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艺术家!她是“孙悟空”用筋斗云也跑不赢的车迟国王后

春晚舞台上的王者:1岁登台,15岁成角,得了绝症却拒绝治疗的"普通老百姓"

前两天是赵丽蓉老师逝世20周年的日子,赵老师去世多年之后我才知道《西游记》车迟国那集的王后就是赵奶奶演的。后来采访和她搭档的演员说,赵奶奶不识字,所有台词是他们帮着念的,然后赵奶奶一字一字背下来。那就是我对赵老师的第一印象了。

很多人都还记得在1996年小品《打工奇遇》中,赵丽蓉曾经用毛笔一挥而就写下"货真价实"四个大字,其实从小在戏班长大的她根本没上过学,更没有任何书法功底,那是她苦练半个月硬练出来的。

那时候的赵丽蓉已经68岁,而她第一次登台是多大呢?

赵丽蓉在家排行老八,两个哥哥五个姐姐,大多是评剧演员。1岁多的时候,台前的很多演员经常从后台把她抱到前台,不为别的,演员喜欢她,就喜欢让这个小朋友见观众。小孩子常常见不得许多人,人一多了害羞就爱哭,赵丽蓉小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很神奇的是,她小时候每次一见观众就咯咯笑,观众看她讨人喜欢,也都跟着笑。

1928年3月,赵丽蓉就出生在宝鸡,小名"老爱"。曾经还是对舞台陌生的小女生,四五岁就守在侧幕条看戏,六岁登台演戏里的童儿,舞台经验越来越多。

最早的十几年里,小姑娘都一直被叫大家叫老爱,直到12岁,同样唱评剧的姐姐给她起了一个名字:赵丽蓉。

旧社会学艺非常艰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是假话。为了练就一副好嗓子,赵丽蓉经常到冰窟附近吊嗓儿。1943年,15岁的赵丽蓉在张家口庆丰戏院正式登台唱戏,开始小有名气。

1953年那会,她才进入中国评剧院工作。之后赵老师沉寂过一段时间,再次被人提起就是1996年春晚小品《打工奇遇》中,赵丽蓉曾经用毛笔一挥而就写下"货真价实"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是真的感动了很多观众,因为大家都知道,其实从小在戏班长大的她根本没上过学,更没有任何书法功底,那是她苦练半个月硬练出来的。

对比如今网络段子炒冷饭的春晚小品,赵老从不讲那些生硬的段子,玩那些花里胡哨的喜剧技巧让你笑。她以唐山老太太的形象出场,一亮相小品就成了一半。她让你笑得那自然、舒服、一点也不勉强。忘不了慈禧太后敬酒,忘不了麻辣鸡丝搞包装,更忘不了《我心永恒》的绝响。

论表演,她曾是舞台上的王者

赵老的表演非常具有生活气息,并不是土,而是很容易产生代入感。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陈佩斯和朱时茂的搭档,陈佩斯是一等一的小品天才,他的表演一举手一抬足都充满了喜剧效果,本身的光头形象就容易营造起一种轻松的氛围,一看就乐,但我还是要说,看他的表演,你还是觉得是在欣赏一部优秀的作品,自己是局外人。

赵老师不同,赵老师的口音,娓娓道来的陈述方式和小品里贴近真人的角色,让我感觉就是奶奶在对我絮叨着家长里短,我总觉得我也是剧中的一部分,是人民警察中那个小孙子,马上要下课就能看到来接我的赵奶奶。二者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在年幼的我心中,奶奶总比电视里的演员亲得多。

赵老吐字清晰言语平实,并不像本山大叔那样经常搬出一个个近似排比的句子,几乎所有台词都是生活化的平时我们能随意说出口的,表演不像陈佩斯那般浮夸(褒义词),但作文"最难不过明白如话",表演到了不用过分的动作加成的地步,可谓大成。

1991年,已经凭借小品迅速走红的赵丽蓉在《过年》中扮演"母亲",并一举获得该年度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这件事情给她带来了5000块的奖金,很大一笔钱了。当那笔数额"巨大"奖金递到她手上时,赵老还在自语般地说:"这不是闹着玩儿,哄我吧?"

