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带娃,一边家务:中年女人的困境,从读书中走出


人一过30岁,普遍会有一种状态:伪忙碌

白天上班,一堆杂事从早忙到晚,客户群、家长群每天几百条消息等着回;

晚上回家,做饭洗碗、洗衣拖地、带娃写作业……上个厕所的间隙,都成了一种放松。

左手家务、右手孩子,现实每天都在身后挥舞着鞭子,我们一刻都不敢停。

可是,我们忙的越“充实”,反而越没了方向。

面对紧绷的生活,无心又无力。

有人说,忙字拆开来,其实就是心亡。

但也有人说:

“你之所以会忙到迷茫,就是因为一直在追求“有意义”,所以生活才会变得“没意义”,

除了“饭碗书”,真得多读一些“看似无用”的人文书,越早越好,

人生的方向和选择,其实都藏在里面了。”

这是老同学晴芳在经历10年风雨、看透生活之后,自己总结出的深刻感悟。

01

晴芳的起点不高,二本院校毕业后,就回了老家,做起了会计。

但刚干了1年,她就因为工作太琐碎,裸辞了

那时还年轻,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干起了房产销售,想着趁楼市火爆,应该能赚到钱。

但现实很骨感,一切从零开始,快到手的交易,经常能被同行抢走。

午夜回到出租屋,剩下的只有对自己的满腹质疑:“可能我就不适合干这行?

碰巧亲戚喊她一起做微商,卖中药减肥产品,看着亲戚朋友圈红红火火的订单,分外眼红的她,便一头扎了进去

苦撑了3年后,朋友圈里几乎拉不到啥新客户,压了不少货的她,不仅一分钱没赚到,最后还赔了10万块。

那年,她已经32岁了。

出去再找工作,钱少的她瞧不上,工资高的好岗位,她又够不着。

就这样陷入了事业瓶颈。

晴芳真的想不通,自己一直在努力探索更好的出路,为什么到最后,竟无路可走了?

直到一天夜里,心烦意乱的她,听到了白岩松正在推荐《道德经》。

他说:“我很庆幸,在三十七八岁的时候,遇到了《道德经》。

作为一本生命之书,我的人生困惑,原来老祖宗早就给出了答案。”

就这样, 晴芳走进了《道德经》的世界。

原来,2000年前的老子,竟是位职场高手,早就为世人总结了“3步人生心法”: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天都不能让狂风暴雨长久,更何况是人, 迷茫终会过去,遇事先别慌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知道的人,不会什么都知道,而是深耕一处,找到自己的价值;

时善能,动善时:要向水一样,随物成形,不错过好时机。

没有安心扎根的日子,就没有抓住机会的本事。

就这样,之后的晴芳,不再每日被焦虑缠身,综合自己的会计和销售经验,找准一条路,专心研究营销路径。

后面的一切真的就顺了。

现在的她,已经是一家教育公司的渠道销售总监,生活完全上升一个层次。

晴芳说,就像“浩劫余生,漂洋过海,终见陆地”一样,自己好像一下开窍了。

可能这,就是人文经典的妙处了吧。

以前听别人说“无用之用”,总是不懂什么意思。

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只要参透了,无用之用,就是大用。

02

所以也难怪,很多企业高管、名人大佬的办公桌上,除了实用技巧书,总少不了一些人文类。

马云看《道德经》,行商数十载,此书从未离身,他说, 古圣人完全能解读今天的人心

任正非看《失去的胜利》,用宏观思维看历史,既可以反思失败,又有助构建战略格局;

乔布斯读《活在当下》,“这本书改变了我和我的很多朋友。”

这之后,每次遇到问题,她都会去书里找答案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看清了,贤惠VS性感女人在现代社会不同的生存法则;

《我们仨》中,她明白了,杨绛钱钟书之所以能成为模范夫妻,不因为他们才子佳人天生一对,而是他们知道如何「互相管理」。

书有古今,但智慧没有古今。

我们现代生活里遇到问题,在古人那里,在文学作品里,都有解药。

让你失意时不缺安慰,困难时不缺帮手。

就是为了在你迷茫、无助、无路可走时,

能为你带去一丝精神启蒙

当你事业不顺时,教你当代职场的为人之术;

当你感情遇到危机时,点醒你婚姻中暗藏的处世之道;

当你整日在柴米油盐中苦熬时,指引你如何才能成为好命女人。

读书就是和高人一起交流,所以,它当然就会提拔的着你向上走。书读多了,如兰的气质,自然就从骨子里流淌出来了,而且也彻底活开了。

当你看过1000种活法后,怎么会不知道该怎么活。

这个假期,无论再忙,记得看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