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财险公司,连续三年超越市场;3家公司,做到超越且盈利!

财险公司

靠什么,跑赢市场?

看看这些

连续超越市场的公司

再看看

同时盈利的又有谁

01

13家财险公司

连续三年超越市场

做到且盈利的仅3家

连续3年超越市场,13家!


从上图可以看到,财险公司在2017年-2019年间,有13家做到保费增速连续3年超越市场,而同时盈利的仅有3家。

上述13家公司,具体的保费增速,以及利润情况,在后文有详细解读。

之前“13精”带大家看了,寿险公司连续3年超越市场的共30家,其中做到且盈利的共19家!

参见《19家寿险公司,连续三年超越市场,且盈利!》

如此对比之下,财险公司做到超越且盈利的,比寿险公司少太多~

从这个角度看,大家是否意识到财险公司的艰难了呢?

3家超越且盈利:大地,连续5年!

中原农业,连续4年;鑫安汽车,连续3年


其实,随着车险增速下降,在财险业向非车险转型的过程中,马太效应越发突出,中小险企经营异常艰难,是大家都有体会的。

但是,即使是在行业增速下调,综合成本率不断攀升的市场环境下,还是有3家财险公司,做到了超越市场且盈利。

他们分别是大地保险、中原农业、鑫安汽车。

更重要的是,大地保险,已经是连续5年做到了超越且盈利(2015-2019);中原农业,也连续4年了(2016-2019)。

那么,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公司到底是靠什么,做出如此业绩的呢?

02

大地保险:有质量的增长

非车转型顺利,盈利稳定

每股价格2.28,增资46.8亿

保费增速,连续5年超越市场;排名紧追中华联,差距缩小~


从上图可以看到,即使是在2017年至2019年,行业受车险影响,保费增速进入下行区间的情况下,大地仍然领先行业增速3-4个百分点。

正是因为,连续5年保持超越市场的保费增速,大地的保费规模翻番,从2014年的223亿,上升到2019年的484亿。

而且,大地保险与中华联合之间的规模差距,不断被缩小;更是一度在2018年,超越中华联合,保费排名上升至第五名。

虽然,中华联合在2019年提速发展,再度反超大地,但两者之间的保费规模差距也不到2亿元。


注:上图取自“13精”小程序,点击图片可跳转。

从车险到非车险,转型顺利!


从上图可以看到,2015-2016年,车险还是大地保险高增速的主要贡献者。

但是,从2017年开始,大地的非车险发力,连续3年为公司贡献的保费增速在10%左右。

也就是说,非车险的快速发展,对大地连续5年超越市场“功不可没”。

大地的高增速背后,就是得益于较早的抓住了市场机遇,顺利度过了财险业向非车险转型的阶段。


当前,大地保险的车险保费份额,已经从2014年的8成,降到2019年的不到6成。

业务结构,也从2014年的车险独大,变成车险和非车险均衡发展了。

承保和投资,两端发展稳定,助力公司连续5年盈利!


注:上图取自“13精”数据库,综合成本率包含非保险业务的税金。

从承保端看,大地保险的综合成本率一直稳定在100%左右,如果剔除其他非保险业务税金的影响,成本率可能低于100%。

同时,大地的投资收益率,也是稳定在4%-5%之间。


在承保端和投资端的双轮驱动下,大地保险实现了连续5年盈利,净利润稳中有升,累计盈利65亿。

细心的大家可能会发现,大地保险的ROE是下降的,其实,这不是说大地的盈利能力下降了,而是,2018年大地保险增资所致。


2018年,大地引入8家新股东,包括云杉资本、东航金控、东航产投、新华保险等,加上原股东宁波开发投资集团,9家公司共耗资106.73亿元,认购约31%的股权,每股价格2.28元。

本就有中再集团在后支持,再加上新进股东的资源,大地保险,顺利实现非车转型,连续5年的快速发展是不是就好理解了一些?

不管怎么说,在近年百亿公司被围困,规模和盈利双向承压的情况下,大地保险却能做到连续5年超越市场且盈利,确实是不容易了。

03

中原靠农险,鑫安靠延保

深挖自身优势,实现超越且盈利

中原农业:成立5年

连续4年超越市场且盈利!


