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国庆大电影演技“掉链子”,“草根影帝”江郎才尽了?

国庆电影档,“草根影帝”黄渤一出手就抢占两部高票房大片。

让人想起7年前,他1人1年演了4部电影:《西游·降魔篇》《101次求婚》《厨子·戏子·痞子》《无人区》,四部作品19.1亿票房,那一年被称为“黄渤年”,可谓风光无限。

从2013年至今,他又一步步从10亿影帝晋升为70亿(票房)影帝。

只是,今年在《夺冠 》《我和我的家乡》里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中年陈忠和不如少年陈忠和生动;农民发明家好像COPY了《疯狂的外星人》……

那个表演让人灵魂出窍的“影帝”哪去了?难道黄渤江郎才尽了?

黄渤的草根才气,是别人模仿不来的

黄渤身上有一股草根气质,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小人物气质,自带自嘲、悲喜同体的风格,让热爱“小人物悲欢”的、黑色幽默的、荒诞喜剧的编导都爱找他——因为适合演这种角色的演员太少了。

长得好看的不容易让观众乐,演技太差的观众哭不出来。

只有黄渤,既不好看又演技好,浑身上下透着“草根气透露的喜”和“小人物身上的悲”的气息。

表面上不高级,实质上才气横溢。

比如说《疯狂的石头》里的黑皮,没有刻意去搞怪和装疯卖傻,但酷酷的神态、矫健的身手都是他的包袱,让很多不看搞笑剧的观众,在这部电影中粉上了黄渤。

《大电影之数百亿》《疯狂的外星人》,即使片子烂,但过气明星和耍猴的角色,也扮得精彩——电影里他就真是三流明星和江湖戏子,你说他不是,我都不信。

就连《西游·降魔篇》也延续了这种风格,天地精英孙悟空,怎么就被他演成了一个狡猾、奸诈、受权威欺压、迫害,又贼心不死的草根小强的?真是神了,怪不得星爷矢志不渝地三次找他演孙悟空……

黄渤的草根才气出现在《一出好戏》里,变成了“草根哲学”,与世隔绝的荒岛群像、物竞天择的社会缩影。他用草根的手法,拍了一个反乌托邦。整部电影的优点不在于“真实”,而在于荒唐……

看这部影片有种“集体着魔”的荒诞快感,但离开影院,你还能思考很多。甚至有网友把它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名作《蝇王》对比,说《一出好戏》是反向绳王。

黄渤的“草根荒诞”风格背后是有深刻的,所以大家爱看他的作品。

这么快导出好作品,跟黄渤擅于汲取身边优秀的养分有关。

他一出道就合作管虎的《上车,走吧》《斗牛》,接着就是宁浩(疯狂的系列)和徐峥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再接下来是星爷《大话西游降魔篇》和陈可辛的《亲爱的》。甚至当宁浩和徐峥合作出品《心花路放》时,黄渤也是作为“铁三角”被考虑进去的。

凡黄渤参演的电影几近全部卖座,《一出好戏》首日“破十”。

因此,他被网友称为70亿影帝。

浸淫过“草根文化”的“人精”黄渤

黄渤的这种才气从哪来的?肯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能演出悲喜交加的小人物和他的经历有关。

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给他立考北大清华的FLAG,把孩子逼出了叛逆心理。

“你们在逼疯我!”为了排解压力,他去唱歌,拿奖回家后,父亲的评价是“别嗷嚎了,你以后可能靠这个吃饭吗?”

这句话刺激了黄渤,跑到卡拉OK走穴唱歌。

别以为黄渤往不良少年发向发展,他走的是“下海”路线。

15岁,他拿到的第一笔工资15块钱,那是唱了两首歌赚的。为了赚更多的钱,他开始编串词、改编歌词,很快又赚到了2000元,当他成为第一批歌厅驻唱歌手,还组了一个叫“蓝色风沙”的组合,开始全国各地演出时,父母不再阻拦他了。

受到赚更多的钱诱惑,黄渤和别人合伙开了一家工厂,那个年代正是盛行饭桌文化的时期,作为“老板”,黄渤经常早上打着领带出去吃饭谈事,晚上被司机抬回去。

他的裤兜里揣着一根筷子,用来抠嗓子眼儿,吐了再喝……订单就是这样谈下来的。

慢慢的,黄渤受不了自己迷失了,他偷偷找回梦想:白天谈生意,晚上去酒吧唱歌……再后来,他舍了“老板”的身份,再次拾起了音乐。

2000年,他遇到了管虎。

这次被推荐来源于他的高情商和好人脉,不过首次演戏就当上了主角,还源于管虎的火眼金睛。

从此后,黄渤有了第二个梦想:当演员。

黄渤的表演公认淳朴,他总是能把嬉皮笑脸的小人物背后,那种无奈和悲怆给演出来,因为他经历过。

早期商演时,一位老板等黄渤歌毕,搂着他讥讽道:

“马云说过一句名言,我原来以为马云说给自己的,同样适用于黄渤。马云说,男人的长相和他的才华往往成反比,我不知道黄渤怎么看这句话?”

