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韵《主持人大赛》总决赛,来自主持人的底气

前几天整理了董卿在《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的点评,今天我们来看看选手们的水平有多高吧!

我个人很喜欢邹韵,邹韵很稳,对问题的见解都很深刻,一直都是言之有理的代表,语言组织能力也真的是一流。

下面有请邹韵!

主持人更应该言之有理

著名作家梁晓声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现实家园,唯有书本可以构建一个精神家园”。而在我看来,一个主持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更应该构建一个丰富、深邃的精神家园,而在这个精神家园当中,物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理反而是更加重要的那一个部分。为什么?因为主持人啊,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也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主持人,好的主持人一定要懂得把事实去收集,一定要懂得讲出这个物之后的道理内涵和一些更加深邃的东西。在传播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新闻是历史的第一卷手稿”,我想在这个手稿里面,事实的部分可以交给记者和其他的人来处理,而在理的部分应该有主持人来去升华。因为这样,才可以让这本厚厚的书更加的深邃,更加的丰富,更加的耐人寻味。
我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所以我其实相信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无更觉得在主持人的层面我们应该反映出来的是意识去反应物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主持人要做到的不是我们所有人可以看到的那幅风景,我们要解释的是风景背后的道理,风景背后的事实。这是什么意思?言之有物的人会说,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邹韵,而如果他把这个问题去问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撒贝宁老师,他作为一个言之有理的主持人会说莎士比亚曾经说过“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名字是什么,就是你管玫瑰不管叫什么名字它都是那样地芬芳;言之有物的人会说,这些话一样,这些人不一样,但是如果你去问言之有理的董卿老师,她可能会说“年年岁岁花相似”而“岁岁年年人不同”;一个人受到了一些挫折,说我被怼了,我遇到挫折了,但是如果你去问康辉老师,他可能会说那个字念怼,同时泰戈尔曾经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因此在我看来,一个主持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他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言之有理,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毕生的追求。

看图说话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关于善的故事,又或者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善的故事,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而在近些年科技创新不光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也让我们很多的行为发生了转变。其中有一个,就是让我们的善举变得更加的电子化、便捷化,原因是有一个平台的兴起,那就是众筹平台。像我们图片里看到的这位老人,他穿着病号服躺在病床上,开来是需要一些帮助,需要钱来治病,所以他就在众筹平台的这一端去提出了他的需求,而在那一段,有很多人都伸出了援手,向他提供资金的帮助,或者是其他的帮助,也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希望能够帮他度过这个难关,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下一幅图。

看来这位老人病得还没有那么重,至少他足够清醒,就是一边跟别人要着钱,一边却在用别人的钱买房子而并没有来治病。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可悲的现象,因为他花的不仅仅是别人的血汗钱,给他的治病钱,更重要的是他其实消耗了人性当中最美好的东西。就像我刚刚说的,科技创新让我们这个时代发生了很多变化,因此我想对这个众筹平台的两端的那些人,也就是不管是求助者还是那些给予帮助的人说三个字,那就是“请三思”。

在这样一个时代,当你想要去提供一些帮助,你的善举是值得被肯定的,但是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有的时候照片并不一定反应的真实的情况,因此当想要提供一些帮助的时候,请一定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而在平台的那一端,当你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再去求救,而不要去滥用别人对你的温暖,别人的爱心,别人对你的关怀。我们的世界都希望明天可以比今天更美好一点点,而其中美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填充部分是善,这不是一个人的善,不是一群人的善,而是每一个人的善。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


我是主持人

今年是我做记者的第九个年头,在我做过的很多报道结尾我都会报尾,比如说“央视记者美国华盛顿报道”,又或者是“邹韵CGTN北京“。

在过去的九年里我的工作名字和工作单位都没有变,但是最后这个地点却一直在变。从中国的主场外交活动,到“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的一个小村庄,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发布,再到飓风”桑迪“的重灾区,我从一个个新闻现场去见证一个个历史性的时刻。

有人说站在这个舞台需要一种气,那就是“底气“,我也很认真地想过,我的底气到底来自于哪儿,因为我不属于那种站在台上特别打眼的人,我也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我想,我的底气可能来自于在过去的九年里,我的报道是我一条一条跑出来、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编出来、一场直播一场直播完成出来的。

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我希望就会有怎样的底气。

这条路真的很难,所以我也有过动摇,这也是为什么在2015年我去剑桥读书的时候没有选择读跟媒体相关的专业,而是选择了一个最容易转型的行业。

到那时读完书我反而更坚定地想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因为我太想念那种在一个国际场合,我作为一个中国记者,去努力地获得一个提问的机会来去发出中国的声音,我太想念不管是在三都澳的渔排上,还是在宁德的茶园里,去跟国际的观众分享那些有趣的事有趣的人的那种紧迫感,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我有很多话想说。康辉老师曾经说过,从记者到好记者到主持人再到好主持人,这是一个媒体人很扎实的路径。在过去的九年里,我努力地去实现从记者到好记者的转变,而在今天,在这个舞台上,我希望可以迈出从好记者到记者型主持人的转变。这个转变注定艰难,但我想我会拼尽全力,因为毕竟邹韵走运,支撑起她的不是运气,而是越努力,越走运。

在未来我希望在这个国际化的语境中可以有我的小小的一席之地,我想我会努力地去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人,始终打开聆听各方声音的大门,但是不忘自己的中国根。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更多的铿锵有力的中国文,为我们的祖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上加分。

邹韵分享完毕!

做一个记者型主持人也是我的一个梦想,但这个梦想需要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正如康辉老师说的所谓”铁肩担道义“。

对于一个新闻人,见到过太多的人生,听到过太多的故事,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报道的价值,而往往我们在挖掘这个价值的时候没有找对那个出发点,导致这个报道做不成。所以新闻人更多的也是对人物负责,对一件事负责,用自己独特的洞察力去将一个个鲜活的人、鲜活的事呈现在大众面前。

祝福邹韵,也祝福所有媒体行业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