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行(一八六)丨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瀋陽南關教堂


天主教堂亦稱瀋陽南關教堂,位於瀋河區小南街南樂郊路40號。教堂原建於1878年(清光緒四年),1900年被義和團焚燬。現存建築為1912年後重建。教堂位於東院,坐北朝南,南北長66米,東西寬17米,通高40米。

磚混結構,青磚素面,正面頂部突出有兩個方錐形尖頂,東西並列,上部裝飾有“十”字架。建築面積為1100餘平方米,有堂宇120楹,其規模之大,是全國屈指可數的。整體建築格局沿襲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形式,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


教堂整體建築圍廓在東西80米長,南北112米寬的青磚院牆內,房屋佔地面積3213平方米,總面積9264平方米。1985年2月,市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2月遼寧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關天主教堂位於瀋河區樂郊路,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3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義和團焚燬,1912年用清廷的賠款重建。

義和團是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興起的民間武裝組織,以“扶清滅洋”為宗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了盛京,6月30日,義和團在匪首劉喜祿和張海的率領下首先燒燬了大東門外的英國教堂,接著又燒燬了洋人辦的教會醫院和講書堂。最後他們包圍了南關天主教堂。主教紀隆帶領信眾堅強抵抗,義和團連攻幾日,都沒能攻破。7月3日,在清軍炮火的支援下,義和團終於將教堂摧毀, 在將法國人紀隆主教、5名法國神父、兩名中國神父、2名修女、400餘名信徒全部燒死在教堂內,造成歷史最大的“瀋陽教難”。








現在這座天主教堂是1912年重建的,整個建築分成東、西兩個院落,教堂在東院的北端,南北長66米,東西寬17米,高40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500人。教堂屬於典型的哥特式建築,頂部是兩個方錐形的尖頂,裝飾著十字架。教堂前面是三扇拱門,兩側有成排的小窗,內有二十四根石柱支撐,穹窿鑲嵌著巨大的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