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陪伴,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如何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话题。中国古代就有三字经,弟子规等教育后代子孙的经典文献。

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惩罚和娇纵为什么对孩子都不好,并且不管用?怎样用既不惩罚又不娇纵的正面管教方法培养孩子受益终生的良好品质?如何用正面管教方法自动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值得学习和借鉴。

疫情当前,我们不能像白衣天使那样冲锋在前,但停课不停学,我们除了在家精心组织网络教学之外,其他能做的就是加强自身学习,同时陪伴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给国家添乱,也算是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吧。

通过阅读和反思,特别是这么多天陪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里,我才深深的认识到:陪伴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1

家有两孩儿,感谢党的好政策。老大15岁,今年六月就要初中毕业了。尤其记得13年前,我在偏僻的马家河教书,每两三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那时候没有手机和网络,与孩子见面接触的很少,孩子的头脑中,几乎没有爸爸的概念,有两次她都不让我睡在她和她妈妈的床上,真是可气又可笑。虽然那时也给她买了一些玩具作为礼物,但是通过那事之后,我才认识到:

陪伴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后来我就亲自带着孩子读书,读小学,读初中。每天陪着她一起早起,晚上陪着她一起做作业和跑步,陪着她聊天儿,谈班上的老师和同学的趣事。孩子健康成长,我们父女的关系也非常融洽。今年六月女儿即将参加中考,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考验。可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有学不能上,但停课不能停学,孩子在家通过手机和电脑进行学习,这尤其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在旁边进行陪伴和监管。爱玩是人的天性,孩子的自制力比成人差,所以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早起,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老二3岁了。虽然我仍在山区教书,但随着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我能每个星期回家了,虽然周末事情仍然很多,但我尽量抽出时间多多陪着孩子,陪他一起玩游戏,陪他一起看动画片。特别是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到学校去之后,儿子想我和他姐姐了,就拿起手机和我视频。虽然他还不识字,但是他却学会了和我视频。疫情严重,不能外出,只能居家隔离,不给国家添乱。

2

呆在家,好好陪伴小孩子,增进父子感情,那也是一件乐事。在冰娃与火娃的游戏里,我看到了一个三岁孩子的灵巧的双手和迅捷的反应。在我与他的配合当中,由于我的一次失误导致游戏失败,他给我来上一句:爸爸,你好笨哪!让人可气又可笑。而当我们成功完成一局的时候,孩子高兴的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让我们压抑的心里也高兴了许多。家是温馨的港湾。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物质的贫乏又算得了什么呢?

由于现在社会上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许多父母常常忙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逢年过节不是买礼物就是给太多的零用钱,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在身边,可是有许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好的物质条件对于孩子来说固然重要。但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往往很简单,就是能够陪他一起长大。曾有人对孩子的“培养”做了一个简短的阐释:培养,就是陪着养。世间任何职业角色都可被他人或机器替代,唯独父母角色是独一无二的。用心陪伴孩子成长,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对孩子生活习惯与个性特征的养成有关键作用,父母应该尽好呵护教育子女的责任,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整天为了生计四处奔忙,无暇照顾孩子,无暇陪伴孩子,所以把本该由父母完成的养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孩子也就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也有很多家长会说自己并没有那么多时间来陪孩子,想多挣点钱。说到底,真的一点时间都没有吗?其实,就像我们常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会有的。方式也并不局限于当面陪伴,语音通话,网络视频都是可取的。

3

董卿在《朗读者》中说:“陪伴也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而孩子对于父母陪伴的渴望,可能又是这个世界上最需要满足,最需要被温柔对待的一种。尤其在幼年时段,孩子是那么天真,开心与不开心的事都与你诉说,这时候你不花时间走进他们内心,对他们进行社会、学习等教育,那么等他们长大,便已来不及。所以无论再怎么忙碌,陪伴与沟通才是帮助孩子成长最好的方法。当和孩子坐下来共同学习、成长,分享生活的感动和乐趣,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关爱、智慧、希望、勇气和信心。

疫情当前,我们不能外出,所以还请和我一样宅在家里的父母们, 放下手机电视和个人其他兴趣爱好,多多陪伴孩子。请记住:陪伴,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文/汤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