中原农业于2015年成立,是河南省第一家保险法人机构。

一般来讲,财险业成立初期都难以盈利,但是,中原农业却做到了成立5年,连续4年保费增速超越市场,且盈利。

虽说,新成立的公司连续超越市场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中原农业在5年的时间内,保费规模突破20亿,在财险公司中排第43名,上升20名的成绩还是很突出的。

这一成绩背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主营业务农业保险,其次,由于仅在河南省开展业务,分支机构较少,固定成本等费用较低,综合费用率也较其他财险公司有优势。

鑫安汽车:一汽股东撑腰

结合自身优势,拓展汽车延保业务!


鑫安汽车,成立于2012年6月15日,控股股东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五家省级分公司。

按理说,鑫安汽车的主营业务是车险,受当前车险增速下降影响,公司保费增速应该难以超越市场才对。

那么,为何鑫安会做到连续3年超越市场且盈利呢?


从上图可以看到,鑫安汽车的第一大险种已经不再是车险,而是责任保险,2019年保费收入为3.38亿,同比增长35.2%,所占份额为42.8%。

而这个责任保险,其中大部分应该就是汽车延保业务,即机动车辆延长保修责任保险,为车商向消费者提供的延长保修服务的责任提供保险保障。

也就是说,在行业向非车险转型的时候,鑫安充分发挥股东资源优势,从单一的承保车辆保险,到向为车商提供保险服务扩展。

这就是,鑫安能够连续超越市场的关键!

抓住非车机遇,结合自身优势,走出不一样的路!

看了中原农业和鑫安的情况,大家应该不难发现,两家公司都是依靠非车险实现的高增长。

虽然,两家公司规模较小,但是,凭借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还是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当然,这背后很大程度上与股东层的支持,和经营层的配合密切相关!

04

连续超越市场且盈利

不容易...

超越市场且盈利,从16家到3家!


其实,单独看一年的话,能做得到超越市场且盈利的还多一些,但是,如果连续去看的话,能够做到三年持续就很不易了。

从上图可以看到,2017年超越市场且盈利的财险公司有16家,但是,到2019年连续三年做到的只有3家了。


此外,大家从上图可以看到,平安产险自2017年至2018年,是连续两年实现了超越且盈利的,只是,2019年因为保证保险增速放缓,终究拖累了公司整体保费增速,以至于没能三连冠。

太保产险,由于2017年还处于改革收尾期,所以增速未能超越行业,但是,2018年至今,太保是连续三年实现了超越市场的,相关内容参见《2020年上半年财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太保第一,平安第二,TOP2的激烈角逐!(2020年第六期 总第二十七期)》。

对于老三家来讲,保费规模较大的同时,业务发展也比较均衡,但凡,有一个险种有较大调整,保费增速的缺口,都难以用其他业务弥补。

比如,人保财险,今年因为信保业务的重大调整,保费规模缩水近7成,直接导致公司增速勉强维持在个位数,即使是车险业务保持超越市场的增速,也不能弥补。

利润or规模,仍是财险公司的“两难选择”


前文,我们提到,连续3年超越市场的财险公司有13家。

从上图可以看到,这些公司,大多都是成立不足5年的公司,比如,安心财产、前海联合、珠峰财险、建信财产等。

保险圈的人都知道,一家保险公司在成立初期,就想实现盈利是很难的,毕竟前期投入大,往往都要先亏上几年。

以财险为例,以前都是说“成立3年才能盈利”,现在,成立5年能盈利,已经算是不错的情况。

随着,当前财险市场经营险种的多元化,市场主体增加、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新成立的财险公司,前期亏损时间变长,累计亏损额加大。

更多内容,参见《新成立的财险公司要烧多少钱才能盈利?—为得一个牌照,股东们想用多少钱换?》

一直以来,对于财险公司来讲,连续超越市场,往往都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尤其是新成立的公司,前期亏损也要扩规模,之后才能用规模去换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