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點重重,白山雲能否闖關科創板?

近日,上交所發佈的科創板上市委2019年第1次審議公告,如科創板的開工之箭,標誌著萬眾期待的註冊制真的來了。鎂光燈下,首批113家披露招股書的擬上市企業,離“造夢”更近一步,但也難免要承受上市委乃至公眾是否“帶病”上市的巨大拷問壓力

其中,雲計算明星股Ucloud以及創立三年多的白山雲正式披露的招股書,將深陷價格戰泥潭中的CDN行業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Ucloud在招股書中稱,雲分發業務是較成熟的公有云業務,市場競爭較充分,行業定價長期趨勢下行。公司通過大幅度縮減CDN業務,從而令該項業務毛利率由負轉正,這意味著Ucloud已經淡出CDN市場。而白山雲的招股書呈現的則是完全相反的景象,其營收及利潤情況逆行業而上,且客戶集中度很高,行業地位稍顯“邊緣”,經營的穩定性存在不確定性,招股書背後疑點重重。

疑點一:客戶集中度過高,今天的客戶會不會變成明天的對手?

CDN行業,大客戶集中度較高是通病,但集中度在什麼水平,則是門學問。

招股書顯示,2018年白山雲最大的客戶是字節跳動,銷售額高達35.71%;字節跳動和騰訊,這兩家大客戶的銷售額佔比超過一半,達到了51.39%;而前五大客戶銷售佔比,加總超過了六成,高達64.95%。

具體來看,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白山雲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631.71萬、39,430.31萬和68,304.53萬,分別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7.50%、63.60%和64.95%。不難發現,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還在繼續走高。

客戶集中度高,好處自然不用說,能夠快速提升公司整體營收;然而,比例控制不好的壞處也顯而易見:一是,客戶買單能力越大,其議價權就越高,這樣勢必會影響公司對大客戶的談判籌碼和盈利能力,白山雲如此高的大客戶營收佔比,也意味著其在大客戶面前議價權可能不高;二是,如果這些頭部客戶但凡有個風吹草動,甚至不和白山雲公司合作了,則會即刻嚴重影響公司的營收和利潤情況。

就拿字節跳動來說,這公司本來就是一個“無邊界”的公司,已經跨界進入到了諸多領域,對於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雲計算,字節跳動是否存在野心,只能交給時間來驗證。騰訊方面,後續會不會把相關的業務,轉給“親兒子”騰訊雲?七牛信息(七牛雲)本身就是一家雲計算公司,會不會考慮把相關業務需求轉到自身平臺或者股東爸爸阿里雲平臺上?同樣的,咪咕視頻後面有中國移動雲計算相關業務,小米移動身後有金山雲……

也就是說,白山雲客戶高度集中的問題,對其自身發展而言,本身就是一個潛伏著的巨雷,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這種劇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而白山雲手裡基本上無牌可出,天然無法抵抗這一風險。。事實上,從監管層下發的數百家CDN牌照也可以看出,越來越多原本是CDN廠商的客戶,都開始申請CDN牌照了,客戶變競爭對手,行業已經進入供過於求的狀態了。

疑點二:研發能力有待沉澱,核心技術人員來自同行

眾所周知,科創板作為鼓勵科技創新的試驗田,又是註冊制的真正實施地,各種潛在風險成為監管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核心技術的成色問題。

同樣披露招股書的Ucloud在5月8日公開披露的第一輪問詢回覆函中顯示,科創板上市委高度關注Ucloud註冊商標使用權、發明專利和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相關問題,不僅要求其說明註冊商標專用權、專利、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是否存在權屬糾紛或潛在權屬糾紛,並要求Ucloud結合相關研發人員的工作履歷,說明上述問題是否涉及研發人員在原單位的職務成果,研發人員是否違反競業禁止的有關規定,是否存在違反保密協議的情形,是否可能導致發行人的技術存在糾紛及潛在糾紛。

