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谈系列2:眼红对手,印度也推出“鹰眼”卡车炮

印度巴勒特锻造公司(BHARAT FORGE) 研制的“大鹏金翅鸟 105“(Garuda 105)型卡车炮,该炮将一门37倍径的105毫米口径印度野战炮(IFG)——英国 L13 105毫米牵引火炮的印度仿制版——安装在TATA 715型卡车底盘上,火炮采用了“前冲击发”的软后座技术,可以减少70%的后座力。

该技术由美国曼德斯集团(Mandus Group)研发,炮架上有带复进制动器的前冲机,复进和前冲是两个动作,前冲/后座超卡前冲机就切换工况,抵消炮膛合力全冲量的是炮身前向动量,从而减小传到炮架上的后坐力,曼德斯利用该技术研制了采用悍马军车底盘的105毫米口径“鹰眼”软后座榴弹炮,不过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美军认为该系统还不成熟,也没有经过实战检验,因此并不感兴趣,所以曼德斯专攻海外市场。

除了这款105毫米口径的“鹰眼”软后座榴弹炮,印度TATA公司还研发了一款最新型155毫米车载榴弹炮。这实际上都是在对标PLC161型122毫米卡车炮以及PLC181型155毫米卡车炮。火炮是战争之神,在战争中造成伤亡最大的不是子弹而是火炮。火炮依然是双方交战中主要的火力输出方式,因此印度军方的Garuda 105型卡车炮背负了极大的使命。

实际上,PCL-181型车载榴弹炮虽然也是半自动装弹机,但是由于其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比较强,而且打通了数据链传输系统,因此完全考验做到打了就走。在友军单位发现目标后,及时收到数据链传输过来的目标信息,然后预加载阵地参数,接下来就可以做到打完就撤。打一炮换一个地方,提高生存的概率。印度Garuda 105卡车炮目前还么有听说装备数据链传输系统,美国曼德斯公司实际上给印度提升了购买的门槛,背后就是利用了眼红PLC181火炮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