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如何跑好奋六世之余烈的第一棒

从父亲对儿子的影响,看秦孝公变法思想的形成。

在秦献公做国君之前,秦国内部发生了多次内斗,使原本就不富裕的秦国雪上加霜,也致使做为太子的秦献公长期流亡魏国。为了使秦国走出困境,秦献公以复兴秦国为竞选主题,暗中联络,多次奔走,终于做回秦国的君主。



秦献公继位后,面对秦国的羸弱,决心图强,便学习魏国的改革方式,对秦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使秦国国力有所提升,激发了秦国人民的斗志。也因改革损害了老贵族的利益,国内矛盾日趋尖锐,秦献公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便发动对外战争,无奈战果不佳。



不久,秦献公在功业未成的遗憾中去世。在去世之前,秦献公面对两个各有所长的儿子难以抉择:嬴虔,长子,擅长攻城掠地,最像自己;次子赢渠梁,性格稳重,政治能力强。为此,多次征询秦国各阶层对继位人员的看法,最终确定立赢渠梁为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孝公。为了避免内斗,对嬴虔从国家层面进行劝说,并让嬴虔写下血书保证不和赢渠梁争夺王位,秦孝公得以顺利继位。



秦孝公或许是看到了秦献公改革带给秦国的进步,才能在商鞅变法时力排众议,全力支持。

秦孝公接手的秦国虽然经过秦献公改革有了一线生机,要想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各国都瞧不上秦国,就连日渐衰弱的周王室都对秦国嗤之以鼻,秦国的地位可想而知。



秦孝公怀揣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登上王位。出兵东进,围攻陕城,西进杀了戎族的獂王。在稳定了国内外的局势后,发布招贤令,许以重酬,招揽贤才,以图强国。商鞅由此来到秦国,开始了富国强兵的变法。



秦孝公为了强国梦坚定不移的支持商鞅变法。在变法过程中嬴虔因为触犯法律而被施以劓刑时,秦孝公也没有干涉,由此可见秦孝公强国的决心。



秦孝公通过商鞅变法,完成了秦献公收复失地的愿望。打破了世袭贵族的特权,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政治势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秦国由求生存过渡到了求发展的局面。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秦孝公为秦国的未来精心筹谋,选用良才

秦孝公早年就把驷作为继承人。对于赢驷的兄弟是不是也和秦献公一样做了安排,无从考证。但是从结果看,赢驷的兄弟都尽心尽力辅佐赢驷,赢驷也不负所托,使秦国的实力更进一步。

秦孝公晚年也许意识到了变法已成,而商鞅势大,担心给后继之君造成威胁,便要传位给商鞅。激化赢驷和商鞅的矛盾,导致商鞅不得善终。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战国策·卷三·卫鞅亡魏入秦


秦国国力日盛,为以后的崛起埋下了伏笔。秦孝公完成了自己继位时的心愿,在微笑中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