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學術水平提升迅速,已躋身亞洲前列

比較2017年9月的亞洲前15名大學加權學術水平指數(下表1),


表 1

2020年9月的的亞洲前15名大學加權學術水平指數(下表2),

表 2

可以看出,中國內地以外地區的相對加權學術水平指數下降非常明顯。可以推算出,在1-2年內中國的最好大學的學術水平在亞洲將登頂,在3-5年內,中國的一流大學的學術水平將全面超越亞洲其他各國的最好大學。

亞洲992家大學、機構 加權學術水平指數 2020年9月版由香港供應鏈學會2020年9月18日發佈(見下面的表格)。


































































附: 加權學術水平評估系統簡介

Web of Sciences所收錄的全球11000多種學術期刊,包括了全世界大部分重要的科技學術期刊。大部分學術機構的大部分學者會將其學術成果發表在各種雜誌上,高水平的論文主要就是發表在Web of Sciences所收錄的全球11000多種學術期刊。

ESI提供的論文數量、被引次數、篇均被引等就和機構的學術水平相關。這樣研究ESI提供的論文數量、論文被引次數、篇均被引次數等可以相對客觀地評價學術機構的學術水平。

學術機構的論文被引次數可以形象地理解為該學術機構被學術界認可的廣泛度,學術機構的學術水平和總被引次數正相關。篇均被引次數則可以被形象地理解為該學術機構論文的水平高度,學術機構的學術水平和篇均被引次數正相關。在同樣的論文被引次數和篇均被引次數的情況下,學術機構的人數越少,則學術水平越高,學術機構的學術水平和機構的人數反相關。同樣,在同樣的論文被引次數、篇均被引次數的情況下,學術機構的所耗費的經費越少,則學術機構的績效越高,學術機構的績效和機構的經費總額反相關。

加權學術水平評估系統從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獲取機構(或國家及地區)ESI論文被引次數及篇均被引,從機構官方網站或其他網站獲取機構的員工人數及年度開支,根據公式計算獲取機構的:加權學術水平數、加權學術績效指數、加權學術水平績效指數。這樣能根據客觀的學術數據和機構數據來定量評估學術機構的學術水平,減少人為干擾,評估效果大大好過定性評估。用環球科技指數,來定量評估國家及地區的科技水平。


每年6次更新評估數據,每次發佈75個評估表格,10萬個評估數據。