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皇太极卷」211

第八章 猝然离世


就在“松锦会战”胜利不久,图白忒部派使者来到沈阳,转达想要“脱明入清”的意愿。

咋一听图白忒,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不要紧,还有熟悉的,它之前有个名号叫吐蕃,现在叫西藏。

归大明也好,归大清也罢,反正西藏是我国固有领土,不容置疑。

历史上,西藏地区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状态。也就意味着,它的宗教领袖同时也相当于管理地方事务的长官。

当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土,在西藏与当地教派融合,形成了所谓的藏传佛教。随着不断的发展,最终产生了四大支派,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格鲁派(黄教)。

格鲁派(黄教)后来居上,逐渐成为主流教派。

该派有两大精神领袖(活佛)体系,达赖和班禅。

达赖被认为是欣然僧佛(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而班禅则是月巴墨佛(无量寿佛)的化身。二者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地位也几乎同等。至于二者的区别,有种说法,达赖偏“政”,而班禅偏“教”。这种说法,似乎也不怎么准确,不管怎么说,他们平时应该几乎不干涉对方的事务。

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继承的时候。

活佛的继承制度比较独别,叫做灵童转世。

前一代的活佛圆寂后,需要根据遗嘱、预言、法器显灵……等多种方式,寻找一个幼童作为继承人。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这个幼童就是活佛转世再生。

每到这个时候,达赖的转世灵童需要在世的班禅确认,反之亦然,新的班禅也需要达赖确认。当然,最终都要得到中央政府的册封,否则无效。

对于这两个藏传佛教的领袖,我们经常听到的应该是达赖。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人对达赖喇嘛的印象不怎么好。

只能说,一条鱼腥了一锅汤。事实上,这个名号在历史上已经传了很多代,大多数的达赖喇嘛都能一心向佛。就算不爱研究佛法,也不爱搞分裂,只追求浪漫的生活。比如我们熟悉的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

如果不知道仓央嘉措也没关系,我提一句诗,大家一定听过:“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这次派人跟皇太极接洽的,便是仓央嘉措的上一代,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

活佛能如此主动,皇太极自然求之不得,对使者的接待规格也相当高。

亲自出迎数里不说,还大摆国宴款待,最主要的,他还能时刻关注尊重藏使的习俗。

光自己招待还嫌不够,他还下令诸王、贝勒、大臣们单独宴请使者。只要有时间,他就亲临现场作陪。

就这样连吃带玩,几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使者非常满意。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他还要回去复命。

临行前,皇太极设宴为其饯行,并单独送了礼物。

除此之外,皇太极安排了由七人组成的特别使团回访。一来,为了护送使者回藏;二来,带去大批的礼物和自己的亲笔信。

有一点值得强调,皇太极所准备的东西不光送给达赖,还给了班禅,甚至还有包括红教在内的其他宗教领袖。

他不会因为民族、信仰、派别等问题区别对待任何一方,颇有当年唐太宗的风采。试想如果大明哪位皇帝能有他的胸襟,蒙古诸部也不会那么轻易倒向大清。

不得不再次承认,大清能有天下,多亏了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