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乳腺癌治疗解析,最凶乳腺癌在慢慢变乖

众所周知,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大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5%左右,因其

侵袭性强,复发率比较高,预后较差,一直都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越来越丰富,今天,互助君就带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01 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现状

目前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一样,外科手术仍是其局部治疗的首选方案。而且保乳手术和全乳房手术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因此,在符合保乳手术指征的三阴性乳腺癌中,保乳手术是最手术方式。

图片来源:摄图网

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缺少ER、PR和Her-2的表达,内分泌治疗和传统的靶向治疗效果欠佳,化疗目前是三阴性乳腺癌全身治疗的常用选择,但副作用明显,部分患者无法耐受。

而且患者一旦发生化疗药物耐药,肿瘤很可能会迅速复发和转移。因此,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成为了一道世界性难题。

02 三阴性乳腺癌的最新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之路是阻碍重重,但目前已经逐渐的进入了快车道,特别是进入2020年后,疫情也没有阻挡研究的进展,年会召开、免疫联合、新药上市,三阴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正在慢慢到来。

1、「节拍化疗」带来惊喜

节拍化疗(metronomic chemotherapy)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模式,通过采取相对低剂量(常规剂量的1/10~1/3)、不间断或高频度(每周1~3次)持续应用的方式,使药物能够长时间维持在相对较低但有效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在延长疾病控制时间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在5月份召开的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曦教授口头报告了SYSUCC-001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标准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维持治疗可显著改善5年DFS(无病生存率)。

图片来源:摄图网

SYSUCC-001研究(NCT01112826)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旨在比较“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标准治疗后进行或不进行卡培他滨节拍维持化疗”疗效和安全性的III期临床研究。

令人惊喜的是,在随访5年后,研究组的5年DFS较对照组提高10%,患者相对复发风险降低37%

该研究结果为改善三阴性乳腺癌不良预后提供有价值的证据,在未来有可能改变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策略。

2.免疫联合化疗或可用于早期三阴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6月18日,罗氏宣布PD-L1单抗Tecentriq(阿替利珠单抗,商品名:泰圣奇)联合化疗在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3期研究IMpassion031中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主要终点。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Tecentriq组合疗法作为新辅助治疗(手术前)的患者中,无论PD-L1表达如何,在手术时肿瘤组织变小甚至消失的情况更多见。

这样的结果给早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也更加肯定了新辅助治疗的作用和地位。

早在去年3月份,FDA就已经批准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Abraxane(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PD-L1阳性的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乳腺癌

3、首个TROP-2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疗法Trodelvy在美国上市

4月22日,美国FDA批准了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Trodelvy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2种疗法的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成人患者。

这是FDA批准的首个治疗三阴乳腺癌的抗体偶联药物(ADC),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的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

图片来源:摄图网

Trodelvy是一款由靶向 Trop-2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的抗体与化疗药物伊利替康的活性代谢物SN-38连接构成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它能通过与TROP-2蛋白结合,将化疗药物伊利替康的活性代谢物递送到癌细胞内部。

这种设计巧妙的智能药物,还能够将药物递送到不表达 Trop-2 的肿瘤细胞附近,从而降低以往系统性给药所带来的毒性作用。据悉该药在我国的临床试验已获批,也期待尽快的开展临床试验!

03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国方案”

中国的乳腺癌人口众多,适用于国内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也是大家共同期盼的,在三阴乳腺癌标准的蒽环类+紫杉类术后辅助化疗中,加入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就是被大家誉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中国方案”。今年4月份,该方案也正式在全球肿瘤学顶尖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在线发表。

在该方案中,邵志敏教授团队在传统化疗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的辅助化疗方案,使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至86.3%,有效降低复发风险41%,降低34%的事件风险,极大地改善了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项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国方案”,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极大提高了该亚型患者的预后,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的“中国方案”,必将为临床带来新的选择和希望。未来有望写入治疗指南,成为全球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标准方案。

04 未来——三阴乳腺癌还有无限可能

01 “分类治疗”改变治疗格局

乳腺癌的整体治疗格局早已经进入分子分型时代,三阴性乳腺癌也分出了不同的亚型,亚组分型下的靶向精准治疗将是未来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邵志敏教授团队历时五年,根据表面蛋白的不同特征,将三阴性乳腺癌分为4个不同的亚型:腔面雄激素受体型(LAR)、基底样免疫抑制型(BLIS)、免疫调节型(IM)、间质型(ME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复旦分型”。

每种分型有着不同的病理特征、不同的靶点及不同的临床治疗策略。比如:

1、LAR型常出现于老年三阴性乳腺癌,存在较多的HER2突变比例,除了常规化疗外可用抗HER2或CDK4/6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

2、BLIS型患者有BRCA1/2突变、HRD(同源重组缺陷)评分较高,可用PARP抑制剂或铂类化疗;

3、IM型患者对PD-1/PD-L1免疫治疗较敏感;

4、MES型患者的特征较少,预后较差,可以考虑抗肿瘤干细胞作为治疗策略。

随着对三阴性乳腺癌异质性认识的逐步深入,通过个体化治疗改善预后将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02 免疫治疗

因为三阴性乳腺癌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相比具有更高的肿瘤突变负荷、更多的T淋巴细胞浸润、以及比率更高的PD-L1阳性表达,这些特征会使得它对PD-1/PD-1抑制剂治疗更加敏感,更适合免疫治疗。

此外,我们也更需要更多免疫治疗和其他治疗联合的探索,除了上文提到的联合化疗,目前也有一些专家正在进行联合放疗的研究,包括对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联合和奥拉帕利的研究等,这些不同的联合将会为免疫治疗的应用的范围提供更多的选择,使免疫治疗的未来更加广阔。

图片来源:摄图网

诚然,尽管已有诸多进步,三阴性乳腺癌仍有太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发现。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给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更多的希望和光明!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文献:

[1] Grobmyer SR, Djohan R. Comments on "Primary tumor location predicts the site of local relapse after nipple-areola complex(NAC) sparing mastectomy" by Cont.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7;166(1):323-324.

[2] LI J, YU K, PANG D, et al. 2020. Adjuvant Capecitabine With Docetaxel and Cyclophosphamide Plus Epirubicin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BCSG010): An Open-Label, Randomized, Multicenter, Phase III Tri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J]: JCO.19.02474.

[3] Goto W, Kashiwagi S, Takada K, et al. Significance of intrinsic breast cancer subtypes on the long-term prognosi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J Transl Med. 2018(16):307.

[4] Roche’s Tecentriq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including Abraxane) meets primary endpoint of improved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regardless of PD-L1 status, as initial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 Retrieved 2020-06-18, from https://www.roche.com/media/releases/med-cor-2020-06-18.htm

[5] Hurley J, ReisI M, Rodgers SE, et al. The use of neoadjuvant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that is triple negativ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44 patient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3;138(3):783-794.

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