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百强之三十四,让世界各地顾客满意,本田汽车

从今日起,将推出世界五百强连载系列,从1到500,任重而道远,但无论如何,我会尽量将其写完。每日18:00更新,敬请期待!

本田指的是本田株式会社,1946年10月创立,1948年9月成立公司,创始人是传奇式人物本田宗一郎。公司总部在东京。本田公已是一家跨国汽车、摩托车生产销售集团。

公司简介

公司名称:本田株式会社外文名称: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HONDA总部地点:日本东京成立时间:1948年9月经营范围:汽车 摩托车公司类型:跨国汽车、摩托车生产销售集团年营业额:1433亿美元(2019年)员工数:219722(2019年)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排名:世界五百强第34位(2019年)

发展历程

本田的创始人叫本田宗一郎,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设有一种奖项,专门用于奖励那些在机械工程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迄今为止,该奖项一共颁发过两次1936年奖励了有"汽车大王"之美称的美国人亨利·福特;1980年奖励了日本人本田宗一郎。因此,本田宗一郎被称为"日本的福特"。

本田宗一郎1906年出生于日本滨松市一个铁匠家庭,家里比较贫苦,但从小他便展现出对机械出色的天赋。

20世纪初的日本,尽管打赢了中日甲午战争,综合国力并未大幅领先清朝,1900年,日本才有了第一部汽车,它的主人是一位当时居住在横滨的美国商人,1年后海峡对岸的中国,老佛爷慈禧也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在第一辆汽车进入日本后的15年,宗一郎第一次见到了这个改变他一生的事物。一辆福特的T型车,当时福特看到这这个车就和小编小时候看见汽车一样一路追着跑啊,直到看不见了还要追出去很远,那种看到汽车心跳的感觉也许就是宗一郎日后对汽车执着的原动力吧。

1922年高小毕业后,本田宗一郎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来到东京的一个汽修厂,干起了学徒。也就是在汽修厂的几年里,他掌握了很多汽车维修方面的技能。终于要回家创业了,1928年,他带着汽修厂老板给他的100日元回家也开了一个汽修厂,并且由于他出色的技术水平,很快便在当地小有名气。但是修理汽车不是他的梦想,他的目标可不是修理汽车,但是制造汽车投入太大了根本不是他一个汽修厂小老板能负担的起的,不能造汽车,造汽车零件该行吧。

1934年,宗一郎突然向职工提出:放弃汽修业务,转行生产汽车零配件。之所以有这个转变,是因为经过仔细的市场调查,宗一郎发现:汽修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但零配件供应却日益紧缺。目光敏锐的他大胆地在这个时刻提出调整方向,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年宗一郎创建了"东海精机公司"。

1937年,宗一郎成功地制造出了汽车的关键零配件活塞环。这一年,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东海精机公司成为丰田的主要活塞环供应商。"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上同样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本田公司处境艰难,于是,宗一郎在1945年将自己拥有的股分以45万日元价格转让给丰田。

本田宗一郎在休整了一年之后,39岁的本田宗一郎在滨松市成立"本田技术研究所",主要生产纺织机械。战后的日本有很多旧的没用的通讯机,本田把这些通讯机以很低的价格收购来,然后自己改造之后装到自行车上,本田最早的摩托车诞生了。因为日本山区很多,很多地方都有坡路而且也比较窄,自行车骑起来太费劲,汽车又太贵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所以摩托车就卖的十分火爆。

1947年本田宗一郎亲自动手研制了50毫升双缸摩托车发动机,本田的摩托车终于诞生了。当时日本有好几十家做摩托车的,竞争十分激烈,政府都不支持本田做摩托车,本田宗一郎就想,怎样才能快速的让大家都接受并认可本田的摩托车呢,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比赛,在比赛中拿到冠军大家都不知道了吗,政府也不会不支持了。这下本田摩托车就开始并且一直都延续至今的赛车之路。

