


而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因而要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众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刮风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戴口罩,以防花粉、化学粉尘等刺激物进入口鼻。家中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被褥要经常换洗,防止尘螨滋生。

4、忌食”发物“

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此时,各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复发,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宜食山药、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韭菜、莴笋、苹果、马蹄、梨、桃、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食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穹山药炖鱼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