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大多是負面情緒能量在身體的嚴重堵塞

文/檸檬❤氧

現代社會人為什麼年輕輕的就那麼容易生病?

美國的一位叫戴維.霍金斯博士醫治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病人。他研究發現:“人的意念振動頻率(“磁場”)如果在200以上就不生病”、反之亦然。

負面的情緒意念會生病中醫一直講致病的幾個大因素,無非是六淫七情。

六淫是指風邪寒暑燥溼,通過我們的皮膚進入我們的身體。這些是我們可以抵禦的。

比如熱了找個陰涼地,冷了就多穿一些,只要我們起居有節,能按四時而生,符合自然規律去生活,就可以抵禦外界之病。

七情對身體的影響則比較複雜。

《黃帝內經》裡有五臟與五志之說,每種臟器代表一種能量,代表一種情緒。

哈佛大學曾有一個調查:90%的疾病來自我們的內在,來源於我們的情緒。大部分癌症病人與人際關係不好,負性情緒過多,抱怨消極情緒在生命中佔大多數。

負面的意念:凡是生病的人一般都用負面的意念,生活中他們是喜歡指責、批評、抱怨、仇恨的一類,在不斷指責別人過程中消減自已的能量。很多人生病是因為沒有沒有愛、比如沒有慈悲心,寬容,只有痛苦和沮喪當這個些負而的意念振動頻率低於200,這些人就容易得很多不同的疾病。

有一位智者說過:情緒是什麼?情緒就是心。當心情低落鬱悶之時,情緒就會低落,身體各方面的機能也會與之產生對應的變化。

醫學統計,百分之九十的疾病是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的,影響免疫系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緒。

有很多人患有抑鬱症,引發抑鬱症的原因也是情緒。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心理面長期積壓的衝突,無法正確地釋放,就堆積到了心理,這樣心裡的正能量降低了,外來的負能量就過來了。

身體就像是我們歷史的故事匣盒子,承載著我們過去所有的記憶、創傷和故事,出現情緒低落的時候它就以疾病的形式提醒我們。比如,當某種情緒過大,情緒以信息形式在神經和經絡傳導,傳導神經就會受到破壞堵在那裡,從而形成一個身體的記憶。導致

某一部位能量通道(經絡)阻滯。人的身體通道出現堵塞,很大一部分由於情緒,小部分是因為外力造成的。

比如:憤怒積壓會導致肩頸板硬、痠痛。經常會獨自生悶氣的人脊椎僵硬人會有抑鬱症的傾向。右側肩胛骨板硬主要由於抱怨、不滿等情緒積壓所致,易導致胃部炎症。左側肩胛骨與背椎間板硬,易導致心臟問題,主要由傷心、委屈等情緒累積等。

各種負面的情緒遠比外界的環境更影響我們的身體。所以,真正的健康還需從心理和情緒入手。

情緒就是一種強大的能量場。

如果我們長期處於負面的情緒中,它會形成一種物質留在我們的身體裡,阻礙我們吸收正常的身體養分,造成身體器官功能失衡,破壞身體內部平衡系統,造成疾病。

比如:當一個人心中有委屈和害怕的時候,心裡會聽到一個“木”的聲音,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傷的就是胃經和腎經。

胃經,是從我們的第二個腳趾,沿一定的路線,通過心包,到我們的臉上。

當我們受到很大委屈,堵住我們的胃經的時候:我們的胃會受到影響;心臟也會受到影響。

在中醫中,心臟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神明。當心包受到傷害,被萎痺的時候,人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認知。

中醫說:恐使氣下。當我們有恐懼的時候,感覺我們的氣從後腦處,一直向下聚集到我們的腎經。

這些情緒堵塞在經絡和臟腑裡,久而久之,就變成疾病。

比如容易焦慮的人,就是思慮過度,就會傷脾,人的體型就會被齁著。背隆起,是因為在焦慮的時候,身體會攣縮。肺經和脾經會出現聚結,背部就會隆起。

相由心生,當你的情緒是怎樣的時候,身體體型就會變化,按照你的情緒去塑一個型出來。

思傷脾,脾為土,土生金。思慮過度會生憂,憂傷肺,而肺主皮毛。所以長期思慮過度的人容易得皮膚病,有很多牛皮癬患者,就是思慮過度。

每個人的身體都帶著一個“神醫”。

絕大多數的病都是後天得的,是我們自己“買”來的。如果每個人都知道如何養生,如何預防,如何防止病的產生,我們就已經恢復健康了。

如果我們把我們的五臟比作一個國家的話,肝就是一個將軍,肝起到保護我們身體的作用,肝補血、藏血,身體依靠血液中的營養生存。

脾主土,就像一個國家的皇后,母儀天下。起到蘊化的作用。

心主火,屬於一個國家的皇帝。

容易被激惹、暴怒的人,其實他的內心是很弱小的。因為他的內心沒有力量、沒有容量,所以才會發怒。

這樣的人,深層的情緒就是恐,恐懼害怕的事情太多,就會想要牢牢抓住、控制外面很多東西。

而真正厲害的人,內心是平緩、如如不動的。

腎主水,我們的腎,就是我們的根。腎在生活中代表財富,在生命中代表根本。

道德經裡面記載: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尼。」

雄,就是生長、生髮;雌,就是根本。

中醫裡面,五毒為攻,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人是通過谷、果、畜、菜為養的,真正的健康是靠養的

中國古代經典醫著《黃帝內經》不是一部醫書,更多的是一本養生學。其中說到:上醫治未病,聖人治未亂。說的是在危機還沒出現的時候,就先把它解決。

我們人的一生,如果知道自己該如何生長、發展,同時要懂得守根本,這樣的人就如天下的溪流,周圍所有的水都會流入溪流中,恆常德性就能始終存在,最終迴歸嬰兒的狀態。

歸根究底,

每個人只有懂得如何做人做事,身體才能健康,而健康和我們的行為和心態是息息相關的。

##情感寫作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