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保健品?能不能治病?醫生終於說出了大實話

最近權健集團的事情刷爆了朋友圈,關於保健品的爭論再次進入大家的視野。保健品到底有沒有治病的效果,是不是像某些經銷商宣傳的那樣,可以治療很多種疾病。很多人都來問這個問題,我先開門見山的告訴大家,保健品不是藥品,不能替代藥品的治療效果。

如果保健品可以治病,那還要醫院和醫生做什麼,那些大型製藥廠每年花費數十億美金研發新藥是為什麼?


我們先來具體的說說,到底什麼是保健品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說法。根據1997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的標準,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將保健品定義為: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本質上是一種食品,可以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的人群,但是保健品不以疾病治療為目的


保健品有哪些

保健品本質上是食品,是從食物中提取或者人工合成的營養成分,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保健品的功效成分指的是能夠通過激活酶的活性或其他途徑,調節人體機能的物質。目前主要包括:多糖類,如膳食纖維、香菇多糖等;功能性甜味料(劑)類,如單糖、低聚糖、多元糖醇等;功能性油脂(脂肪酸)類,如多不飽和脂肪酸、磷脂、膽鹼等;自由基清除劑類,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等;維生素類,如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等;肽與蛋白質類,如谷胱甘肽、免疫球蛋白等;活性菌類,如乳酸菌、雙岐桿菌等;微量元素類,如硒、鋅等;其他還有二十八烷醇、植物甾醇、皂苷等。


保健品和藥品的區別

保健品不是藥品,與藥品有著非常明顯的差別,藥品需要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才能進入市場,也就是說,藥品在上市之前,需要在人體中完成一系列的臨床試驗,證實藥品確實能夠治病、而且對人體是安全的,獲得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SFDA)審查批准,才可以上市。而保健品不需要經過醫院臨床實驗,僅僅檢驗汙染物、細菌等衛生指標,只要合格就可以投入市場。這樣,藥品必然有確切的療效和適應症,不良反應明確,而保健品則不然。為了區分藥品和保健品,所有合格保健品,在外包裝上面,都有一個“藍帽子”標誌,詳見下圖。請大家認準這個天藍色的保健食品標誌,有這個標誌的都是保健食品,不是藥品!


保健品不能治病

我們從保健品的定義上也可以看出來,保健品並不是用來治療疾病的,不能直接用來治療疾病,而是保健功能,調節人體的機能。國家有明確的規定,保健品的保健功能應與批准確認的功能相一致,不得描述、介紹或暗示產品的“治療”疾病作用所以,在國外和港澳地區,保健品叫做膳食補充劑,這種叫法更符合保健品的定義。例如你身體缺乏維生素,可以補充維生素,缺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也可以補充。


普通老百姓如何避免上當

作為我們的普通老百姓,最怕的就是上當受騙。某些保健品的推銷員,為了獲得最大的利益。將保健品吹噓成神藥,可以包治百病。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有銷售人員說他們的產品可以治療各種疾病,那一定是假的,騙人的,不要購買。我們國家明確規定,保健食品只有以下27個功能,大家一定要收藏這張圖,效果超過這張圖片,都是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

綜上所述,國家對保健品是有明確定義的,也明確的規定了,保健品不能替代藥品,不是以治療疾病為目的。所以,大家不要被那些保健品的推銷員騙了,保健品只有27種功效,而且這些功效不是直接治病,而是起到輔助的作用。如果他們的產品有治療作用,那肯定是虛假宣傳,一定要注意了,離他們遠一點,不要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