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就地就业|村里新开口罩厂,50岁的她一天能挣150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可今年50岁的郭红梅,今年春节后比往年晚干活两个月,却在家门口遇到一份好工作,挣钱还不比原来少。

郭红梅,是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郭庄村人。春节前,她在济南市城区一家肉串加工厂打工,每天5:30准时出门,坐着同村人的面包车,七八个人着急忙慌7点才能赶到肉串厂,19:00下班再回家。天天3个多小时在路上,她觉得自己都歇不过来。

春节后,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不能再到济南市区打工,郭红梅时常在手机上浏览用工信息,其中,“美哉孝里”——当地镇政府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是她最常看的地方。3月底,在这个公众号上,她看到一则消息,《没技术,想挣钱?来孝里依帆;有技术,走高端,就去中星众安》。点击进去,有图,有电话,有待遇,清楚明白。

获取视频信息失败

“咱村东原来那个服装厂,现在上了口罩,没技术也能去。”郭红梅兴奋地告诉了同村原来一起打工的赵继霞。当天,郭红梅打了招工电话,隔了一天,4月2日,和赵继霞一起正式上班,成为口罩生产线上的点焊工。工资计件,每天统计,郭红梅一天能挣150元左右。

郭红梅在口罩生产线上。

“现在多方便,挣钱也不比原来少。”4月11日,郭红梅知足地说:“7:30上班,我7:15出门,时间都很富裕。”

“哒哒,哒哒……”记者看到,车间内规律的点焊声此起彼伏,10多个工人都低着头各自干活儿。打片,剪带,点焊,检测,包装,出厂,生产线上每个环节井然有序。生产厂长薛云腾介绍,口罩生产线黑白两班40多个工人,大部分来自周边马庄、郭庄、石岗、东张等村,最远的也就10多里地。

总经理张军(右)每天都到车间转转。

郭红梅所在口罩生产线,开工刚刚10天,每天生产口罩10万片,系山东依帆盛业服饰(以下简称“依帆服饰”)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该厂衬衫加工车间的30多名工人,也大多来自周边村庄。

山东依帆盛业服饰有限公司缝制车间。

“我们公司复产、扩产,当地政府帮了不少忙。”总经理张军对记者说:“不仅帮我们招工,现在还在帮我们协调紧缺的生产原料。”

据了解,2月份以来,孝里镇党委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在镇党委书记马雍带领下,挨个走访了包括依帆服饰在内的10多家企业,详细了解复工准备及存在的困难。镇党委政府连续三次召开复产复产协调会,召集相关部门当面与企业对接,解决资金、用工、防疫、运输、厂房等困难。为解决用工困难,除了联系劳务公司,政府工作人员还深入到企业,拍照,拍视频,详细了解用工需求,精心编发用工信息,在美哉孝里公众号上滚动连续推出。据不完全统计,像郭红梅一样,仅通过美哉孝里公众号到依帆服饰、捷盛锅炉、郎氏虫业等当地企业工作的就有近200人。

孝里镇党委书记马雍(右)到车间了解企业需求。

当地政府营造的生产环境,让张军等企业家放心。大学毕业后20多年,张军一直在北京、河北沧州等地从事服装生产,2017年回到老家创办了依帆服饰。他打算,北京那边的服装厂就不再开工了,在老家再开一条口罩生产线,把主要精力放在老家孝里。

农村大众报记者 魏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