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度飞天茅台一瓶难求,为何不停产43度飞天,释放更多产能?


人的一生离不开酒,出生时有酒、满月时有酒、周岁时有酒、升学时有酒、乔迁时有酒、满月时有酒、生日时有酒,与朋友重逢、给朋友送别,都有酒在其中出现。而谈起白酒,相信很多人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价格高但是却总是供不应求的茅台酒。

但在一众名酒中脱颖而出,原价一瓶难求的茅台酒也只有茅台酒厂所主打的53度飞天茅台酒。故此也出现了“同样是茅台酒,经典的53度引人哄抢,但是相较来说更为科学的43度飞天茅台反而无人问津”的现象。

故也有酒友疑惑,都说茅台的七轮次基酒度数均在52度以上,那么低度茅显然是由这些高度基酒加浆降度而来的,既然43度的飞天茅台目前的市场远远比不上53度飞天茅台,为何不停止对基酒的降度生产,释放更多产能,来缓解现在一瓶难求的茅台酒市场呢?

的确,一般市面上的名酒主打产品,它们的度数都在50度以上。低度酒对于资深酱香酒友而言,不仅口感相对来说更为寡淡、水一些,且不耐存,一般最好在两年内喝完,是没法像高度酒一样能存着,逐

渐变成可遇不可求的液体黄金的,而这也是它不受大家青睐的主要原因。
但存在即是合理,低度茅能长期存在也并不无道理。53度一直是茅台酒所标榜的经典度数,但据俄罗斯的科学家门捷列夫研究发现,乙醇与水的比例为4:6,也就是在40度左右时,酒精度数最为科学。也就是说,43度也可以说是最为科学的度数。

而最早出现的低度茅实际上是1986年时所试产出来的39度茅台酒,现在的43度茅台酒则是在1991年所推出的,38度的是在1992年才正式面世的。也就是说,在1991年以前,43度的茅台是不存在的。那么,白酒为何会偏向于低度化,低度化都有哪些好处呢?

01响应低度化发展政策

首先,酒企生产白酒开始偏向于低度化则是在1987年,国家经委在贵阳召开酿酒工作会议,其中提到“必须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和高效益的发展方针,逐步实现高度酒向低度酒的转变”。故为了响应国家的要求,很多酒企都做出了相应的转变,而茅台酒厂自然也不例外。

生产低度酒实际上是有利于节约粮食、节约能源的,一般来说,生产出一吨65度白酒的粮食可生产出38度的白酒1.8吨。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喝酒也会趋向于健康养生以及科学喝酒,而醉酒度和刺激感较小,柔和度、顺滑度和适口度较佳的中低度白酒会成为未来喝酒的一个趋向。不缺市场,且具有前景,中低度酒自然也不会被放弃。


02有利于白酒在国外的推广

其次,白酒之所以要推广低度化,还有就是因为想要跟国际接轨,将白酒推广出去。威士忌、白兰地等风靡全球的蒸馏酒,其度数都为37~43度之间。而白酒近些年虽然在不懈推广低度化,且将高度酒的上限调至了60度,而低度酒的下限调至了25度,但平均酒度仍然在43度左右,相较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而高度数实际上是不利于白酒的出口,走向世界的。平时喝伏特加、威士忌、白兰地等度数在40度左右的蒸馏酒时,需要往里面加冰、加其它饮料等进行混搭饮用的外国人,在面对酒精度高、酒味浓重、口感较为辛辣的高度白酒时,肯定是喝不惯的,且会觉得难喝,自然也就难以打开国外市场。而中低度的白酒由于经过降度处理,口感更为柔顺,在一众的蒸馏酒中更具有竞争力。


03迎合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如今年轻一代的80、90甚至00后正在逐渐成为白酒的主要消费人群,且饮酒的女性也逐渐增加。而这些新一代的饮酒主力军,会更青睐于新鲜的事物,故此刺激性小、口感更好的中低度白酒、啤酒以及配制酒等会更受他们喜爱。中规中矩的高度白酒,是难以比得上酒体更为柔和、绵甜,且具有低醉酒度的中低度白酒。
正所谓“成也度数,败也度数”,现在43度的茅台相较于53度的茅台而言,主要是输在了度数上,较低的度数无法赋予它一定的收藏价值,就不会供不应求,不稀缺自然也就意味着它跟其它名酒一样,市场较为平淡。但是喝酒低度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故此43度的飞天茅台也并非一无是处,不仅能在当下帮助茅台占据更多的市场,且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可期。而且就目前大家对于茅台酒的需求看来,就算停产43度飞天也是无济于事,根本弥补不了这个需求。
只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存在即是合理的。经典的53度酱香酒固然有其吸引人之处,能给人更为真实的品酱酒体验。但43度酱香酒同样也能戳中一些人的需求,成为他们的心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