曼岛TT摩托车大赛可以称为世界上最搏命、最壮观、最危险的赛车比赛,这是欧洲当时最流行的赛事。本田还没开始造摩托车就开始准备参加比赛了。本田宗一郎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不畏权威,敢打敢拼,只要是认准了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好。第一年去的时候铩羽而归,去了4台车预赛都没跑下来。第二年接着去,结果本田去了6台车,包揽了这项赛事的前6名。这下全世界都震惊了,谁也想不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日本小厂竟然拿到了冠军。本田凭借这个一炮而红,慢慢的成就了世界第一的摩托车帝国。本田的摩托车销往世界各地,现在很多东南亚的国家把摩托车就叫Honda。

如今,本田技研工业公司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在全世界摩托车的销量中,每4辆当中就有1辆是本田摩托车。

宗一郎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专长是搞技术,而公司发展还迫切需要管理营销人才,于是1949年,管理专家藤泽武夫加盟本田的事业,使本田的市场逐步扩大,后来他被称为"技术的本田宗一郎",本田的第二号人物。

本田在摩托车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资金,本田宗一郎始终没有忘记他造汽车的梦想,1962年本田开始涉足汽车产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本田宗一郎讨厌模仿,他认为只有创造出别人没有的高质量产品才能走向汽车产业的巅峰,事实证明他是对的,直到现在本田也秉承了宗一郎的思想勇于创新、不断超越。和摩托车的套路一样,本田开始参加各种汽车比赛,1965年,本田赛车在欧洲赛程顽强拼搏,终于获得了冠军。这一胜利,意味着日本的汽车制造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986年本田公司制造的赛车在赛车运动的最高领域——汽车速度赛一级方程式大赛 (F1)上击败所有对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日本继美国之后推出了限制汽车排放废气法,本田开发出了更环保、排放更低的更符合《玛吉斯法》的CVCC发动机,并用于"西古比""阿科德"(雅阁)轿车的批量生产,避免了危机对汽车行业的巨大冲击,一举超过东洋工业、三菱汽车等老牌汽车公司。

在本田公司获得飞速发展的1961年,本田宗一郎就许下诺言:"我将提名公司中最优秀的人选充当我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合适的,外国人也行。因为一家世袭经营的公司大体上都是要破产的,你就走着瞧吧。"1973年9月24日,本田公司举行创业25周年纪念活动,就在这一天,本田宗一郎履行诺言,辞去了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董事长一职,就任公司最高顾问。而这个接班人不是自己的任何亲戚,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专家,这件事惊动了这个世界!因为宗一郎认为,企业是社会的,而不是个人所有的!

有一次,铃鹿市长要求我把铃鹿市改名为本田市,他所持的理由是:本田技研在铃鹿市有大型的铃鹿赛车场,又有几家铃鹿工厂,几乎全市的市民都靠本田吃饭,因为市民的一半以上都是本田的员工与家属。丰田汽车的根据地叫丰田市,日立制作的发祥地叫日立市,那么本田技研所在地铃鹿市也应该改名叫本田市才对。铃鹿市长的建议,初听之下很有道理,可是却被拒绝了,因为这是不符合本田宗一郎的处世哲学的。本田宗一郎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感叹道"本田技研工业公司"和"本田技术研究所",这两家公司都是用我的"姓"取名,这样的做法是我一生的遗憾。"因为这违背了本田宗一郎的哲学:公司应该是大众的公司,是天下人的"公器",并非一人的公司,不能把公司作为"私器"。

本田的汽车和摩托车以高的可靠性被大家所喜爱,本田是最能代表日本汽车工业的,本田有自己的发动机技术(本田独创i-tec技术、地球梦发动机),变速箱技术(本田的cvt变速箱、AT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都独树一帜,和其他厂家不同)而且很多零件都是自己生产的,这就保证了零配件的质量降低了整车故障率。这个是很多懂车的人都选择本田的原因。本田有一套MM理念,就是发动机舱和后备箱最小化,乘客舱最大化(最典型的飞度),这一点比较极端。

和很多日系车一样,本田为了降低成本最大限度的攫取利润,做了很多偷工减料的事。很多人说日系的车皮薄,不安全,其实这个倒不一定。因为汽车的安全性并不是车表面越厚就越安全,所有的车在销售前都要经过在天津的碰撞试验,这个试验的要求是国家定的,只有能通过碰撞试验的车才允许销售,日本车都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