黄渤面不改色:

“我相信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您。”

出名了一点后,有主持人采访他:“别人把你看作是草根阶层代言人,你介意这顶帽子吗?”

黄渤笑:“我不介意,介意了没有和,草根也分什么草,我说我是冬虫夏草。”

更出名一点时,和闫妮演夫妻,闫妮开玩笑说:

“和你一起演夫妻,我就知道,我要走向丑星的行列了。”

黄渤说:“那我跟你一起演戏,我就知道,我要走向帅哥的行列。”

大条的闫妮赶紧说,我以后不能说你了,我要夸你。

从15块钱到凭机遇走到70亿影帝,黄渤这种时刻见得多了。

“当你哭都没有用的时候,你只能笑了。”小人物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当别人讥讽你、拿你开心、没真心尊重你时,你不就得自己尊重自己,再用行动来让他们尊重吗?

70亿影帝江郎才尽?也许只是面临转型

国庆档说黄渤让人有点失望,是因为他给观众什么惊喜,当然也没出大岔子。

《夺冠》中他饰演的成年陈忠和演技平平。

没演出真实陈忠和这个打出两届冠军的女排教练毅力和坚忍。

跟吴刚扮演的袁伟民那种“严父教练”的气势一对比,气场弱到让人出戏(陈忠和真的这样软叭叭会讲讲道理会让贤,就当上总教练的吗?)

甚至,他都没饰演“少年陈忠和”的彭昱畅演的好。至少彭昱畅和白浪的对戏,让人感受到了少年戎马精神。

《我和我的家乡》中的《天上掉下个UFO》里的黄大宝不用说了,继续《疯狂的石头》、《疯狂的外星人》里的江湖、癫狂,没啥创新,让人看了寡淡乏味。

想当年,黄渤一战成名的《斗牛》,那是是多么自然灵动?短短一分钟内,牛二能表现出“恐惧”、“迷茫”“泼皮”“焦急”“愤怒”“豁然开朗”五六种层次,还都十分自然。

网友说:“他与奶牛自说自话的表演方式,比《荒岛余生》里的汤姆·汉克斯还好。”

那《夺冠》《我和我的家乡》的表现怎么了?难道是一演正戏就不灵了吗?黄渤只能演演小人物喜剧抖机灵?

美人冷静思考了一下,可能和时间和发展阶段有关。

有人说演员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表演自然、生动、流畅舒适。第二个阶段,能抛弃掉自己的自然习惯或形态,甚至“完全改变”自己的音色神情、形体姿态去塑造角色。第三个阶段,是”本能和感悟中流淌出来的“角色”。

像吴刚、王劲松、范伟都能做到这一点。

与他们相比,黄渤可能仅处于第二阶段,所以,在《夺冠》中,和演自己的女排姑娘一比,和同样演教练的“袁伟民”相比,就差了点意思。

《我和我的家乡》也一样。

另外,可能黄渤缺少时间积淀有有关,近两年综艺、主持人等多种身份裹挟着,好人脉好人缘反而让他不得自由。很少有时间沉淀自己的演技。

在这点上,美人想到了同样演小人物的李易祥,他演过《神话》里的刘邦、《征服》里的金宝、《我叫刘跃进》里的刘跃进,他还带过王宝强演《盲井》……

作为第三层次的李易祥近两年退居二线,他有句话说的好:

“演员不能天天在演戏的圈子里,应该有时间在一种更纯粹、更安静的圈子里去感受,人一安静就会有创造力。”

这句话,真的也很适合黄渤。

安徒生说:“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黄渤有不骄傲的好品性,且他情商高、学习能力又强——

在金马晚宴上,别的获奖演员都在谈合作,讨论片酬。只有他在琢磨着侯孝贤说的话:钱可以多挣一点,但是别把身上朴实丢了。

假以时日,相信黄渤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