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为什么?曾经的富裕老人,如今却被迫向子女“讨要生活费”

导语

80岁的王大爷和老伴,两位老人独自居住老家、生活全靠自理,由于没有生活来源,而且子女不管不顾,老人被逼得将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告上法庭,要向他们讨要生活费,让他们履行赡养义务。


可是乡亲们对此事表示惊讶,在他们眼里,这对老人的家境是很富裕的。

年轻的时候,王大爷很有生意头脑又很吃苦能干,率先在镇上盖了一栋三层楼房,既有四套住房又有三个门面,其租金收入可观。而且后来还在市区有了两套房子。

可见两老的经济实力非常雄厚了,怎么可能会缺钱呢?

乡亲们还说,以前他们家里不仅富裕,而且家庭关系还很和睦。

那为什么两位老人既不缺钱,子女又孝顺,如今却会因为没生活费、子女不孝而闹上了法庭呢?


01两难抉择

王大爷的小儿子成家后,就和老婆搬到了市区里的一套房子居住,同时,也把两位老人接过去一块住了。

大家都以为老人在城市里过得很顺心,可是,就在三年前,两老就悄悄地搬回了老家的老房子,生活十分清贫,环境非常艰苦。

本来跟儿子说好了,每月给自己打500元的生活费,可是几个月前,儿子突然连这点生活费都不给了,两老彻底绝望了。

老人向众人哭诉,

儿子分得了他的房子和家产,拿走了他的全部财产,如今却把他赶出了家门。


为什么老人被“赶”回了老家,儿子的解释是老人主动离开的。

前不久,自己的老婆在街上被几个姐姐打了。

儿子很气愤,要求老人在自己和几个女儿之间作出选择:要么留下来跟儿子度过下半辈子,断绝和女儿的一切来往;要么从这儿搬走,以后就跟几个女儿过日子。

在这样尴尬的氛围中还怎么住得下去?

面对两难的抉择,老人在无奈之下搬离了儿子家,也不好意思去找女儿们,只有悄然回到老家,谁也不麻烦。


02后悔当初

说到小儿子和几个女儿的恶劣关系,也正是在分家产之后改变的。而两位老人落得这般境遇,也正是由这场分家产事件导致的。

对此,两位老人更是老泪纵横,悔恨不已。

农村的固有思想,就是家业由男子继承,也由男子赡养老人。

更何况小儿子又是两老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王大爷把一切生意和家产都交给了儿子,也将自己的晚年命运一起交给了儿子。

儿子分得了家产之后,对几个姐姐完全不放在眼里,嚣张的气焰让几个姐姐很是气愤和失望,再也不打算与他们家来往。

至于打他老婆,也是因为他老婆在背后说了些难听的话,一时气下忍不住才动的手。

就这样,家境富裕?家庭和睦?一切都已过去,烟消云散。


两老原以为儿子就是他们今后生活的唯一依靠,谁能想到如今的儿子居然翻脸不认人靠不住了。

幸好,两老还给自己留了一套老家的房,这也是他们为自己准备度过晚年的唯一落脚之地。

这三年来,看到儿子的冷漠,如今的两位老人突然意识到,曾经对女儿们在生活上的只养不教、在家产上的一分不给,真是对不住几个女儿


03财产与赡养

这个纠结的家庭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社会上老人赡养问题的一个缩影

在很多老人的传统观念里,不管是财产继承还是赡养责任,往往都要放在了儿子身上,从而忽视了女儿的权利和义务。

对于女儿,或许对父母有过不满,甚至怨恨父母教育有偏有倚,财产分配不公。

对于儿子,受到父母的思想影响,让他产生了一种不合理的侵占思想。在他的固有思想里,也许他就认为,父母的一切就应该是他的,所以他一步也不退让。

其实,父母有权利任意分配自己的财产,他的姐姐也是有法定继承权的。


当然,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财产如何分配是父母的权利,但是,赡养老人的责任却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不容拒绝的,必须得共同承担。

所以,在赡养老人的案件中,只要是老人的子女,都会成为被告一方。

父母养子女养小,子女就要养父母养老,跟财产如何分配无关。


04亲情与恩情

我们更多的是思考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可分割的亲情和恩情。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人世,让我们衣食无忧地长大,让我们快快乐乐地成长。

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辛辛苦苦地撑起这个家,让我们有家可以遮风挡雨,让我们有家可以倾诉委屈,让我们有家可以不愁吃穿。

当我们长大成人各自成家了,父母却只剩下年迈的身体和孤零零的身影。

这个时候,正是我们需要给到父母一个温暖的家,一个不愁吃穿的晚年生活。


也许我们会说自己的生活都是一团糟,自身都难保何以保老人!

可是,父母养育我们的时候,也是克服各种困难靠着自己的打拼来拉扯我们长大成人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懂得感恩!

也许女儿会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没有参加父母的房子分配,自己就不该赡养老人。

可是,父母需要的只是维持生活的赡养费,需要的只是子女们的关心和问候。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懂得回报!


结语

慢慢地,两位老人与女儿们的关系正在一点一点地恢复融洽,好在几个女儿还是很顾念和老人之间的亲情的。

王大爷不仅每个月都能按时收到来自每个子女打过来的生活费,还隔三差五的能吃上女儿们送来的好菜好汤。

王大爷的老伴因为腿脚不好,被几个女儿轮流接过去照料伺候着。

而小儿子,也在姐姐们不计前嫌的宽容行为之下,进行了自我反省和深刻反思,并主动承担起父母今后的重大支出和费用开销。


从这一家的赡养风波,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老年人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

社会上还存在着很多类似的老人赡养问题,但是,最终都离不开“孝”,离不开“情”。


“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情”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和亲情。

为人父母,他们“养育”我们长大成人;为人子女,我们“孝养”他们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