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机会!创业板注册制来了,19家拟上市保险类机构谁能抢得头筹?

4月27日,资本市场迎来重磅利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审议并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明确将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同日,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发布相关配套规则的征求意见稿,创业板正式实施注册制只剩时间和程序问题。

每一次的制度革新都意味着全新的机会。一直以来,国内不少保险类机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保险科技类企业等)都将战略目标指向上市,然而除了几家大型险企,真正实现登陆证券交易所主板的中小险企、中介等目前只有天茂集团、西水股份两家,且均为借壳。

新三板曾一度令保险机构,尤其是保险中介趋之若鹜,但后续严重的流动性不足,又招致多家机构选择摘牌。

如今,创业板注册制已经箭在弦上,成为保险类机构上市的又一重要契机,会出现一波新的上市潮吗?哪家机构又将率先“晋级”?

创业板上市新规出炉

符合创业板定位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应当符合创业板定位。

而所谓“创业板定位”是指创业板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

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这意味着,保险这一“传统产业”,只要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也是有望登陆创业板的。

满足发行条件

《注册管理办法》取消了目前创业板现行发行条件中关于盈利业绩、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等方面的要求,规定申请首发上市应当满足以下四方面的基本条件: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持续经营满3年;二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控制度健全有效;三是业务完整并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四是生产经营合法合规,相关主体不存在《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违法违规记录。

合乎上市规则

4月27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对具体上市规模做出规定。

根据该上市规则,发行人应当至少符合其中之一才能注册创业板:一是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二是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三是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

与原有上市标准相比,修订后的标准取消了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要求,同时提高了盈利上市标准,原标准对于最近两年盈利企业的累计净利润要求不少于1000万元,对于最近一年盈利企业的营业收入要求不少于5000万元。

除此之外,该上市规则还为红筹企业和存在表决权差异的企业单独设定了两套上市标准:一是预计市值不低于100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二是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这两类企业的市值要求更高,且均要求盈利。

哪些保险类机构有望率先“晋级”?

经过此次改革,创业板上市门槛大幅降低,更包容也更多元,在不考虑“符合创业板定位”这一“软指标”的前提下,那些已经喊出上市口号的保险类机构究竟有谁符合创业板上市硬指标?且来一一分析。

保险公司10家:集团剑指主板,寿险全部符合要求,财险不一而足

经『慧保天下』不完全统计,曾经公开喊出上市目标的非上市保险公司、保险集团一共有10家,其中寿险公司包括民生人寿、百年人寿、合众人寿、中融人寿四家,财险公司只有锦泰财险、众诚车险、永诚财险(众诚车险、永诚财险已经挂牌新三板,但也都公开表达过转板的意愿),保险集团则包括中华保险集团、泰康保险集团、华泰保险集团三家。

中华保险集团:2012年时任董事长李迎春提出,2020年实现上市,还曾一度确定香港整体上市时间表;

泰康保险集团:2004年,陈东升称保险公司最佳上市时间是盈利能力达到8-10亿元的时候,但因2008年金融危机泰康人寿上市受阻,意图集团化上市;2011年8月,陈东升在“泰康人寿十五周年庆典大会”上称,在未来三年内,泰康人寿将实现A+H股上市;2016年8月,泰康人寿进行集团化改组,陈东升称力争在三年内上市;

华泰保险集团:2012年,其董事长王梓木曾表示,集团将于2014年-2015年年底完成上市;

民生人寿:2007年积极寻求外资战投,为2012年上市准备;

百年人寿:2019年绿城中国总裁张亚东提出要三年后整体上市,随着绿城放弃入股,其上市主张也无疾而终;

合众人寿:2010年传出计划将在2015年上市,曾拿出10%-20%的股份引战投;2016年“两会”期间,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表示,正在进行最后一轮引资,上市计划延迟到2018、2019年;

中融人寿:2010年成立后便定下5年上市的战略目标,2018年对外宣称力争3年后启动IPO;

锦泰财险:2016年挂牌新三板,2018年面向全球招募高管,力争5年内IPO;

众诚车险、永诚财险:已经挂牌新三板,但也都公开表达过转板的意愿。

三家保险集团——中华保险集团、泰康保险集团、华泰保险集团不做详细分析,因为三者规模蔚为可观,无论是营业收入、净利润还是预计市值都远远超出创业板要求,主板才是其最佳选择。

四家寿险公司民生人寿、百年人寿、合众人寿、中融人寿中,从其2019年的表现来看,几乎都满足“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的要求。

(市盈率按照12.16计算,系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天茂集团市盈率平均值)

单位:亿元

三家财险公司锦泰财险、众诚车险、永诚财险相较规模要小很多,且分析三者的硬指标来看,永诚财险符合“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的要求,众诚车险符合“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的要求。锦泰财险则未能满足任一门槛。

单位:亿元 (市盈率、市净率均取自人保财险2019年年报)


保险中介6家:暂无公开数据

除保险公司外,还有不少保险中介曾喊出上市目标,不过由于这些险企并未披露公开数据,尚无法预计其是否符合创业板上市规则。

明亚保险经纪:2011年,明亚就曾表示规划三四年后上市;

大童保险销售服务:2011年大童脱离泛华就表示要独立上市,2014年表示一定会上市,但没有明确时间表;

华康保险代理:2007年泛华上市之际,华康保险代理表示初步定于2010年纽交所挂牌;

江泰保险经纪:2018年宣布5年内上市;

盛世大联保险代理:摘牌新三板后,显示拟赴港上市,后又转到A股;

灵犀金融:2018年摘牌新三板后,传言称其准备赴港上市。

保险科技公司3家:规模较大者此前更多瞄准香港、美国

相较于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等“传统行业”,保险科技公司其创新创业属性更加强烈,无疑更符合创业板定位,经『慧保天下』不完全统计,曾公开表达过上市意愿的保险类科技公司目前只有三家:意时科技、微医、金融壹账通,不过规模较大的微医此前表态将整体赴港上市,后又传闻将登“科创板”,而金融壹账通也已经向美国SEC递交IPO申请。至于意时,因为没有公开数据可查,尚无法确定其是否满足条件。

意时科技:2019年10月,大数据服务公司睦合达与保险科技公司意时科技达成合并意向,并决定一同赴美上市,意图打造国内最大大数据保险科技公司。

微医:2018年,首席战略官陈宏透露,公司将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上市时间表,计划将微医疗、微医药、微医保三块HMO相关业务作为整体赴港上市。2019年,传言称微医考虑剥离大部分业务实现科创板上市。

金融壹账通:2019年,平安推动双壹合并拟推动上市,后曾计划在香港进行IPO,后来的方案调整为在美国上市,以获得更高估值。

每一次的制度革新都意味着全新的机会,创业板注册制来了,保险公司会出现一波新的上市潮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