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就泄露账单事件向池子道歉,但这背后真没那么简单

编者按:在昨日脱口秀演员池子在社交平台上炮轰中信银行泄露个人用户账单后,中信银行于今日做出回应,首先向池子道歉,同时对中信银行支行员工予以处分,支行行长予以撤职!但中信银行这样的举动仍然很难平息众怒,客户的隐私几乎是最后一道防线,而中信并没有守住这样的底线,按照简单模型推论,这样事情在中信银行内部此前还时有发生,这几乎是公信力大的坍塌,对于其他中信银行的用户而言,他们的隐私并不比池子高多少!



中信银行的解决方案显然没抓住重点

从目前的的发展趋势来看,中信银行违规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且后续如果池子一方选择报警,那么支行员工乃至于支行行长,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可以说处分包括撤职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很难让人相信此后中信银行会彻底杜绝这种行为,尤其是在池子询问银行工作人员过程中,中信银行表示这是为了配合大客户的行为,这里面的隐患就相当多了!

当然,熟悉银行业务的用户显然清楚,大客户对于银行而言,的确是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但普通用户才是银行业务的上限,大客户能够最短时间为银行带来存储金额,大额流水,但失去了市场的银行,能够仅靠大客户活下去,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忌惮大客户,就选择出卖普通用户的隐私,这其实与职业道德已经脱离关系,是赤裸裸的犯罪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界的从业人员透露,中信银行此举其实已经坐实了罪名,更为可怕的是,我们很难想象,在中信银行其他支行,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的隐私是否还能够相信银行这一类的企业机构,普通用户又如何能够保障自己的权利,最不济也要在发生问题时,能够有效追责,要求赔偿损失。

但中信银行的回复显然是避重就轻,无论是涉事员工还是支行行长,在这件问题上本来就难辞其咎,中信银行对于这件事情首先要做一个定性,那就是这是违法行为,而不是违规!



中信银行的公信力还能否挽回?

此次池子看似轻描淡写的谈到中信银行泄露隐私事件,但其实对整个中信银行的公信力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无论今后在任何时候想起中信银行,可能都与此次泄露用户隐私有关,中信银行给予所有人的印象都成为了突破底线,做违法违规的事情,信用卡业务包括存储等,都将受到明显的冲击,这种冲击甚至只能通过时间慢慢的回复!

所谓人无信则不立,对于银行来说更是如此,掌管着用户最重要的财富,也就有了守护用户财富数据的责任,这种底线是万万不能突破的!而中信银行仅仅以配合大客户需求,就轻而易举的做出了疑似违法的事情,这让用户感到的是后怕,就像当年陈友谅和朱元璋争天下的时候,当陈友谅连自己的亲密好友都能杀之,也就难怪将帅从此不一心,对于中信银行的客户而言,谁能保证自己拥有比池子还大的话语权!



对于中信银行而言,在这个年份碰上这样的大事,也算是时运不济,本身相比于其他五大行就要差太多,甚至相比于招商银行也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此次事件将会成为一个导火索,引起中信银行的快速衰退,至少也永久会失去一部分用户,在中国乃至世界,银行这种业务,用户的可选择性太多了。

隐私问题何时能够在中国成为一个严肃的话题?

一直以来,在中国的传统商业领域亦或是新兴的互联网行业,用户的隐私数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这也催生出了相当一部分敢越雷池一步的企业,厂商以及软件产品,此前腾讯QQ刚刚因为涉及到删除用户文件,违背安卓规范,而被全网讨伐,此次中信银行相比于腾讯QQ,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让我们更加期待有完善的管理办法包括更完整的法律条文,来保护用户的隐私。

但这一条路必定任重而道远,而从目前媒体所爆料出的,四五千元即可查看用户的资金账户流水,中信银行的案例只不过是被曝出的冰山一角,整个信息利益链条早已经存在了很久,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在于大多数用户对于隐私甚至没有完整的认知,也并不会因为这样的问题和相关银行等机构付诸公堂,也正是因为违规违法如此容易又不容易被发现,才导致了一条完整且严密的利益线条!



所以,此次我们其实支持池子起诉中信银行,让其受到法律制裁的过程之中,也能够通过池子本人的影响力,向整个社会来普及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传统经济领域,窃取或者随意泄露用户数据隐私的行为,都应该得到法律的制裁,而这也必定会触及某些既得利益者的生存,所遭受 的阻力将会持续加大,甚至是出现更加隐秘的利益链条。

但无可论如何,保护隐私,尤其是个人数据早都应该普及到每个人的潜意识中,曾经有互联网大佬表示,在互联网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裸奔。在今时今日,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之中,保护隐私都应该成为一个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