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烟火丨最是鰆鯃欲上时

作者供图

□陈峰

清明前后,象山港突然打开一道大门,大批的马鲛鱼成群结队从东海洄游而来,在这里产卵繁衍。

渔民们早已摩拳擦掌,等候多时了,就像等候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做好菜斟满酒,只待他入席。

渔民阿三是捕马鲛鱼的好手,起早落夜,吃得起辛苦,多次捕得第一条马鲛鱼,清明前一个礼拜至夏至为一个马鲛鱼季,统共80天时间,能赚二三十万元,房子起了,老婆娶了,乡民们说,“阿三,你靠马鲛鱼发家致富,你要为马鲛鱼塑像,日夜供着。”

阿三嘿嘿嘿笑着,黑黝黝的脸庞上,一双眼睛晶晶亮。

家乡人喜欢吃马鲛鱼,因为它营养丰富,口感糯鲜,有“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鱼”的美誉。象山港的马鲛鱼不同于外海的马鲛鱼,背部闪着蓝光,它有着骄傲的头与尾,翘首翘尾,有那么一些骄傲的意味在里面。因此叫它蓝点马鲛鱼,特别喜欢它吧,又取了一个名字,叫鰆鯃[chūn wú]。

鰆鯃,想来这是一个精通饮食的文化人给它取的名字,叫着叫着,嫌这两个字拗口又难写,大大咧咧的渔民又把它叫成川乌。

每年清明前的一周,马鲛鱼洄游到象山港海域产卵繁衍,产完卵,大鱼游回大海,小鱼长到两指宽,在夏至前游向大海,因此渔期特别短暂,也显得更加珍贵。马鲛鱼的最佳品尝期是清明前后的半个月时间,最为鲜嫩肥美。新捕获的马鲛鱼市价曾卖到五六百元一斤,每年第一条捕获的马鲛鱼要上报纸的头条,以昭告本地市民马鲛鱼上市了,要吃的赶快吃。

第一条马鲛鱼的身价,一般人不敢问津,有钱人家为求美味不惜一掷千金,财大气粗地秤上一条,做一顿全鱼宴,这样的宴客特别有面子。平民百姓则望着冰块上的马鲛鱼,忍几天,十天后身价一天低似一天,这才吆喝着,让店家秤上一段,全家人一饱口福。

作者供图

“没有马鲛不成宴”是家乡的谚语,说的是,婚喜吉庆宴请宾客都少不了它。一条马鲛鱼能做成三吃四吃甚至更多,肉嫩味美,清蒸、油炸、酱汁、炒鱼片、捶鱼丸、做鱼松等等无不适宜,能做出咸齑煮马鲛鱼头、马鲛鱼扣奉芋、酱汁马鲛鱼尾、油炸马鲛鱼排、马鲛鱼鱼羹等等菜式。马鲛鱼鱼肉质地坚实,呈蒜瓣状,细嫩洁白,糯软鲜爽。一般认为10斤左右的马鲛鱼肉质为最好,全身又数尾巴的味道最好,因为尾巴特别活络,是活肉,流传着“鲳鱼嘴,马鲛尾”的说法。其实马鲛鱼全身上下都是美味。鱼头因为骨头柔软,鲜味留在鱼骨里更加清鲜。中间部分的鱼肉因为刺少肉厚,入口即化。

马鲛鱼既可鲜食,也可腌制。为突出它的鲜味,用雪里蕻咸齑清煮或暴盐后清蒸,最见鲜味。洗净,去内脏,切成头、中间、尾巴三段,沥干水分。咸齑切碎,春笋切丝,姜切片,葱切段,大蒜敲扁。把锅里的清水和姜蒜片煮沸,双手抱起鱼头,迅速滑入锅中,“嗤啦”一声,好像鱼在喊痛,有什么办法呢,谁叫你这么好吃呢?不放油,清煮一会,估摸着熟了,放入咸齑春笋丝,滚起装盘,汤色是白的,鱼肉也是白的,咸齑是新腌的,是绿中带黄的,葱花浮在鱼身上,想想都觉得美味不可方物。

作者供图

暴盐,是在鱼身上抹上细盐,一般用于中间段,暴的意思是时间短暂,大概十分钟,到了点,去清蒸,熟后趁热吃,鱼肉吃起来很“飘”,那种“飘”大概就是飘飘欲仙的“飘”吧,那种感觉只有亲尝才能一解其中味。

如果煎的话,需把中间段切成片状,便成了鱼排,两面煎至金黄,用番茄酱蘸着吃,鱼骨酥香无比,鱼肉自然也不输于清蒸。酱汁鱼尾最省事,酱油兜头浇下,置于锅中清蒸,如果置于饭锅中,那叫熯,饭熟了,鱼也熟了,撒上葱花,翘起来的尾巴依然骄傲,仿佛随时等待下水,便能洄游入海。

“春事刚临社日,杨花飞送鲛鱼。但莫过时而食,宁轩未解芳腴。”只可惜,鰆鯃上市的时间太短暂了,错过了,只能等一年。

作者陈峰,中国作协会员。江南小镇生活,拈手民俗乡土,唯文字与美食不敢辜负。(个人公众号《甬上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