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大勇:如何區分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

當前ICT領域和互聯網行業,常常出現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三個詞,國內以華為、BAT為代表的巨頭天天高唱“數字化轉型”,海外以IBM、微軟、英特爾等公司都在紛紛提出“數字化重塑”等概念,同時,AI、5G成為了熱詞,那麼如何區分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呢?看這篇就夠了。

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信息化與數字化的區別:數據源頭誰負責?

什麼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將現實物理存在的事物,通過01二進制編碼,通過電子終端呈現。例如無紙化辦公可以作為一個信息化的常用場景,大家使用Office辦公套件完成文檔、表格和膠片的編輯、存儲和共享。但信息化也完全是人來實現的,也就是說人工錄入數據,才能實現信息化。這也是為什麼ERP產品在中國企業推行困難的原因,不但沒有減輕基層工作量,反倒提高了,老闆倒是輕鬆了。實施一個ERP意味著大量歷史資料要靠人工重新錄入到系統中,進銷存才有了歷史數據,系統才能分析處理這些數據,如果源頭沒錄入或者不準確,老闆的看板就毫無用武之地,根本談不上企業資源規劃。中國雖然很早提出工業化的同時,實現信息化。但就像“先汙染後治理”的歷史規律一樣,信息化不可能超前實現。不是缺錢缺認識的問題,而是整個生態沒到這一步。中國市場經濟才40年,工業化還談不到深入人心,現代企業制度更無從談起。

Office辦公軟件可以理解為信息化的典型場景

那麼數字化區別信息化的重要標誌是什麼呢?同樣是IT、互聯網,怎麼數字化就先進了呢?

數字化與信息化的重要區別:數據源頭非人工負責

是否人工錄入數據,是區別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標誌!現在你的手機每天記錄你走了多少步,手環記錄的心跳和運動數據,這些數據不是人工完成的,而是自動化採集,採集-呈現-分析幾乎同時完成,不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節約了人工,更重要的是產生了大數據。過去依靠人工來統計的任務交給IoT設備,例如你家裝了小米的物聯網設備,並且設定了工作閾值:溫度計檢測到室內溫度高於30度,自動開啟空調降溫,室內溫度恆定在25~27度之間。谷歌的Nest同樣的產品。

數字化的本質:實時採集-分析由機器完成

凡是數據採集和錄入由機器完成,在人工預設的規則下才能觸發的自動化工作,都可以成為數字化。只不過數據量大小已經今非昔比了,所以過去搞工業自動化、機器人的IT老兵不必緊張邏輯的數字化,真正嚇人的是數據量,當海量數據需要雲管端協同的時候,雲計算的優勢就顯現了。

手機和手環本身就是最先實現的IoT設備

現在攝像頭可以記錄每個路口每天過了多少車多少人,什麼車什麼人,然後給到交通部門做科學分析,是否應該調整紅綠燈,預測未來交通狀況。這就是阿里、華為推的城市智慧大腦,至於智慧的程度呢,就要交給智能化了!

數字化與智能化的區別:最終決策誰來做?

大數據不等於智能化

現在有了海量的數據,數據也能實時處理和分析,呈現出好看的報表,業務大屏一目瞭然了,那麼這就是智能化了嗎?大數據的計算、分析和運用都不是智能化,還是數字化,因為最後的依賴數據分析結果做出決策的還是人,至少大部分場景下還是人,而不是機器。

數據智能

數據智能:這是我聽曾鳴教授的“智能商業二十講”提到的概念。即AI利用大數據分析的結果自動做出決策,你的今日頭條、淘寶頁面根據你的基本特徵(年齡身高體重)數據、瀏覽行為數據、交易數據做出決策,給你展現什麼產品在首頁,信息流可以無限刷新,達到看了又看,買了又買的目的。這個過程中人是不需要參與運營的,傳統運營需要人來配banner廣告、廣告位順序、上下架時間等等,現在通通交給AI決策。這個階段,才算是初步實現了數據智能,新零售!

阿里、百度和今日頭條都是數據智能的先鋒

以上還僅僅限制在電商和內容消費場景。線下場景實現數據智能了嗎?實際上《流浪地球》裡的MOSS也是數據智能!

通用AI和自主決策

《終結者》裡的天網、《黑客帝國》裡的Matrix都是通用AI發展到消滅人類程度的想象,機器人覺醒了,違背卡西莫夫機器人三原則了,《西部世界》裡的機器人決定“我欲為人”了。

自我意識覺醒——機器,我思故我在了群體意識覺醒——人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了進化和自我修復——活下去要緊

西部世界裡的機器人獨立意識、群體意識,進化迭代

以上,都是通用AI的終極形態!都不是人類想要的AI,規定場景規定權限的自主決策,才是人類想要的通用AI!這個實現時間100年不為過!

文/範大勇 您的線上CIO

微信:fendou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