论敬业,她病重仍坚持上台,呈现了最好的表演

赵老师敬业,对自己要求严格,又乐于提携后进,跟她合作既敬且亲。我看过的大部分赵老作品中,她已经是《人民警察》里被问及年龄时的回答那般"哪啊,六十多了",但在出演《中国武术》时,赵老表演武术确实精神抖擞一板一眼很到位,正如台词"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

在唱《我心永恒》时手臂张开的弧度非常大,而更为经典的自然是《如此包装》里最后那段舞蹈,收的那下赵老师膝盖撑不住了被迫跪地随后又抬起来手斜向上举完成了动作,最初不知道赵老师膝盖患疾多年还以为是为了增加舞台效果,后来赵老去世看巩汉林节目中的回忆才知道赵老是用多大的毅力完成了动作。

为了拍《过年》,赵丽蓉"伤痕累累"。东北的寒冬,使她原本的骨质增生更加严重,为拍戏从早冻到晚是常有的事。旧病更重,又添新病,就为了拍那场"裸戏"——拔火罐。老太太病了一场,落下了气管炎的根儿,只要感冒,就连咳带喘接不上气。

1992年,赵丽蓉又捧得第十五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大奖。不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小品,她认真的劲头都足以让人敬畏。

有一场晚上七点钟开始的演出,赵丽蓉四点钟就把妆化好了。当时金珠(巩汉林爱人)还劝她:"赵妈您这么大岁数,还早着呢,您睡一觉"。赵丽蓉说不能动,头发做好了,就不能动。她说,跟舞台和观众打了一辈子交道,她最知道不能伤了观众的心。

赵奶奶的小品《如此包装》里面有一段赵奶奶形容自己嗓子好的时候,一忘形坐在桌子上一盘腿,她下来的时候是金珠搀着的,这个动作一般人在看的时候不会多想,后来采访时,(去世以后),巩老师哭着说,赵妈那时已经很容易腿软,我爱人扶着她下来,我们心其实都提着,怕出状况。另外最后跳舞的那段,赵奶奶跳完以后跪在地上,其实本来不是跪着的,只是她那会病的已经很严重了,站不住了。

1999年2月15日,她表演了自己在春晚的最后一个小品

晚会开始时,赵老师胸部感到剧痛难忍,连吃几次止痛药也无济于事。她怕演不了小品,对不起观众,就请一个演员给他儿子打电话,接来为她治病的医生给她打止痛针。

赵老一出场,迎面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她换了一个人,完全不像是重病缠身。她说了几句带有唐山味的英语,还唱了《泰坦尼克》主题曲,博得阵阵掌声。

谁曾想,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是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为广大观众做的告别演出。后来,这个演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医院度过的,直到2000年7月她与世长辞,把人间的笑声带去了天堂。

据赵老的大儿子盛大鸣回忆,在最后的日子里,赵老体重只剩下70多斤,吃不下饭,却必须服用各种药物。她给各种药都编了外号,想要喷雾式的"喘乐宁",就问:"我的'小喷气儿'呢?"

二十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如今我端菜时,还偶尔唱上一句"你看这道菜,它叫群英荟萃。收您老八十,一点都不贵"。除此之外,"司马光砸光"以及"麻辣鸡丝"甚至不知不觉成为了口头禅。看到电视上跳探戈,第一反应还是那一句"探戈,就是蹚着蹚着走"。

排练《母亲的心》时,剧组跟赵老提出,是不是换个演员。他们的理由是"是不是巩汉林(当时还是新人)大家不太认识,太弱"。赵老立即否定了这个建议,她说:"人家是咱请来的年轻演员,好容易有这样一次机会,你让人家回去,家里面都知道了,那他回去怎么办?"

而在赵老生命垂危,眼见着人就要撑不住的时候,这个善良的老人依旧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赵老的儿子盛谦曾说:"妈妈生前在466医院、人民医院等许多医院都看过病。但是由于这种病是绝症,所以妈妈坚持不要治疗,回到家中。家里人请来医生为她治疗,她还怕自己吃了药不好,耽误人家的名气"。

即便在病中,赵老,这个善良且通透的老人也始终传递着幽默。洗澡前,她会对儿子说:"你们先出去会儿,我要耍大刀了"。她一生随和,对戏迷和粉丝的签名拍照要求,总是有求必应,绝不含糊。

她说:"咱们老艺人有个准则,叫做能耐大值钱,架子大不值钱。自己有点成就,是观众给的,满招损,谦得益。这句话我记一辈子"。拿下金鸡影后,接受采访时,赵丽蓉还表示虽然她演的是主角,可她是普通演员。荣誉是大家的,报道里不要只写她。

在2000年7月17日,赵丽蓉穿上自己缝制的寿衣,嘴里说:"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