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研发为何如此缓慢,一篇通俗的文章,解决你所有疑惑

面对全球各国此起彼伏的新冠肺炎新增和死亡数据,想必很多人都麻木了!

而我们在中国大陆,实在是太安全的,有些冷眼看世界的感觉——美国、印度不是老跟中国过不去吗?这次尝到苦头了吧?特朗普也感染了?美国每分钟有一人因新冠而死亡,啧啧啧……

很难说,有多少人会幸灾乐祸,然而,大多数还是会期待疫苗尽快出来,赶紧结束这该死的疫情——毕竟美国和印度政府老跟中国过不去,不少美国老百姓还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嘛!更何况全世界疫情大流行,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啊!

可是,人们期待的新冠疫苗咋就这么慢呢?今年都快过完了,疫苗咋还没有出来呢?

其实,大家焦急等待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个速度真的已经是最快速度了,不能更快了!

疫苗研发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一种新的疫苗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成功上市,比如,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花了13年,乙肝疫苗花了10多年。

而新冠肺炎的疫苗,大约明年就有些可以上市了,这是火箭速度啊,有木有?!——没有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没有各国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没有相关部门的一路绿灯,这个速度是绝对不可能的。

然而,研制一款疫苗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疫苗是什么?

我们很多人都是谈病毒色变,但其实病毒没那么可怕,因为我们人体的免疫机制几乎是万能的。

简单的讲,任何病原体(致病的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只要我们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它,它就没啥可怕的,免疫系统派出的强大免疫部队很快就会把它清除掉。

历史上与各种病原体相处的大多数时候,人类都是游刃有余的,因为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啥没见过呢,都像街坊邻居一样,彼此间都非常熟悉了。

然而,当自然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病原体,或者熟悉的病原体发生了变异,免疫系统不能识别了,或者这种病原体早已出现,但你却没有接触过,这时,免疫机制就会失效。

面对病毒的入侵,免疫细胞要么完全不作为,要么过度作为,把人体的正常细胞也当成病毒消灭。而有了疫苗,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了。

疫苗是什么呢?疫苗就是让你的免疫系统提前认识它,就像你遇到敌人前,你就已经看了他的照片,了解他的各种信息,准备好对付他的手段了。

可是,我们又不能和免疫系统进行对话交流,不能给他看照片啊,这咋整呢?

因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办法,把病原体进行减毒、灭活,这样既不会导致人生病,还能让免疫系统跟病原体熟悉起来,下次见面就不再陌生了。

当然,现在的疫苗不一定要用病原体了,还能用基因工程等方式进行人工合成,或者以其他病毒,甚至食物做载体等,但不管怎样,疫苗都是一种生物蛋白,不是一种物质,而是很多种物质组成,甚至连生产商都未必能知道精确的物质构成。

于是,问题就来了:这么多的甚至是未知的组成物质,这不等于瞎猫抓耗子吗?而且,安全性有该咋保证呢?


疫苗研发的困难

因为疫苗不是某一种具体物质,它就无法像一般的药物一样,只要公布了成分,各个厂家都可以制造出来。也就是说,疫苗几乎不可能仿制,某家公司研发了一种疫苗,就只有他能生产。

对于疫苗,重要的反而不是物质组成,而是其特定的生产工艺。

不过,就算把生产的工艺完全公布出来,其他厂家也未必能造成效果一样的疫苗来,因为生产环节稍微出现了差异,可能效果就大为不同。

因此,现在全球很多公司都在研发新冠疫苗,但大家却都是各搞各的。这并不是大家不愿意搞技术共享,而是没法技术共享。

而且,每家公司的疫苗能否成功,都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甚至,有可能一些公司研发到最后,却发现走上了一条死胡同——比如,前期的各种试验都正常,结果在Ⅲ期临床试验上出了问题,对变异病毒的有效性低于50%,或者对某些人群有很大的不良反应,那么,前提的投入就可能都打了水漂了,研发公司只能自己偷偷的一边哭去了。

