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伟:中国CNC数控雕刻木梳第一人

从一个大学毕业、懵懵懂懂的毛头小子,到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临颍县一心工艺品厂总经理陈庆伟用他的艰苦拼搏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特别是利用现代的CNC雕刻运用到木梳上代替手工雕刻,成为中国CNC数控雕刻木梳第一人。

缕缕青丝绵绵意,寸寸相思密密梳。从古至今,梳子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祈愿。随着社会的发展,手工木梳行业正逐渐退出市场,掌握制作木梳手艺的人越来越少,陈庆伟就是其中一个。

每个工具刀的斜度都不一样,有的是勾线的,有的是铲平的,都不一样。雕刻刀非常的锋利,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刀刃一定要向外。虽然是这样,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还避免不了会伤到手,我手上的很多伤疤都是当时学的时候留下的。

完整的木材,经过制胚、画图、开齿、雕花等26道精细流程,一把细腻柔滑、图案精美的雕刻木梳便呈现在眼前。

临颍县一心工艺品厂总经理陈庆伟说:“传统的制梳工艺比较繁琐,想要把这把梳子做好,需要花费你一天的时间,坐在那里才能把这个梳子做好做精,需要的是耐心,需要的是一种毅力。”

临颍陈氏木梳制作技艺传承已有100余年,在当地颇有名气。但是,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况,为保护和挽救这一文化载体,2006年大学毕业后,陈庆伟选择回到家乡临颍,从祖父辈中接过传承传统技艺的接力棒,创办了自己的木梳加工厂临颍县一心工艺品厂。

陈庆伟说:“我们用一心这个作为商标,是想一心一意把这种传统的木梳行业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企业要发展,必须有过硬的产品,为了寻找制造优良木梳的方法,陈庆伟先后到山东、重庆、安徽等木梳主要产地进行学习,在考察中,陈庆伟发现,现代的CNC数控雕刻已经成功运用到古典家具生产中,那数控雕刻能不能和传统的木梳制作工艺结合到一起呢?陈庆伟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陈庆伟说:“梳子面是一个斜面,如何把图案更好的碉刻到梳子上,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因为人家南方做家具的和我们的材料不太一样,如何让这种材料如何更好的固定和批量生产,是最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为此,陈庆伟自学了数控编程技术,带领几个技艺精湛的师傅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终于将数控雕刻引入到木梳制作中,结束了几千年来雕刻梳只能依靠手工雕刻的历史,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使木梳生产更加标准化。先后荣获国家专利四项,陈庆伟也被木梳行业内誉为“中国木梳雕刻第一人”。

陈庆伟说:“原来一把梳子需要经过雕刻师傅一天的时间,现在一台机器一天都可以生产十多把二三十吧,后来有购置了新机器,把规模扩大了起来。”

在陈庆伟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为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陈庆伟创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收本地的贫困户,让他们实现就近就业。

临颍县一心工艺品厂某员工说:“我是我村的贫困户,跟着陈庆伟干活,我已经脱贫了。感谢陈庆伟的帮助支持。”

十载春秋更替,几度春华秋实。陈庆伟坚守着木梳制造业,把它作为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以“平凡”的匠心创作出一批批具有鲜明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

陈庆伟说:“我觉得传承这种文化传统的技艺传承的是一个时代,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如果这种传统的技艺不更新的情况下,这种记忆就会容易被社会淘汰。所以我们在传承精神的同时,一定要创新,这样才能把出线们留下的传家宝,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采编:刘佳

编辑 | 张健雅

审校 | 赵晓培

监制 | 梁占杰 张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