Ucloud此類問題被問詢,一定程度上表明監管層高度關注公司在核心技術上的相關問題。一些核心人員大多來自同業藍汛、網宿,白山雲該如何向監管層及公眾作答。

招股書顯示,白山雲的核心技術人員王康,為白山雲副總經理,自2015年9月加入白山有限以來,主要負責公司雲分發業務,先後組建了雲分發產品線研發團隊、運維團隊和運營團隊,幫助公司實現了雲分發產品的多項技術創新,提高了公司雲分發產品的質量及穩定性,提升了公司雲分發業務的服務品質,增強了公司的競爭實力。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籤署日,王康在公司任職期間,作為發明人有3項已公開的發明專利申請。

而根據此前媒體公開資料顯示,王康曾就職於網宿科技,任該公司產品及售前高級總監,負責技術團隊的運營工作。

疑點三:第三方報告引用現瑕疵,行業地位存疑?

除了營收、利潤、淨利潤、各維度增速之外,市場份額或者市場排名當然是各家擬上市公司集中火力要“包裝”的地方。

白山雲在招股書中闡述市場地位時稱,根據計世資訊發佈的《2018-2019年中國CDN市場發展報告》,公司CDN業務規模在2018年中國CDN市場中排名第五,前四名分別是阿里雲、網宿科技、騰訊雲和金山雲。根據賽迪網發佈的《2017年中國CDN市場規模及行業分析報告》,公司憑藉自身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等方面表現,在2017年中國CDN專業服務商中排名第二。”

選擇引用或展示對自己最為有利,或者最能展示自身優勢的數字,無可厚非,但行業內大家還是相當在意第三方機構的公信力、市場認知度的。

其中,白山雲引用的計世資訊在今年2月首次發佈的《2018-2019年中國CDN市場發展報告》,因後來計世資訊又表示“此報告尚未對外發布”,所以數據的準確性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同樣,針對2017年CDN市場份額數據,國際諮詢機構IDC關於中國商用內容分發網絡服務市場2017年Top 10廠商份額數據顯示,網宿、阿里巴巴、騰訊、藍汛佔據了前四強的位置,市場份額分別是41%、13%、7%、7%,在這四家之後,中國電信和帝聯都是4%,Fastweb為3%,金山雲和中國聯通為2%,白山云為1%,而除此之外,其它所有廠商的份額為16%。

國際諮詢機構IDC的數據,在行業裡普遍還是比較受認可的,同時處於反饋中的Ucloud在闡述市場份額時,就大量引用IDC報告的數據。

目前來看,儘管國際諮詢機構IDC還未發佈2018年CDN市場份額的報告,但從過去兩三年IDC諮詢報告的跟蹤來看,在價格戰的打擊下,CDN行業格局確實出現了變化,第一梯隊網宿依然保持穩定,老牌CDN廠商藍汛已經掉出第二陣營,被阿里雲、騰訊雲取代,這一趨勢可能還在繼續強化。

結語:

白山雲和Ucloud這兩家雲領域的明星公司,對於CDN這一業務的發展及判斷背道而馳,真相只可能是其中一家所言。Ucloud正在不斷的收縮、乃至剝離這一塊業務,就像其在第一輪詢問回覆函中所表示的那樣,“發行人 2018 年大幅度收縮低毛利的 CDN 業務,而數據分析、混合雲等技術壁壘更高或發展前景更好的業務領域取得了高速增長。”而白山雲,則持續高度聚焦雲分發業務。

其實,不管是聚焦CDN業務也好,還是探索雲服務新的細分領域也罷,對於科創板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夠推動產品、技術創新,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變革,最終實現企業、投資者、資本市場、乃至整個產業的整體共贏。

作為註冊制的試驗田,科創板對上市審核無疑是極為嚴苛的,畢竟一個承載著億萬期待的科創板不能成為企業進行惡性價格戰的提款機。而只有把握好第一道關口,“讓優良資產進入,讓劣質資產退出”,才能營造最好的資本環境,在資本市場裡實現“良幣驅逐劣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