目前研发疫苗的路子也越来越多,而哪条路子能走通事先没有人知道,大家只好各自选一条自己认为能通的路子,一路走到黑,听天由命了。

为了增加成功的概率,有实力的国家,比如中国,就会选择多条路齐头并进,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很多。十多天前,中国官方透露: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布局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五条技术路线,规范有序开展研发工作。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五支疫苗正在阿联酋、巴西、巴基斯坦、秘鲁等多国开展Ⅲ期临床试验,还有多支疫苗正在加紧推进I、Ⅱ期临床试验。”

可见,为了克服疫苗研发的困难,中国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谁也不能保证哪条路子能成功,那就每条路子都尝试——也就是新冠肺炎能有这样的待遇了!


如何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是物质成分复杂的生物制剂,甚至有的还是活的病毒,因此,疫苗的风险性要远远大于一般药物。为了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国家对疫苗的管理非常严格,必须要严格的经过几个流程后疫苗才能最后上市。

一、疫苗出来后,先要在动物身上做实验,动物会产生免疫反应,而且没有不良反应,才能进入下一步。

二、人体临床试验,而且必须要有I期、II期、III期,一步都不能少,目的是要验证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I期主要考察安全性,一般受试者几十至百例;II期考察有效性,受试者在几百到上千例;III期则需要采用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设计,在更大的人群中全面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中,III期是最为复杂,也最为关键的步骤。

这次新冠肺炎在全世界都有传染,而且各地的病毒特征还会有差异,为了让疫苗有普遍适用性,临床实验必须要在好多个国家同时进行。

而中国公司临床试验难度是最高的,因为本国疫情控制太好,已经没有试验的土壤了,只好到外国去,而外国还得愿意让你去才行啊,就只能优先选择比较友好的国家,比如巴基斯坦、阿联酋、秘鲁、巴西等国,至于美国和印度,那是不可能的。

6月中国新冠疫苗临床三期在阿联酋启动

目前,国内和国外都有几款疫苗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据几家国外公司公布,其III期中期效果显著,疫苗的有效性达到90%以上。国内公司似乎是为了求稳,尚未公布中期数据。

不过,说实在的,这些中期数据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顶多是稳定人心,因为疫苗有效性是需要时间检验的,如果一剂疫苗的效果只能持续两个月,估计也是没啥人愿意打的。

三、国家批准,批量生产上市。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还会不定期的进行抽查,而且每一批都要抽检才能放行。

如此多的关卡,一般的疫苗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走完所有流程,然而,新冠疫苗似乎已经箭在弦上了。

前段时间,据新闻报道,嘉兴等地已经可以预约打新冠疫苗了,每一支200元,我顿时震惊了,有这么快?详细了解后,原来不过是III期临床的疫苗,并没有正式注册上市,但由于新冠疫情情况特殊,政府开了绿灯。

也就是说,现在可以预约的新冠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有待继续验证的,然而,面对新冠疫情的更高风险,这些有待验证的低风险也是可以暂时放一边的。


有了疫苗还不一定行!

疫苗难,难于上青天,然而,面对各个公司乐观的III期临床数据,张文宏却表示:“关于疫苗,我就两句话,有了疫苗不一定行,没有疫苗万万不行。”

这是啥意思呢?

意思是,就算这些公司的疫苗都通过临床试验了,疫情也未必能完全控制住。为啥呢?

因为新冠病毒变异非常快,理论上讲,病毒传染越广,感染者越多,病毒发生大变异的可能就越大,因为病毒的每一次分裂都意味着变异的可能性,而更多的分裂就意味着更多的变异可能。

如果新冠疫苗上市时,却发现其对新变异的新冠病毒无效,那时,疫苗生产商就真是欲哭无泪了!

另外,以火箭速度出来的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肯定是会打些折扣的,至少这些疫苗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考验,那么就只好边用边考验了。

最后,我只想说,疫苗研发,真的太难了!不过,没有疫苗却是万万不行的,因为,疫苗是全世界控制住疫情的唯一希望了。

向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和专家们致敬吧,希望他们早日成功!

#新冠# #学问分享官# #我来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