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為什麼要調理脾胃,恢復地更快?

最近來醫館看咳嗽的小朋友特別多,有些父母會注意到一個細節,明承中醫的李彩蘭醫生給小朋友做腹部點穴時,都會特意跟父母交代,孩子咳嗽時,要特別注重保護孩子的脾胃。不僅僅是要忌口生冷寒涼食物,避免傷害脾胃外;在治療中,李醫生也會重點做通過點穴手法來增強孩子的脾胃運化能力。

《黃帝內經》說,五臟皆令咳,即肺咳、脾咳、腎咳、心咳、肝咳,但近階段,寒溼氣流交替出現、風邪當季,臨床上常見風寒之邪犯肺,加上小兒脾常不足及後天多食生冷寒涼食物等造成的脾胃虛寒,這個階段孩子常見的咳嗽集中表現為脾肺皆不足的咳嗽。從中醫五行來說,脾又為肺之母,脾健則肺健。所以,在治孩子咳嗽時,在進行宣肺理氣的同時,調理脾胃也顯得意義非常之大。

加強脾胃功能調理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好處:

一、調理脾胃可以祛邪


如外感風寒犯肺,肺氣不宣就會咳嗽。在肺失宣降、不能輸津四布的情況下,水溼又必然會停留而成痰濁,痰濁阻肺,或壅塞氣道,則使咳嗽加重。大家知道,痰的來源是溼,溼又由脾所主,如果脾氣健運,水溼運行,就會使痰化飲消,咳嗽減輕。

因此,在治療時,常常是宣肺散寒,健脾燥溼,肺脾同治,就會促進疾病的痊癒。如果既感寒邪,氣失於宣降而咳嗽;脾又被寒氣所傷,健運失職而聚溼成痰,上阻於肺,咳嗽痰多,就更需要肺脾同治了。

二、調理脾可以消除病源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小兒飲食不知自節,使脾胃受傷,不論是溼熱內蘊,久而成痰,還是脾虛溼盛,凝聚為痰濁,都可上貯於肺,使肺氣不利,氣道受阻,而致咳嗽。

這時治肺乃是治標,理脾才是治本。因此,在宣肺利氣的同時,應參以健脾行滯或是健脾化溼,使脾運正常,就能消除病源,使病證痊癒。

三、調理脾胃可以補虛


如果小兒體質薄弱,肺氣不足,或經常感受外邪,肺氣受傷,不能進行正常的宣發肅降而發生虛損咳嗽,治療就應補益肺氣。

但人體氣血來源於脾,要想使肺不虛,就必須補益脾氣。脾土旺盛才能生化有源,氣血充足,肺氣也就得到補益。因此,補脾益肺是治療這類咳嗽必須遵循的法則。

用肺脾同治的思路來治療小兒咳嗽,能消除病根,咳嗽也不易反反覆覆,纏綿不絕。孩子在恢復期間,精神、飲食、睡眠等各方面都會有大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